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社会实践论文共篇)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2-01 00:24:29 归属于管理论文 本文已影响432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第1篇: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1、引言


  多年来信息技术在我国普及率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加,信息技术推广应用的显著成效,促使世界各国在各个领域上致力于实现信息化。同时随着工商管理社会实践在我国高校的迅速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管理人才,因此也积累了许多的培养经验。科学的工商管理教育是工商管理学科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保障。经过近几年来的在这方面的改革,我国的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在高速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现象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化,人才需求的层次要求不断细化,信息技术在工商管理的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面临市场化、国际化的挑战,因此工商管理本人专业人才培养不仅要在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上适应市场需求,同时为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融入信息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基于信息技术的“创新能力”和基于社会就业环境的“适应能力”。人才培养模式是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把与之有关的若干要素加以有机组合而成的一种系统结构,是可供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在教学活动中借以进行操作的既简约又完整的实施方案,其组成要素是教育思想与教学理念、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培养过程(马云阔,2007)。要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必须找出传统培养模式所存在的问题,根据现在对信息技术在工商管理领域的具体要求,结合系统优化理论探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案和途径。


  2、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的特点


  自2000年我国教育部正式提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观点后,它就成为了我国各高校讨论专业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也成为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重要议题。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顾博士论文库的检索结果看,有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论文逐年上升,如2000年l篇、2001年10篇、2002年43篇、2003年49篇、2004年163篇,2008年已经入网的论文有251篇。从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来看,本专业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极强的特点,信息技术对其教学产生的深刻影响,不仅反映在教学内容上,更是体现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等方面,甚至影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3、我国现行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化,我国社会经济呈现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向世界开放的发展态势。目前的工商管理本科教育难以满足用人单位对学生实践经验与基本技能的要求,特别是现行对信息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许多高校现行的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显现出与社会需求的不适应,甚至是完全不符合的现象,深层次的原因归结于我国现行的工商管理教育模式与社会需求不适应的问题,根据分析问题主要以下面几个方面为主:


  3.1专业定位模糊


  我国大多数高校在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的指导思想方面存在着定位模糊,办学方针不明确,培养模式缺乏信息化特色,与社会就业要求不相符。这些现行的政策与我国高等教育的指导方针相背离。教育观念陈旧,教育信息化理念不够深入;教学单一化思想严重,忽略信息技术在工商管理专业的作用,缺少本专业的信息化培养。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缺乏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全方位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广泛存在重知识的继承性人才观,未能树立高素质的人才培养观。


  3.2注重理论理论,缺乏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实践


  目前大多数的工商管理专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多的注重于工商管理本专业知识的传授,而且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考核的方式也过分依赖于本专业,并以此作为评定学生学习好坏的标准。缺乏培养学生在利用信息技术前提下,实践工商管理专业理论的环节。虽然大多数学校都有暑期社会实践、企业实践、毕业实习等等实践环节,但也暴露了这些实践时间短、资源少、实践能力,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实践能力,不能得到充分培养,这就难免流于形式,结果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远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导致培养出来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环境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差,在人才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出现了就业难的局面。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合作创新能力、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以及社交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3.3教学内容陈旧,无法与信息化时代相接轨


  教学内容陈旧已经成为阻碍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的一个绊脚石。尽管我国高校已经借鉴国外先进的经济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设置了一些新课程,丰富了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提高了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水平,但是,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社会经济步入了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新的发展阶段,民营企业、科技企业,市场中介组织、跨国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加,工商管理的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要求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实质性的更新,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迅速发展,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来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工商管理教育的现状是专业课教材长时间不变,内容陈旧,缺乏实用性。在案例教学中,科学、翔实地反映中国企业经营成败的案例太少,大部分专业教材及管理案例来自国外,许多案例教学变成了被动的案例讨论与分析,难以解释我国特有的经济现象。


  4、优化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


  对传统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势必要通过分析总结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性和社会适应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体现信息技术在工商管理专业的重要性


  在信息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企事业单位的决策咨询、计划、生产、技术、人力资源、财务和营销等管理与分析工作,这些工作于信息技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将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的结合,专业知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企业竞争更加激烈,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更高,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手段不断丰富和日臻完善,要求现代工商管理人才不仅要会经营管理,而且要懂信息技术。其中以信息技术为前提不断完善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体现了信息技术在工商管理专业的特殊性。从而使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要具有比较系统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注重其对信息技术的掌握,需要在大学期间就应该熟练掌握各种较为普及的信息技术,在未来的管理工作中更有利于发挥沟通、交往、协调、组织、领导等多方面的实际管理能力。


