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经济新常态”提出以来,中国的经济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经济新常态阶段。在经济新常态阶段中国开始更加重视经济的缓慢增长,不再一味地追求经济飞速增长,而是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了首要目标。经济新常态不仅给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对于工商管理专业来讲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本文从现今的工商管理教学状况进行分析,进一步说明了经济新常态与企业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对如何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采取怎样的改革策略进行了进一步分析,旨在能够提升经济新常态下的工商管理教学水平。
一、工商管理教学现状分析
工商管理专业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专业,旨在为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高素质高水平的工商管理型人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工商管理专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兴,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在经济新常态下,要想继续培养出能够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必须认清中国现今的工商管理教学现状。下面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将其总结如下:
首先,工商管理教育规模不大。自工商管理专业纳入到中国教育体制以来,工商管理专业得到了教育部门的广泛重视,但是其教育规模依旧不够。工商管理专业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专业,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今的工商管理专业大多设置在经济管理学院内部,不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专业,因此其发展和进步仍然受到一定的阻碍。
其次,工商管理教学过程缺少实践场所。中国的教育体制中,理论学习一直是重中之重。尤其是工商管理教学,在中国教育者的惯有思维中,工商管理属于文科教学的一部分,很少会有实践环节。同时也缺少时间场所,不能让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边学边用,做到知识的学以致用。
第三,工商管理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不准确。工商管理专业自国外引入到中国的教育体制中,没有较为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能够依据依旧教学目标做出正确的判断,向学生传授重点知识,而是将所有的知识以“满堂灌”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这样以来,学生不仅不能够学到应学的知识,更是会对工商管理课堂产生反感心理,进而不愿意学习,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有着不利影响。
第四,工商管理教学课程与实际联系不紧密。工商管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其教学过程应该具有时效性,即应该及时根据社会需求进行改革。如今的工商管理教学过程中所传授的课程往往会出现与中国的经济发展实际不符合的情况。更有甚者,一些教师的课件都是好几年之前的版本,教师不能够及时吸取国内以及国际上的先进手段、方式和方法,对陈旧知识理论的讲解有时反而会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掌握。
最后,工商管理教学不注重培养创新能力。在陈旧的中国教育体制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新颖性和创新能力,更是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不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会使学生在日后的工作过程中缺少创新精神,进而缺少工作的热情。再者,有时学生提出具有创新性的想法时,会被一些经验较多的老教授拒绝,进而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使其创新思维大大受挫。
二、经济新常态下的工商管理教学的教学目标
在经济新常态下,不少企业面临着转型的关键时期。工商管理专业直接向企业输送毕业生,影响着企业转型的大局。工商管理专业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会直供到企业内部,参与企业的生产。因此,工商管理教学过程与企业有着密切的联系。企业产品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参与生产过程中的工商管理人员。工商管理人员素质高、原则性强,那样经过生产检验的产品质量会更高,能够进一步给企业带来口碑和源源不断的收益。毕业于工商管理专业的人员不仅参与企业的生产过程,更是有更多进入到企业的中高层,能够直接参与企业的决策过程。在经济新常态的影响下,不少企业都是要实现最大的盈利率,必须实行企业转型。在企业转型过程中,具有高素质、专业性的工商管理人才会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促进企业的正确转型。众所周知“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企业的破产甚至倒闭,都与企业管理息息相关。工商管理人才能够在企业内部开展高水平的工商管理工作,进而避免企业因为疏于管理等问题而导致破产。
(一)提升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认知
作为工商管理教学改革的首要目标,提升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认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今社会大环境下的工商管理与以往不同,更多企业需要的是专业性更强、综合素质更高的专业型人才。中国传统的工商管理教育中,主讲教师多侧重于专业理论知识的讲授,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盲目性、跟随性,缺乏自己的教学特色,且不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养成,不能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认知,致使学生在参加工作后,不能学以致用,不能够顺利适应工作环境,甚至有的学生还会借机抱怨选错了专业,当初不应该学习工商管理。久而久之,学生会在学长学姐的口口相传下,对工商管理专业避而远之。因此,提高学生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后所从事职业的职业认知迫在眉睫。
(二)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工商管理教学改革的第二大任务是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一个人,一旦进入社会,其社会地位取决于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高低。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经济新常态提出以来,中国政府提倡经济不再一味地忽略其他因素的快速增长,而是开始注重“五位一体”的全方位发展,开始注重生态与经济的共同发展。在此基础之上,国家现有经济教学体制中的工商管理教学面临着重要的改革阶段。要想实现改革,首先要意识到工商管理教学的目标,只有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并朝着那个目标坚定不移的走下去,才能够真正实现工商管理教学的改进和工商管理教育体制的改革。
三、经济新常态下的工商管理教学的改革策略
(一)国家及相关部门加大工商管理的教育投资
要想尽快达到工商管理教学改革的目标,培养能够适应经济新常态下的工商管理人才,首先,需要国家及其相关部门加大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教育投资。国际应该从国外引入外国管理教师,在中国的课堂上引入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并引导学生们做到“活学活用”,进而弥补中国部分管理理念较为陈旧的缺点;其次,国家应该实行“班级双导师”政策,诚聘竞争能力、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高层作为学校班级的企业导师,向学生传授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管理经验和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者,相关部门应该定期组织交流培训活动,让任课教师能够与具有先进管理经验的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将这些经验引入课堂上,进而活跃课堂的氛围,充裕课堂知识。
(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国际思维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教学思维也应该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吸取外国教学先进经验。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国际思维。首先,要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质疑,进而提出不同于课本上的理论;其次,在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能够放下身段,与学生一起解决问题;再者,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国际思维。国际思维的养成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阅读国外的文章,吸收国外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理念。
(三)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实践环节
教学不仅仅要注重目标的实现,同时更要注重过程的强化。首先,在课堂中教师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分工模拟单位企业的日常工作情况,进而让学生意识到字的特长兴趣所在,后期可着重发展。这样以来,不仅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其个能特长更是能够得到有效发挥。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在毕业后顺利实现学生和职工的角色转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力。其次,教师应该竭尽全力与企业达成一致协议,建议学生在校期间参与企业的实习工作,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更能够帮助学生在就业时多一份选择,进而更好的工作,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四、总结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也有了显著提升,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提出给工商管理专业带来了挑战和机遇,改革自身才能顺应经济的发展。本文章立足于工商管理的现状,并最终给出了工商管理教学改革的合理化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国家甚至有关部门加快工商管理教学的改革过程,促使高校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水平的工商管理人才,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新的发展动力,促进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刘平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21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