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浅论行政管理学在辅导员工作中的有效运用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进程中的主力军,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关系到我国战略转型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是高校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紧迫任务。而高校辅导员处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日常生活管理工作的第一线,所以有必要将辅导员队伍的专业素质培养提到高等教育体系改革的日程中来。十八大以来,高等教育步入转型期,国家高度重视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和辅导员角色定位等问题,这也说明了辅导员的专业素质培养迎来了新的挑战。笔者从行政管理学的视角分析了高校辅导员的专业素质建设,并突破常规,将专科行政管理学运用到辅导员工作中,以期提高辅导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胜任力。
一、高等教育转型过程中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挑战
建立和完善高校辅导员制度,是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突出特点,也是不断加强和改进我国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系改革的深入以及社会经济形势的更新变化,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呈现出许多不适应的状况,解决这些不适应的方法就是推进辅导员专业化素质建设。
经过高校近年来持续的扩招,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大,已从精英教育转向了大众化教育阶段。但事实上,高等教育体制依然保持着其单一性倾向,依然热衷于精英教育。不管是否具备办学条件,都要做到精英教育,专科要升本科、本科要搞硕士点如此等等。高校重视精英培养是可以的,但是这还必须从现阶段的国情出发,中国的高等教育不能只是为了精英,还应该思考:如何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最合格的劳动人才?这种困境在现实中的投射,即为大学的培养目标与市场的人才需求存在结构上的不相适应。我们看到,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许多用人单位又招不到合格人才。这两者的错位,若任其发展,将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构成障碍。
高校辅导员一直以来扮演着学生生活知音和学生未来发展规划师的双重角色。高校辅导员每天面对的是思维敏捷、知识宽广、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观念变化速度快的大学生,要想为学生提供指导、与学生正常沟通,不仅要具有一定深度的业务知识,还要及时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具有多元平衡的知识结构。所谓多元平衡的知识结构,是指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需要学科知识,并结合工作实际,在多学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达成的平衡状态。参照对于高校辅导员的双重角色定位,辅导员需要具备思想政治学、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职业生涯规划学等方面的知识以及良好的社会科学素养等。完善高校辅导员的多元知识结构、增强其职业技能水平,提高其学生管理能力,并将其内化才能使辅导员在当代高校复杂环境中有所作为、服务学生、更好地迎接高等教育改革带来的挑战。
二、行政管理学对辅导员工作的重要作用
行政管理学从诞生至今已经有近一百年的历史,作为一种管理方法来说,其研究对象是公共事务,寻找其中存在的客观规律,进而实现科学化的管理。除了在内容上的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也不断的与其他学科互相交叉,适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我们在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法学、管理学、会计学等领域都可以发现其存在的影子。而行政管理学对于辅导员工作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政治方面
高校辅导员最本职的工作就是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做好这方面工作,首先就必须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素质,掌握基本的思想政治领域的知识等。而行政管理学是从政治学派生出来的,被视为政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并运用政治学的基本理论研究行政组织和管理。政治学是具有理论性的学科,行政管理学则是更具有实用性的科学。将行政管理学运用到辅导员工作中,能够有效提升辅导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思想政治觉悟,从而能够更好地为其本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社会经济方面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人生规划发展的重要导师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发展方向和未来的就业走向。因此,辅导员应该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紧跟时代潮流,了解社会经济发展变革的趋势,因势利导,为学生更好的发展指明方向。而行政管理学涉及管理研究,管理研究的目的是要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获取特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国家行政机关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广泛干预,使国家行政管理具有更多的经济职能,而行政管理学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将行政管理学运用到辅导员工作中,将会促进辅导员知识体系的更新,使辅导员的思想更加与时俱进,更能很好地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向,从而促进大学生未来的发展。