  4.2体现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


  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除了要遵循国家的核心教育政策方针之外,同时需要与社会经济和科技信息发展相适应。要实现对工商管理专业才人培养模式优化改革,首先要以工商管理专业教育为基础,强调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工商管理教育应准确把握国内外经济发展趋势和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结合当前迅速发展的信息科技技术,面向未来、面向社会、面向实际,走进社会、走进实际,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全方位管理人才;其次,要以素质教育质量观为基础,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原则,突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第三,结合学校的专业特色,消除课程体系壁垒,融入各类信息技术课程,增强学生对相关产业管理知识的了解和信息技术的掌握,给予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使学生在未来的就业环境中体现出更大的就业优势。


  4.3分析国外成功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总结经验


  相比而言,国外的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的历程比我国开展此类人才培养较早,所以国外在此方面积累了较多的经验,通过分析国外的人才培养模式,总结出适合我国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模式。在美国的诸多高校工商管理本科层次的培养目标一般都是以适应社会需要,接受较多的基础教育为主,毕业生在毕业后能够顺利找到工作为目标,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个性的培养。日本商科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终身受益的原理性知识和处理具体问题的能力,为外贸企业、制造业及企业的财务部门服务部门、金融保险部门、会计事务所、海外贸易会社等培养和输送从事商务活动的经营管理人才。


  5、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


  要对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就必须统筹工商管理专业传统培养模式所存在的问题,作者结合具体实践,从信息技术角度出发,针对当今经济市场对工商管理工作的要求,综合考虑各高校专业培养的目标,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学生素质等实际情况,提出以下优化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与大家讨论。


  5.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出发,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应针对社会工商管理部门的需求为导向,在全面掌握管理、经济、法律等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培养适应于社会的综合技能包括:交际能力、协调能力、领导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等,培养出能够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解决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等实际问题,适应于未来工作岗位需求的高级管理人才。


  5.2深化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


  以社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为导向,立足于科技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课程体系应该以学生的管理知识,能力以及素质等方面进行优化。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最根本特征就是其对职业实践突出的适应性,注重学生时间类的新型课程的设置,针对各类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材施教。


  在课程体系改革方面,应以能力培养为中心,重点突出实践课程,突破现有课程的界限,在课程设置上增强各类课程的相互渗透,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的管理系列课程的新体系。


  在教学内容改革方面,精选教学内容,吐故纳新,处理好传统内容与现代内容的关系。减少理论课教学课时,充分发挥现有实习、设计环节的教学作用,加强应用信息技术的应用与计算机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和训练。


  5.3以信息技术为导向,倡导教学方法创新


  由于我国的市场逐步对工商管理人才掌握信息技术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在工商管理的教学方法上创新应以信息技术发展以及其与工商管理工作的需求相结合为目标。工商管理专业在工作岗位需求上的实用性,要求教师必须重视亲自体验的教与学的方法,加强学生在校内和校外的实践课程,努力巩固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提高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


  以案例教学为基础。选择有代表性的案例,通过分析其现实管理过程中的所存在的问题,运用专业理论对复杂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在以现实案例为基础,获得在未来工作中所要解决问题的实际经验。此举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激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意识到理论知识对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参与项目的研发。在老师与企业合作从事相关项目的研发过程中,尝试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参与项目的一些较为基础的研究工作,让学生体验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利用相关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实际工作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将来的就业铺垫坚实的基础。


  第2篇: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一、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现状


  从2010年秋季,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以下简称越秀)招收第一届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开始到目前已有四届学生,第一届学生也将在2014年毕业。这在三年多时间里,我们不停地在模索和反思越秀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模式。经过近年来我们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和实践,我们认为:


  第一、目前对学生的关注还不够,不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更多的只是从纪律角度对学生进行约束,对学生知识技能的提高、心智成长以及职业目标的确立等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要明确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理念,注重课程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能让更多不同类型的学生受益,真正学到知识、掌握技能、提高职业素质,为后续的职业生涯打好基础。


  第二、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还不够明确,目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被放到学校总体人才培养目标框架下,即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外语人才及相关专门人才”。对于工商管理专业来说,其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的相关专门人才”,其中“相关专门人才”的表述还是比较模糊的,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明确。我们建议在学校总体人才培养目标框架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可以细化为“培养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以及小微企业的创业者”。


