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及《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的发布,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将成为各高职院校又一个热门专业。本文将通过分析建设背景、汽车专业建设现状以及典型工作岗位及职业能力要求,提出高职院校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建设的相关建议,为开设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建设
2021年3月,教育部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新版《目录》的装备制造大类汽车制造类中出现了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代码460704)。预计明年会有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设立智能网联技术专业,并开始招生。但是如何建设符合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需求的课程体系、如何对教师进行有效的培训、如何建设有针对性的产教融合性实训基地、如何取得汽车技术发展的信息资源,如何为智能网联汽车专业的毕业生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等成为了各高职院校的需要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建设背景
智能网联汽车(Intelligent&ConnectedVehicles,“ICV”)是指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X(人、车、路、云端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可实现“安全、高效、舒适、节能”行驶,并最终可实现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汽车产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汽车产业正发生百年来最深刻的变革,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四化”趋势已深入人心。电动化仅仅是序幕,智能网联则被认为是未来竞争的焦点。近几年信息技术在车载领域已经广泛应用,涌现出大量车载智能产品,如GPS导航仪、倒车雷达、车载娱乐系统等,车载核心技术也逐渐国产化,如车载ECU、车载网络系统、车载智能传感器、以及车载智能仪表等。根据工信部《中国制造2025》规划,到2025年,掌握自动驾驶总体技术及各项关键技术,建立较完善的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生产配套体系及产业群,基本完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指出力争经过15年的持续努力,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经过多年的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已取得了巨大进步,包括特斯拉、通用、丰田、大众、吉利在内的多家汽车企业己经在量产车上进行了自动驾驶、人机交互等技术实际应用。谷歌、百度、阿里巴巴、华为等互联网企业巨头也都瞄准了这个趋势。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政策不断加码,智能网联汽车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但是目前中国在核心汽车零部件控制器、执行器、传感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视觉传感器等)、控制芯片等方面的核心研发工程师的培育,数量奇缺,总量严重不足。据权威机构分析预测,未来五年汽车行业人才需求将进入社会总体需求的前五名,汽车类专业人才先后被人才网和国家人事部列为紧缺人才、急需人才行列。而根据市场调研,目前汽车行业智能网联汽车从业人员多数是原先从事汽车电子或汽车检修等相关专业,因此为适应当今中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提高国内自主品牌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培养一批高技能型汽车智能网联技术专业人才迫在眉睫。
2高职汽车专业建设现状
目前,新版《目录》中的高职汽车专业如表1所示。随着汽车产业出现变革,近年来很多高职院校都意识到了汽车“四化”趋势和智能网联汽车人才需求的重大缺口,在原有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电子技术基础上相继开设了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智能技术等专业,甚至增设了智能网联技术方向或者在原有课程体系中增设了智能网联相关课程。但是现有高职院校汽车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很大程度上与新兴的智能网联汽车市场需求脱轨,对于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的专业方向不明,建设思路不清,师资数量和专业技术储备严重不足,缺乏关键实训设备及相关条件,而且目前市场上智能网联汽车相关的高质量的教材较少,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快速发展。
3典型工作岗位及职业能力要求
根据《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全景图(2020年6月版)》,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包含上游关键系统,中游的系统集成以及下游的应用服务。其中上游涵盖了感知系统、控制系统、执行系统等关键系统;中游涵盖了智能驾驶舱、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以及智能网联汽车等集成系统;下游涵盖了出行服务、物流服务等应用服务。人才的需求也是来源于这三个部分。根据2020年12月版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全景图》,以及针对国内主要汽车企业的实际调研,未来5年高职学生的岗位及职业能力要求如表2所示。
4专业建设基本思路
4.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建议智能网联汽车专业面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掌握先进汽车技术、工艺、设备、管理、开发等知识,具备汽车产业管理、服务的能力,能胜任智能网联汽车及零部件的辅助设计、装调、测试、检验、检修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4.2课程体系重构
智能网联汽车涉及整车零部件、信息通信、智能交通、地图定位等多领域技术,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中,将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架构划分为“三横两纵”,其中“三横”指车辆关键技术、信息交互关键技术与基础支撑关键技术;“两纵”则指支撑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车载平台与基础设施。其中,基础设施包括交通设施、通信网络、大数据平台、定位基站等,将逐步向数字化、智能化、网联化和软件化方向升级,支撑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专业应该根据典型工作岗位及职业能力要求,基于“三横两纵”技术架构来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在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汽车的基础上,重点强化智能化和网联化部分。构建电动化模块+智能化模块+网联化模块的新课程体系,同时将课程思政、创新创业培养融入课程体系,突出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4.3师资队伍重建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为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的专业,其专业的特殊性要求教师不仅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而且具有学科融汇贯通能力。目前各高职院校的教师主要是传统汽车教师,不能适应专业教学要求。一方面可以通过派遣教师参与全国高水平的前沿技术培训、教学能力培训以及国际交流,提升专业群骨干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能力以及国际视野,另一方面整合学校机电专业、电子专业,软件专业的教师,互相学习,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不断地提升整体师资力量;还有推动企业技术骨干与专任教师的双向流动,打造一支定期研修、协同研究、深度合作的技能型教师人才队伍。
4.4实训条件建设
以完成智能网联汽车装调、维护保养、检测维修、测试诊断、辅助设计等为目标,结合1+X等级证书标准要求、将企业一线真实工作场景映射到实训室,切实发挥实训室在教学活动组织、教学课程开发、专业知识培训、技术技能训练、赛事赛项承办、社会培训服务等领域中的作用,对实训室进行整体规划设计。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感知、控制、网联以及整车实训室或者实训区域,能完成ADAS、智能座舱、编程、线控、V2X、整车装调等实训项目。另外考虑VR、信息化等技术手段和设备的统一规划。
5结束语
汽车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高职院校也必须顺应趋势不断进行调整,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的建设刻不容缓。高职院校要根据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的人才需求,制定相匹配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能支撑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和完备的实训基地,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企业的合作,培养适合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推动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汽车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克强.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过程中的挑战及发展对策[J].机器人产业,2019(06):54-57.
[2]梁超.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智能网联汽车专业建设[J].时代汽车,2020(24):11-12.
[3]唐琳琳,崔政敏,徐群杰.新工科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专业方向建设研究[J].科技与创新,2020(9):92-93.
[4]单跃平.浅析职业院校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建设[J].汽车实用技术,2019(22):43-44.
[5]陈林,柯尚伟.智能网联汽车专业教学的改革研究与探索[J].内燃机与配件.2020(02):264-265.
[6]李然,姚艳南,吕吉亮.高职院校智能网联汽车专业建设方案探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9(10):49-53.
作者:张宇峰 单位: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