(三)科学管理方面
高校辅导员在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所运用的管理方式因人而异,但大都依据自己多年从事相关管理工作的经验,或者依据高校相关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所掌握的知识。这种现象是与学生管理工作的初衷和目的和完全相符合的。行政管理学是研究行政管理规律的具体化、专业化的学科,管理学的原理、原则,对行政管理学来说都具有指导性意义。将行政管理学运用到辅导员工作中,将会有效促进辅导员工作的科学化与合理化,使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更加有效率和效果。
三、行政管理学在辅导员工作中的有效运用
(一)指导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日常规章制度是大学生行为管理最为常见的约束机制。从行政管理学的视角看,笔者认为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同样是在常规问题中寻找规律甚至解决问题之道,尽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但是从整体看来,一代代学生基本上大同小异,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会有一些不同而已,所以根据其中的共性问题制定规章制度,具有大范围内的指导作用,行政管理学方法也为高校在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上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提供了全新的平台。
(二)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高质化建设
科学管理强调高校辅导员团队要将优质的管理服务提供给广大学生,进而直接或间接推进高校社会服务领域工作的发展,这就对高校辅导员提出了要具备更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要求。因此,要以行政管理学知识体系为基础,大力推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高质化建设,制定一系列配套的培训发展计划,有效保证高校辅导员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更加高质量的管理服务。
(三)指导高校辅导员科学文化素养的开发和拓展
对学生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的新时期学风建设和创新文化氛围的营造,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重要的精神力量。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行政管理学与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工作中的基础,而行政管理学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它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实施途径。
(四)提升高校辅导员与时俱进的时代感和创新精神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大学生的思想不断更新变化,网络越来越主导了学生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开展有了一定的困难。因此,行政管理学知识体系的不断更新完善就将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辅导员工作的盲区,并且能够进一步提升辅导员的时代感,使高校辅导员能够紧跟社会经济发展步伐,使其创新精神表现和发挥的更加显著。
第2篇:如何提升专科院校职业指导的效果和效率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高等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家、社会和学校等各方面的关注。但目前,高校特别是专科院校还存在职业指导效果不显著,效率较低的问题,因此,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提升职业指导的效果和效率是当前需要切实研讨的问题。
一、专科院校职业指导工作效能低下的原因
(一)对职业指导的认识存在偏差。
首先,对职业指导的概念与内涵不理解,当下,许多转型期的专科院校将“职业指导”简单地等同于“就业指导”,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导致专科院校的职业指导往往忽视了高校中更广泛的受众群体,职业指导的内容不可避免地受到了限制。其次,对职业指导职能属性认识不到位,导致职业指导工作的参与程度较低。很多专科院校片面地认为职业指导是学校就业机构的事情,应由专职教师开课教授或由专门的从业者进行咨询指导,与其他教职工无关。这种现状下的职业指导自然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二)职业指导的专业化建设有待完善。
1.课程体系设置不规范
职业指导课程应是高校日常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际操作中某些专科院校的课程体系设置还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有的学校将职业指导课只安排在毕业年度,内容则局限为传授求职技巧,认为这样较有针对性,实际上这种做法是对该课程的误解;有的学校则仅就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进行讲授,创业指导部分则经常被忽略,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就更无从谈起了;至于在实际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课程设置上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等则是专科院校中较为普遍的现象。这些做法都严重影响职业指导课程的实效性。
2.师资力量薄弱
当下专科院校职业指导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普遍不高,甚至难以形成一支稳定的师资队伍。很多院校由管理学生教育与学生德育的教师或辅导员讲授职业指导课,这些教师大部分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更谈不上具备职业指导学科的专业背景。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往往因缺乏专业性而难以实现课程的有效性;同时,在课下的咨询指导中也常因缺乏咨询、测评等专业技能,而无法满足工作需要,从而影响职业指导的质量和效果。