  第三、我们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主要是为了完成教学计划,课堂教学以理论讲解、知识单向灌输为主,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学生主动提出有关专业知识方面的问题的现象非常少见。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大的文化背景使然,但更重要的原因我们认为还是没有教给学生提问题的方式方法,学生缺少批判性思维的训练,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因此,我们在学习美国商科人才培养过程的主双体性和知识双向沟通之前,应先教会学生如何批判性的思考问题,敢于提出自己的相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创造更多让学生提问题的机会,以开放心态与学生进行交流,创建平等的课堂文化。为了提高师生双向沟通互动效果,我们建议一些专业课程实行小班化教学。


  第四、目前国内教师编写的教科书相当部分我们使用之后感觉不理想,主要表现为内容没有新意,同类教材内容同质化严重,理论性的条条框框较多,但缺乏理论深度,并且与实际脱节,造成一方面不便于教师教学,另一方面也不便于学生自学,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建议工商管理专业所使用的教材,可以采取国际上流行的教材,这些教材一般是学术大师或著名教授精心编写、出版社配套丰富的教辅材料和学生学习材料,被世界许多大学采用,并且口碑良好、普遍受欢迎。采用这些教材不仅会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还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对教材中的部分理论和实例需要教师进行本土化改造。有些理论需要在国内环境下进一步验证,这可以成为教师科研选题的一条线索;对于教材中的部分实例,教师需要替换成相应的国内实例,使教学内容接地气。


  第五、在目前国内教育体制下,我们要认真准备教育部对工商管理新建本科专业教学评估,根据相应评估指标提前准备相关工作。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认真关注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四年大学教育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自己如何真实地看待和评价在大学期间的收获;毕业之后参加工作,用人单位如何评价我们的学生;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如何评估我们的人才培养工作。这些将是我们需要接受的更加严峻的考验,是否通过所教学生、用人单位、家长以及整个社会的评估,在生源日益紧张的大环境下,将关系到我们民办新建本科院校新设工商管理专业的前途和命运。毫无疑问,我们要通过教育行政部门的评估,使我们有资质进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但我们更要了解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真正意义,即我们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


  以上五条建议,可以概括为“人本理念、目标明确、师生互动、教材革新和社会评估”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建议


  在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特色方面,根据社会新形势,越秀的传统和优势,以及结合国际商学院近几年在这方面的实践探索,我们建议把“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创业意识及行动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特色进行建设。


  第一、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工商管理人才。


  全球化的今天,国与国之间经济文化的联系更加密切,先进国家的发展经验和最新实践值得我们学习,尤其是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在经济文化发展方面引领世界,美国许多企业的商业模式和创新非常值得国内企业学习。事实上国内许多企业学习了美国成功创新经验之后,在国内取得非常大的成功。因此,对国内企业来说,希望员工具有国际野视,有能力了解和学习外国先进经验,并转化为自己的创新。这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工商管理人才的必要性。


  我们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人才的可能性在于越秀有传统的外语学科优势。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外语课程的学时显明超过其他同类院校,并且我们有丰富的外语教育教学经验,以“听说领先、重在应用”为原则构建外语教学平台,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跨越走向国际化必须克服的语言障碍。


  因此,选择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工商管理人才一方面与经济全球化发展相适应,另一方面发挥了越秀的传统和优势,作为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之一,是内外部环境分析的结果,兼具必要性和可能性的要求。在实践上,我们鼓励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各种方式出国学习和参加国外社会实践活动,切身体验他国经济和文化,对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非常有好处。从2011学年到2012学年越秀国际商学院学生参加的外海学习或社会实践项目类型及人数都迅速增加。在教师的国际视野培养方面,商学院今年派出了两位老师去美国西北理工大学访学,并计划在后续安排更多的教师出国、出境访学或考察。师资国际化水平的提高无疑会促进我们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学生。


  第二、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及行动的工商管理人才。


  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时下中国的热门话题。一方面,在资源日益枯竭、环境破坏日益严重和劳动力成本迅速上升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迫切需要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许多传统产业和大量企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经济增速放缓加剧了就业压力,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现象。而创新创业正是破解我国上述经济发展问题的有力对策。党和政府也非常强调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到过33次创新和7次创业。2012年教育部印发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对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做出明确规定,并且要求各高校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这是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及行动的工商管理人才的必要性。


  在可能性方面,我们已经从2010届工商管理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两个本科专业中开设了创业方向,单独设立创业管理班进行创业管理人才培养的探索,涌现出许多创业初成的学生。2011届又有一批学生选择了创业方向,这次我们放弃了单独设班,让这批学生留在原来的班级,有助于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从这两届创业方向的学生来看,虽然总体人数不多,所占比率较少,但这已经成为越秀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亮点,对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培育广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及行动起到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虽然现在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创新创业特色创建基本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在学校相关部门和各级领导的全力支持下,我们认为还是有可能在创新创业方面创出越秀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的。


