电视新闻写作存在问题及建议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1-06-28 20:40:17 归属于电视论文 本文已影响598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lunwen.net.cn

  【摘要】在新媒体背景下,如何写出优秀的电视新闻,促使电视新闻在新闻传播领域具有更强的竞争力,成为电视新闻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分析电视新闻的传播特性入手,针对电视新闻写作存在的问题,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以期促进电视新闻事业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电视新闻;写作;问题;建议

  当下,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微信公众平台、抖音短视频、新闻APP等新媒体形式层出不穷,促使新闻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在此背景下,如何写出优秀的电视新闻,促使电视新闻在新闻传播领域具有更强的竞争力,成为电视新闻工作者必须正视的问题。电视新闻是以图像和声音为载体向观众传播信息。因此,电视新闻写作要遵循电视新闻的传播特性,才能让观众既听清楚又看明白。那么,电视新闻具有哪些传播特性呢?在实践中,电视新闻写作常常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呢?

  一、电视新闻的传播特性

  (一)声画并茂,视听兼备

  电视新闻以声音和图像为载体传播信息。这个特性要求电视新闻写作要“为看而写”,也就是说要为观众在看电视画面时能够更好地理解画面而写作。这就要求电视新闻写作不能根据电视画面进行“看图说话”式的描写,造成声音与画面过多重复,同时也不能脱离电视画面造成“声画两张皮”的问题。

  (二)线性播出,稍纵即逝

  电视新闻与报纸新闻不同,报纸新闻的读者可以任意决定阅读顺序和阅读速度,而且可以反复阅读;而电视新闻是线性传播、稍纵即逝,观众只能按照顺序接收,而且思考的时间较少。这一特性就要求电视新闻写作要行文顺畅、线索清晰,多采用时间顺序结构。

  (三)覆盖广泛,群众性强

  电视新闻传播的地域广泛,且观众不受文化程度限制。另外,收看电视新闻的观众接收信息一般具有随意性,往往不是那么专注。所以,这就要求电视新闻写作要语言平实、通俗易懂,多用口语化词语,让观众一听就明白。

  二、电视新闻写作中的常见问题

  (一)题文不符,以偏概全

  标题的主要作用是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标题写作是电视新闻写作的重要一环。电视新闻标题写作最基本的要求是紧贴主题、准确概括新闻中最重要的内容。但是在日常写稿中,有的电视新闻记者写的标题与正文内容不符,出现以偏概全的问题。如一条新闻的标题是《XX省地铁列车本地化制造率明年达100%》,从标题上看,这条新闻主要是报道XX省地铁制造的情况,但其主要内容是通过介绍XX省地铁制造情况来由点带面地介绍该省制造业的发展状况。又如一条新闻的标题是《老年生活也有暖暖“夕阳红”》,这条新闻报道了X市在养老方面所做的各种工作,包括建设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支持民办养老机构、为特殊困难老人提供基本养老服务等。这条新闻的标题非常笼统,并没有准确概括新闻的实质。

  (二)导语牵强,文不达意

  导语是新闻的开头部分。电视新闻的导语要揭示新闻中最重要、最精彩的内容,用以牵引全文、吸引观众。[1]电视新闻导语有很多类型,概述式导语是最常见的类型之一。概述式导语写作要求记者提纲挈领、高度概括新闻内容的核心事实。但是在日常写稿中,有的记者写的概述式导语却很牵强,起不到统领全文的作用,更不能让观众领会报道的主要内容。如新闻《跨越千里的爱心帮扶》的导语说“这个六一,远在千里之外的和田县巴格其镇布砍拜村困难家庭儿童收到了来自水磨沟区葛家沟西社区捐赠的儿童节礼物。”这条导语让观众以为这篇新闻要介绍困难家庭儿童收到儿童节礼物后的情况,但新闻介绍的却是在捐赠活动现场,捐赠方捐赠了哪些物品,捐赠方将以快递方式把物品寄给困难家庭孩子,并将在转移就业等方面给予该村帮扶。这篇新闻的导语比较牵强,没有准确概括新闻的核心内容。又比如《社区精准服务到户到人到心》这篇新闻的导语说“XX社区积极开展心理健康防护工作,通过推行‘一分钟休息放松法’等方法,为居民疏解焦虑情绪,做细做实社区工作。”但是新闻正文却说的是“社区推出了‘一分钟休息放松法’,让社区干部利用短暂的休息时间,随时活动、放松身心,舒缓工作压力。”导语说为居民,而新闻正文说的是为社区干部,前后不一致,出现了张冠李戴的问题。