(三)职业指导信息化建设不够成熟。
尽管当前大部分专科院校均建立了大学生就业信息网,用于发布相关的就业政策、求职技巧及招聘信息等。但这种网页的功能单一,影响力有限,无法承载起对学生进行职业测评、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指导。总体看来,专科院校职业指导信息系统建设还不够成熟,在职业指导过程中收效甚微。
(四)职业指导的一刀切模式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职业指导需求。
当下,许多专科院校的就业工作注重整体就业率的提升,对学生个性化就业服务的探索与关注的力度不够,职业指导活动基本停留在职业指导课、就业讲座等传统方式,这种一刀切的指导模式没有体现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很难满足学生个性化的职业需求,不利于学校就业质量的提升。
(五)职业指导的社会化程度还需加强。
专科院校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一些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专业实习实训的机会很少,而对于大学生来说,能够在步入职场前有几次真正实践的机会,对于其尽快融入职场会有很大帮助。但缺乏实习实训经验、缺乏职业体验,致使不少学生在步入职场时表现出强烈不适应。
二、专科院校强化职业指导效果和效率的策略
(一)提升参与意识,实现职业指导全员化。
建立全体人员参与职业指导的机制,有效地提升职业指导的效果与效率。各专科院校除聘请专业的职业指导教师外,还可调动其他非专业任课教师的积极性,将职业指导的内容渗透性地融入各学科、各专业课程的教学环节。紧密结合专业教学,帮助学生认识本专业的特点、发展前景,了解本专业所对应的行业、职业的现状和要求,为学生毕业后顺利步入工作岗位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可调动主管学生工作的各系书记、主任、辅导员及班主任等,积极地参与到职业指导机制中,利用他们在学生中的影响力,激发学生对自身职业发展的热情和信心,提升职业指导的效果和效率。
(二)将职业指导工作贯穿于高等教育的全过程,实现职业指导全程化。
专科院校应着眼于将职业指导工作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新生入学直至毕业生踏入工作岗位,在大学生活的每一个阶段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就业形势、强化职业意识、逐步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和目标,进而帮助求职者进行职业设计、做出职业选择、最终实现人职匹配。
(三)提升课程的实效性,强化职业指导的专业化建设。
1.构建科学合理的职业指导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专科院校应注重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体系。首先从学生一入校门就开展职业通识教育,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让学生及早树立生涯规划意识,开始职业方向定位;其次从二年级开始开设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树立科学的择业观、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培养就业与创业能力,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技能培训,为职业发展奠定基础;三是在毕业年度安排求职择业技巧、就业中的法律问题、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内容,同时配合讲座、主题沙龙、技能培训等活动,帮助学生顺利度过角色转换期。
2.建立专业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
首先,鼓励职业指导教师积极参加培训,从经验型向专家型转变,提升职业指导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其次,专科院校可以构建集体备课机制和青年教师导师制度,通过集体备课和以老带新的“传帮带”,提高职业指导教师整体的教学与科研能力。近年来,一些专科院校构建的由本校教授、校外专家、就业指导课教师共同授课的教学体系,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此外,让职业指导人员从目前繁杂、琐碎的日常行政工作中抽离出来,让职业指导工作专人化、专门化、专业化,这样职业指导的效果和效率才会有实质性提升。
(四)建立职业指导网络信息系统,推进职业指导信息化。
专科院校应在原有就业信息网站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设计开发,建立职业指导网络信息系统,搭建便捷的学生、学校、用人单位三方信息交流的平台,实现内外良好沟通。除此之外,网络信息系统应具备职业测评、生涯规划、人职匹配、跟踪调查、信息反馈等功能,为学生提供及时、便捷、高效的服务,从而提高职业指导的效率和质量。
(五)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实现职业指导个性化。
首先在职业指导的过程中,要善用个体职业测评,这种科学系统的测量和评估,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倾向和职业能力等,便于职业指导教师提出科学的建议和指导;其次让学生尝试将生涯规划与学校的培养计划紧密结合起来,逐步确立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最终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档案;此外,帮助学生关注自己的综合素质发展和职业意向变化,出现问题和改变时,应及时帮助其调整和优化。
(六)多措并举,促进职业指导社会化。
首先,在校企合作交流中实现“走出去、请进来”,一方面引进企业一线专家作为职业指导教师,亲身传授经验、技能,另一方面借助见习、顶岗实习让学生在进入职场前就能熟练掌握专业技能,提高他们的求职竞争力。其次,本校的创新创业基地也是促进职业指导社会化的重要载体。针对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学校应积极创设条件、提供支持,引导他们逐步打开局面,开创并拥有自己的事业。
职业指导是一项复杂而又系统的工作,只有不断结合社会发展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在实践中坚持总结、创新,才能建立起系统、科学、完善的职业指导机制,从而更好地强化职业指导的效果。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