  三、讨论与分析


  以上有关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特色的建议已提交相关领导,部分研究结果需要领导批准同意后实施,另一些研究结果我们已经进行了初步实践。


  第一、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理念的倡导和实现需要领导的认同、宣传和推动。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虽然过去我们曾经不时的提到,但往往只停留在意识中,没有行动的支持,因为真正落实到实践中去会非常困难。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校部门、各级管理者和广大教师在各项工作和教学活动中,把学生放在中心位置,这种行动的巨大转变很难一步到位,需要从观念到行动再到观念的返复过程。


  第二、在课程整合方面,我们已经初步开展。通过成立和召开工商管理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我们学习到了老牌学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建设经验,同时许多来自企业界的委员给我们带来了企业一线的对工商管理人才规格的要求信息,使培养计划(含课程设置)的安排更加符合社会需求。在学校内部,我们已经开始实施主辅修计划,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可以学习三个学期的外语(日语、韩语、法语和西班牙语等),增加了外语应用能力;国际商学院也为其他学院的学生开设了经管类辅修专业,增加了学生的经营管理能力。由于学校学科设置的局限性,目前我们只是做到了商科和文科(主要是外国语言学)的融合,但我们认为可以建立起同城校际之间的学科融合,例如越秀的学生可以选修绍兴文理学院的文科、理科或工科课程、绍兴文理学院的学生可以选修越秀的外国语言课程等。


  第三、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我们建议我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可以设定为“培养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以及小微企业的创业者”。最终这条建议是否被采纳将由上级领导来决定。


  第四、在人才培养过程方面,我们提出师生双主体和双向沟通的建议,并且强调要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要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目前,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已经受得相关领导的重视,比如我们前执行校长、现任学校学术委员会主席吴国良教授,曾亲自为全校学生做有关批判性思维的讲座。我们也正在为开设全校性的有关批判性思维的公选课做准备。


  第五、有关教材选用方面,目前工商管理专业中,《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市场营销》、《品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统计学》等主干课程已率先采用了美国教材的中译版或影印版。这些教材都是通过多次再版在全球普遍受欢迎的商科类经典教科书。虽然中国的市场经济环境和美国的市场经济环境存在明显的区别,但是描述社会经济运行基本规律的经济管理理论具有很大的共通性,这些理论成果值得我们学习和吸收。关于教材中可能存在不适合我们国情的理论知识,需要授课教师进行识别,并对学生进行说明。此外,我们建议教师对教材中部分理论在国内背景下是否也成立进行实证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可以邀请学生加入。在教材中出现的例子部分,除了部分例子(如全球知名公司和知名品牌)学生比较熟悉可直接讲解之外,其他不熟悉的例子或案例我们建议教师补充或替换成国内相应的案例,这样使理论学习更加接地气,学生也会更有兴趣。这在方面我们已经进行了初步实践,如我们对品牌管理课程中使用的教材——《战略品牌管理(第三版)》进行了理论梳理和例子(案例)改造,使之更适合使用。


  第六、在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方面,我们建议进行社会评估,但目前由学生、用人单位、家长或社会对高校教育质量进行评估还是在探索过程中,还没有专门的组织构机来做这件事。但我们可以寻求国际权威认证机构对我们的教学进行认证。我们建议在未来5-10年时间内,能够接受国际主流评估机构对我们的商学院或专业进行认证,虽然在有限的时间内我们达不到国际权威的AACSB的认证标准,但可以申请ACBSP认证,ACBSP是针对地区级和小型私立学校的,可以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最后,在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特色方面,我们的建议是把“国际视野”、“创新创业意识及行动”作为培养特色进行建设。这项建议能否得到实施将由相关上级领导来定夺。我们认为“国际视野”的提出是基于全校总体人才培养的特色,因此,用于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应该是没有问题。但把“创新创业意识及行动”作为培养特色,目前不管在校内还是校外都存在不少争议,即应不应该鼓励大学生创业,以及如何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问题。对于第一个问题,我们是同意部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创业行为。对于第二个问题,我们也进行了理论总结和相关实践,由于内容较多,我们将在另一篇文章里对此进行论述。


  四、结论


  基于上述发现,我们提出了针对我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即“人本理念、目标明确、师生互动、教材革新和社会评估”,其中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以及小微企业的创业者”。在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特色方面,我们建议把“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创业意识及行动的商科人才”作为特色来建设。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管理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