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和能力要求不断提高。本文针对民族地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探讨针对新要求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改革;民族地区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应用,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普遍,这就给计算机课程教学提出了更加现实的要求。民族地区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要求。在计算机知识更新越来越快形势下,针对民族地区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创新意识,提高终身学习能力,以适应就业及现代社会对信息技能的需求,这是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民族地区计算机教学现状 1.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和能力差异大 首先是地区差异,以笔者所在的西藏为例,招生来源于来自不同地区,有来自内地的,有来自发展较快的地区首府的,如拉萨、山南、林芝等,也有来自边远农牧区的,如那曲、阿里的农牧区。相对来说,内地和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的学生,在大学前已有机会接触到计算机,甚至一些学生在中学已开设过计算机课程,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而来自边远农牧区的学生,则基本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这就导致了差异。其次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较大,这也导致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由于不能较好较快地消化所学计算机课程知识,造成对后续课程不感兴趣,而基础较好的学生由于已掌握教师所讲内容而失去兴趣。最终使得就业的大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和能力差异巨大。 2.计算机教学内容与计算机软件发展和社会需求不适应 计算机技术特别是计算机软件的迅速发展,使得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教材和教学内容跟不上挼年的发展速速和社会对人才计算机水平和能力的需求。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计算机知识和掌握的软件应用,等到毕业工作后都发现已经是过时的技术和软件了。这一点在民族地区体现的更为明显。 3.计算机教学中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比例不恰当 计算机课程是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学生不但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理论常识,更重要的是掌握计算机的实际操作和应用,具备使用计算机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因此,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的比例问题就是一个计算机教学中很常见也很重要的问题。但目前,受课程总学时、教师和实验机房等因素的限制,总是不能满足上机实践课时的需要。特别是对基础薄弱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需要更多的上机实践才能较好地吸收掌握所学知识。 二、计算机教学改革措施 1.分类分层次教学 针对学生计算机水平差异大的问题,在学生入校时,首先对新生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计算机测评的方式,了解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和了解程度,并分为有基础和无基础两类,其中有基础根据测评成绩分为一般和高两个层次。全校新生统一分类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的层次基础,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对于无基础的,采取“少讲细讲多练”的教学模式。少讲:即只讲述精简的理论知识,便于学生快速抓住要点,也便于学生消化和吸收。细讲:是将重要的常用的关键步骤,仔细在多媒体大屏幕投影上一步一步演示出来,让学生看清楚操作步骤,快速学会掌握。多练,即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多地上机操作,反复巩固所学知识,达到熟练操作的目的。对于有基础的一般层次的,采取“少讲精讲多练”的教学模式。“精讲”是针对上机操作的内容教师选择重点和难点,以及关键操作精讲,其余的相关操作内容教师可以做简单提示,由学生在上机实践时自学掌握。对于有基础高层次的这些学生,一般都是对计算机具有较高兴趣的,可以采取“免修和开设兴趣选修班”的模式。通过计算机课程考试的,可以免修该课程。对有兴趣拓展计算机能力水平的学生,可以开设《计算机网络应用》、《图像图像设计》、《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高级应用》等兴趣选修班,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2.教师要引导推广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方法和经验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计算机课程教学,应该不仅使学生对课程内容掌握,作到“授之以鱼”,由于计算机课程知识更新快的特点,更应该“授之以渔”,使学生掌握学习计算机新知识的方法,这样才能较好地解决计算机教学内容与计算机软件发展和社会需求不适应的问题。一是教师在授课时,在计算机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该以软件各版本共有的功能为主干,重点讲述主干内容,对各版本的差异则可点到即可。二是在计算机教学中,始终贯穿计算机学习能力的培养,重点是学习方法的指导。一些学生掌握的学习方法非常单一,虽然学习很用功,但方法不得当,结果事倍功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总结操作的共同点,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还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如座谈、讲座、征文等形式专门组织一些计算机课程学习优秀的学生向其他学生推广学好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方法和经验,不但对这些学生很有现实意义和借鉴意义,而且学生掌握了这些好的方法,也可以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降低学习压力。毕业后,即使接触到新系统新软件,有了这些学习方法和经验基础,也能很快上手应用。 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上机实践的力度 受课程总课时的限制,即使教师在加大上机课时,也很难保证学生有足够的练习时间。因此,教师如何提高学生上机实践的学习效果就十分重要。教师要精心设计和选择学生上机实践的操作内容,并做好随堂辅导,随时指出学生的操作错误并加以纠正,对于学生普遍易犯的操作错误要预先讲解,尽量让学生对所学的操作当堂消化,尽快掌握和巩固关键操作和应用。另外,充分利用好校园网和学校公共机房。课下布置上机作业,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公共机房借助网络平台进行资源搜索、问题求解、自主学习,最后进行动手实践,完成作业设计.这种自主的认识、分析、比较、创作过程,无形加深了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同时通过网络上丰富的计算机教学信息资源,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也打下了基础。 4.提高和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之母,有兴趣才会有动力去学习和探究。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课余,教师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举办多期深入浅出趣味生动的计算机知识讲座,内容涵盖计算机新技术、新发展、新软件,软件操作技巧,高级应用等等,扩展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了解,开阔视野,增加学习兴趣。充分发挥院计算机协会的组织能力,经常开展多种以普及计算机知识为主的趣味活动,如趣味计算机知识竞赛、我与计算机的演讲,计算机学习经历征文等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 5.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和提高 当今时代计算机知识知识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学习才能适应工作要求.作为学生计算机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计算机教师更要不断地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教师只有学而不厌,才能做到诲人不倦.努力探索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科学方法,大胆进行教改实践,引领学生发掘潜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使学生真正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做好一名合格的“引导者”。 综上所述,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用人单位的要求,对民族地区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不断加强计算机教学改革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出更多更好的能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吴春明,邹显春,杜云.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5). 张渊源,黄燕.试论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1). 董晓娜.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计算机教学探索.职业技术教育,2011(23).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