  (三)选材欠妥,无法印证

  电视新闻的素材选择非常重要,素材是否典型直接影响报道的传播效果。如果一篇报道的主题好,但是选择的素材不典型,素材无法印证主题,无法为主题服务,那么报道的主题也就无法较好地表现出来。如新闻《市民政局多措并举做好民生工作》的主题是“疫情防控期间,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备受关注,市民政局积极行动,及时足额发放各类救助福利金、加大救助工作力度,多措并举做好民生工作。”但是报道选择的素材是市民政局工作人员关注87岁老人张兆营的高龄补贴发放情况,这个素材并不能很好地体现民政局“加大救助工作力度”。又如新闻《我市燃气部门正常营业保供应》的主题是“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全市367个购气点全部正常营业,满足市民24小时购气需求。”但是选择的素材是一位一直用充值宝购气的居民,这个素材完全体现不出燃气部门正常营业保供应的作用,素材无法印证主题。

  (四)脉络不清,结构繁琐

  “线性传播、稍纵即逝”是电视新闻的传播特性,这个特性要求电视新闻写作要线索清晰,多采用时间顺序结构。但在日常写作中,电视新闻记者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如《核酸检测采样工作在我市全面推进》这篇报道,先说了早上8点30分,市中医医院核酸检测采集第一组开始做核酸检测的准备工作,然后又说到上午10点整,采集工作正式开始。然后,话锋一转,接着又说到早上7点30分,市友谊医院90名医护人员开展核酸检测采集工作的情况。这篇报道的时间线索不够清晰,让观众感觉混乱。

  (五)声画不搭,影响收看

  声画并茂、视听兼备是电视新闻独具的传播特性。电视新闻写作要有画面感,保证声音和画面互相配合,共同呈现新闻信息。在电视新闻写作中,常见的“声音与画面不搭”的问题有两种情况,一是声音解说细节过多,与画面表达信息重复,影响观众收看,甚至引起观众反感。如新闻《民族团结一家亲——立井北社区举办联谊活动,促进民族团结》,开场画面展示的是社区群众跳舞的场面,解说词说“现场歌曲一杯美酒、舞蹈麦西来甫引得观众阵阵掌声”,这句解说词就显得多余,甚至会引起观众反感。“声音与画面不搭”问题的另一种情况是声音和画面完全脱节,出现“声画两张皮”的问题。[2]如声音在介绍某市的交通便利情况,而画面呈现的却是树木花草,就存在声画不符的问题。

  (六)术语较多,不易理解

  电视新闻因观众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和收看具有随意性,所以要求写作要通俗易懂,让观众一听就明白。但在电视新闻写作时,记者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如《市植物园百种春花竞相绽放》这篇新闻中出现了乔灌木、地被花卉、宿根花卉等多个专业术语,观众收看效果较差。又如《电力公司老旧小区电力改造》这篇新闻中出现了低压出线、裸导线、供电半径、容变压器等多个专业术语,让观众感觉晦涩难懂。

  三、针对电视新闻写作常见问题的建议

  (一)标题要准确概括

  标题是新闻中最有价值的事实的凝练,具有直接表达新闻主题的作用。准确是电视新闻标题写作最基本的要求之一。记者在撰写标题时,要对新闻内容有准确把握、高度概括的能力,做到用词准确凝练。[3]如上文提到的“XX省地铁列车本地化制造率明年达100%”这条标题,只关注到了局部而没有顾及整体,如果用“从XX省地铁列车本地化看XX省制造业”作为标题,新闻主旨将更加鲜明。另外,上文提到的“老年生活也有暖暖‘夕阳红’”这条标题,非常笼统,凡是报道老年人幸福生活的新闻都可以用这条标题;如果用“X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成效凸显”作为标题,新闻主题将更明确。

