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校企合作,计算机应用专业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4-04-13 04:24:07 归属于电子论文 本文已影响615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为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整体教学质量,适应其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提高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择业、就业、竞岗的竞争力,计算机应用专业构建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通过 “工学融合”的校企合作方式更适合应用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更有助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满足社会的需求。

  1 “工学融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融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可以简单地概括为4个“并行”。

  1、在校学生和企业员工身份并行。身份并行是指学生在第一学期末,通过自主寻找和学校推荐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学生与企业一一结对,使学生后续的学习身份变成学生为企业实施电子商务的员工身份。

  2、学习内容和企业工作任务并行。任务并行是指教师围绕学生结对企业实际工作任务来确定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和企业工作任务并行。

  3、学校学习和工作行为并行。行为并行是指根据企业工作任务和学校教学内容要求,引企入校,共同建立校内基地,使学生在校内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学生实践的过程行为就是为企业工作的过程行为。

  4、在校学习和企业顶岗时间并行。时间并行是指学生在校内学习与在校内企业实践工作同步开展,不分阶段,使学生在校学习与企业顶岗时间上并行。如第一学期末学生与企业结对,第二学期进行网上开店等内容的基础学习,第三学期为结对企业建设商务平台,第四学期为企业店铺、商务平台进行内容编辑与网络推广,第五学期进行客户管理内容的学习。

  2 “工学融合”的合作模式

  1、所谓“工学融合”是指由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设备及技术人员的校内实训实习基地。“工学融合”按企业化要求组织生产和科研,结合生产按学校要求开展教学。“工学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学生半工半读,可以很好地解决学以致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训工作,理论联系了实际,能使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动脑能力和动手能力一起提高。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受益。

  2、“工学融合”是指发挥学院与企业一体的优势,实现教学环境与生产环境融合、核心课程与岗位要求融合、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融合;“德技双修”是指按企业对员工能力与素质的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重点,将高职人才职业综合素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具有“责任心、真功夫、好习惯”的技术技能人才。

  3 “工学融合”模式及运行管理机制

  共建:共建厂、共建专业、共建人才培养模式,共享企业生产设备、技术人员、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由学院骨干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直接参与工学融合实训基地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这样可以做到校企深入融合,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与岗位需求融合、课程体系建设与岗位能力要求融合、专业课程内容与行业技术发展融合、课程标准和行业标准融合。

  分管:分开教学、分开管理、分开评价。多数高职院校学制为三年,三年内学生在学校和工学融合间交叉学习,学生有一半时间在工学融合实习,一半时间在教室学习。在教室主要由学校教师承担基础理论知识授课任务,由教师管理,成绩由任课教师评定。学生在工学融合内进行实习包括:专业认识实习、计算机单项实训、计算机综合实训、毕业顶岗实习。在工学融合主要由企业工程师完成实训实习指导任务,由部门经理或车间主任管理,成绩由企业工程师评价。一学期内,学生即有在校学习又有工学融合实训的,最终成绩由理论成绩和实训成绩两部分组成,理论成绩由教师评定,实训成绩由企业工程师给出,根据理论学习时间和实训时间长短按比例合成最终成绩。

  三赢:在实训实习期间,学生可以真实地体验计算机应用建设的全过程及企业管理模式,缩短了学校和企业的距离,提高了专业技能,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意识。教师与工程师共同开发项目使学校教师的实践和科研能力快速提高,有利于“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构建。对于企业,除大大减少搭建企业平台场地成本外,学校每年还会投入部分资金作为学生实训实习所有耗材及实训指导等费用。另外,学生在实习中获得技能训练的同时也为企业承担生产任务或参与对外技术服务,提高设施设备利用率,会给企业创造一定的价值。从而让学生、学校、企业都受益,实现“三赢”的目的。

  4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工学融合”的理念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繁荣需要大量精通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人才,高职院校承担着国家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任务,为国家、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是所有高职院校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本着培养具有“责任心、真功夫、好习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培养,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注重提高专业整体教学质量和学生择业、就业、竞岗的竞争力。通过在计算机应用专业应用“工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近两年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就业和招生情况都得到的明显的改善。

  1、“工学融合”建设理念

  1)致力于学生发展,体现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工学融合”作为“教、学、做”一体化的载体,要以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型人才为使命,最终实现提高学生职业能力,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2)致力于行业企业的发展理念:“工学融合”将企业真实项目引入课程,实现课程内容与真实项目相融。依托计算机应用研究所,从企业引进真实项目,并与企业合作进行二次开发,形成能营造真实工作情境、高度仿真企业工作环境的教学案例。使得学生融入企业项目、适应企业需求,以实现“工学融合”的可持续发展

  2、“工学融合”建设的课程体系

  1)、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必须要具备合理的课程体系。依照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特征,以设计实践为导向,以基础知识及实例分析为载体,设计教学内容。根据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专业能力和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考核要求,确定学习领域各相关学习情境的具体内容。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真实情境为依托,教学内容的选择依据实际计算机系统维护过程所特有的逻辑关系。

  2)、突出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系统维护正确的认识观、理性的分析基本理念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不断补充计算机系统维护的先进理念和成功案例,体现先进性、实用性、趣味性和创造性。实践教学内容不再是理论教学的附属,而是以就业为导向,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职业能力发展要求和实践教学要求,对实验、实训和实习进行系统化设计,理论教学的内容根据实践教学要求配套。

  如果要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技术人才,计算机应用专业必须坚持以实践性教学为主要方式,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实行“校企合作”模式;学生一边在企业实践,一边在课堂学习,把学生的理论学习和生产性的实践锻炼合为一体,形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统一。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感悟、丰富体验、学到知识、形成技能、掌握能力、树立观念,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的教育目的。

  作者简介

  周淑梅(1966-)大庆职业学院计算机应用工程系计算机应用教研室专任教师,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基础。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电子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