  (二)导语要切中核心

  电视新闻记者在撰写概括式导语时,要切中新闻内容的核心,使导语起到统领全文、揭示核心内容的作用。如上文提到的《跨越千里的爱心帮扶》这篇新闻的主要人物是捐赠活动现场的捐赠方,而不是接受捐赠的困难家庭儿童,所以这篇新闻的导语如果说“这个六一,水磨沟区葛家沟西社区给远在千里之外的和田县巴格其镇布砍拜村困难家庭儿童寄去了儿童节礼物”,这样,导语和正文就呼应了,也避免了“牛头不对马嘴”的问题。另外,导语要准确概括,不能张冠李戴。如上文提到的《社区精准服务到户到人到心》这篇新闻,既然“一分钟休息放松法”不是为居民推行的,在导语里就不要提这一句了,在正文里也可以略去社区为社区干部推行“一分钟休息放松法”的相关内容。这样,既做到了一事一报,也让导语概括准确、切中核心,避免了张冠李戴的问题。

  (三)选材要印证主题

  典型的素材能让新闻主题更有说服力,典型的素材是新闻报道能否达到良好传播效果的关键。在上文提到的新闻《市民政局多措并举做好民生工作》中,因为不管有没有疫情,民政局都要发放高龄补贴,所以关注87岁老人高龄补贴发放情况这个素材并不典型。如果要体现民政局加大救助力度,就应选择一个疫情期间因经济困难得到更多救助的居民,这样的素材才能更好体现新闻主题。又如新闻《我市燃气部门正常营业保供应》,为了体现“燃气部门正常营业保供应”这个主题,就应选择一位到购气点买天燃气的市民来采写,以为新闻主题服务。总之,电视新闻记者选择的素材一定要能印证主题。

  (四)结构要按时间顺序

  电视新闻是线性传播,观众按时间顺序收看,这一特性就要求电视新闻的时间线索要清晰。上文提到的《核酸检测采样工作在我市全面推进》这篇报道,如果先说早上7点30分发生的事情,然后再说早上8点30分和上午10点的事情,时间线索就更清晰,也更符合电视新闻传播的特性。如果不想调整事件的顺序,在两件事情之间加上承上启下的过渡句,上下文也能更好衔接。

  (五)写稿要“为看而写”

  电视新闻通过画面和声音向观众传达信息,观众观看画面的同时,收听与画面相关的解释和说明。电视新闻“声画并茂”的传播特点决定了电视新闻写作要“为看而写”。要做到“为看而写”,首先要做到少而精,不能有太多的解说,否则会干扰观众对画面的理解,甚至画蛇添足。如《民族团结一家亲——立井北社区举办联谊活动,促进民族团结》这篇新闻的开场,完全可以略去“现场歌曲一杯美酒、舞蹈麦西来甫引得观众阵阵掌声”这一句解说,而用带有同期声的画面开场,带有现场声音的画面比解说更有感染力。其次要依据画面而写,要为观众更好理解画面而写,而不能脱离画面,使声音和画面各行其道。[4]这就要求记者写电视新闻时,要充分了解所拍摄画面的内容,注意文字与画面之间的配合关系。

  (六)用词要避免过多术语

  电视新闻写作时,用词要注意多用通俗易懂的词语,避免过多使用观众听不懂的专业术语。如果有些专业术语非用不可,记者可以用例举法对专业术语进行解释。如《市植物园百种春花竞相绽放》这篇贴近性很强的新闻,就可以避免用太多专业术语;如果非要用,可以稍作解释,如说宿根花卉,可以说宿根花卉是指芍药、大波斯菊等能够“冬眠”的多年生花卉。如《电力公司老旧小区电力改造》这篇新闻中的“裸导线”,就可以说成“仅有导体而无绝缘层的裸导线”,观众就更容易明白。当下,新闻媒体竞争日益激烈,观众对电视新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视新闻记者必须遵循电视新闻传播特性,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电视新闻写作的经验,从而不断提升电视新闻写作水平。

  作者:孙晓婷

中国论文网-lunwen.net.cn
返回电视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