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环境会计相关理论
(一)环境会计概念。国外将利用货币工具对环境问题进行管理的范畴统称为环境会计,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环境会计主要着眼于国民经济中与自然资源和环境有关的内容,是运用物理和货币单位对国家自然资源的消耗进行的计量,因此也常被称为“自然资源会计”。微观的环境会计主要反映环境问题对组织财务业绩的影响以及组织活动所造成的环境影响,一般分为环境差别会计和生态会计。
(二)环境会计基本模式
1、环境会计中的环境是指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统一体。自然环境通常是指非人类创造的物质所构成的地理空间。人工环境是指人类通过生产活动所建造的生活或劳动的环境。然而,自然环境长期以来被人们所忽视,或是无偿、低价地被占有和利用,导致其恶化。这些都应成为绿色会计所提供信息中的重要部分。
2、环境是一种有价值的资源。它能够为整个人类社会的现在和将来提供多种多样的服务,这些服务的本身具有直接或间接的经济价值,因此应在会计信息中得到反映。
3、由于会计体系要考虑环境,所以包括环境在内的会计模式不同于传统的会计模式。人类从事社会的生产消费,要从生态圈内用去一些资源,经过经济活动、社会活动和人类生活等一系列过程,会导致排放物的产生。如果排放物较少,环境来得及净化或转化为再生性资源,如果排放物过多,环境来不及将其净化或转化为再生性资源,则需要人类用昂贵的代价进行净化或转化,否则环境将给人类带来危害。整个社会生产消费和相应的生态循环价值都要反映到会计模式中去。
(三)环境会计的目标定位
1、基本目标。用会计来计量、反映和控制社会环境资源,改善社会的环境与资源问题,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最优化。基于对环境宏观管理的要求,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和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和物质循环规律,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尽量提高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2、具体目标。进行相应的会计核算,对自然资源的价值、自然资源的耗费、环境保护的支出、改善资源环境所带来的收益等进行确认和计量,为政府环保部门、行业主管部门、投资者以及社会公众提供企业环境目标、环境政策和规划等有关资料。当然,为相关客体提供环境会计信息的最终目标是控制与协调经济效益与环境资源的关系,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最优化,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根据“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作为环境保护投资的主体应当是企业和各地政府部门。企业投资的目的是将其污染资源的利用控制在环保规定指标之内,各地政府部门投资的目的是使已经污染的环境治理到可接受水平。
(四)环境会计开展的必要性。环境会计是在环境资源恶化和批评传统会计的基础上产生的。传统会计中,只有存在财产所有权才有价格,才能在会计账表中得以反映。而如空气、海洋、臭氧层等对人类至关重要但无所有权的事物却不能成为会计核算的内容,企业对这些事物的使用和损害并不记入经营成本,这不仅使利润虚增,更为严重的是对以牺牲环境来取得目前利益的行为的一种鼓励。进入21世纪后,环境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更广泛的关注。为保护自然与环境,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支出和环境赔偿责任越来越大。对社会经济活动具有反映和控制职能的会计应该对环境方面的支出、收益进行反映和控制。环境会计通过充分强调环境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并赋以价值和价格,对其损耗予以补偿,从而使企业的责任向社会延伸,迫使企业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综合考虑,真正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五)环境会计理论渊源
1、外部性和外部成本。外部性是相对于市场而言的。如果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没有从货币或市场交易中反映出来,就会出现外部性。外部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如果一个经济主体的一项经济活动会给其他人带来效益,但他自己却没有得到补偿,他从其活动中得到的私人利益就小于社会效益,这种性质的外部影响被称为“外部经济”,由此也就产生了外部效益和外部成本;反之,则称为“外部不经济”。而对于环境这种物品而言,当一个经济主体可以不受限制的开发某种资源时,他可以从中获得效益,而由此产生的损失则由其他主体所承担,这些损失即为外部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的企业在决定自己的产供销时,就往往只从自己的角度来考虑,而不考虑由此产生的社会后果,这就产生了外部不经济。众多主体对资源进行无偿开发,却对污染的结果不承担任何经济责任,这必然引起环境污染问题。
2、市场失灵。在不存在外部性的完全市场条件下,不存在外部成本和外部效益。社会成本等于私人成本,社会效益等于私人效益。根据供求关系确定的资源配置的最优点上,边际私人成本等于边际私人效益。因为边际私人成本等于边际社会成本,边际私人效益等于边际社会效益,所以边际社会成本等于边际社会效益,所有产品价格等于其边际成本,所有要素的价格等于其边际产品价值,所有生产者的利润实现了最大化,所有消费者的效益实现了最大化。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达成了一致,社会资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置。
二、我国实施环境会计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一)实施环境会计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口的增长、社会需求日益膨胀,从而造成了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这种对自然资源无补偿地过度耗费及其不合理的分配,导致了不同国家、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危及子孙后代的生存。直到目前,我国环境破坏和污染十分严重,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政府为了防止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已考虑到了利用会计核算、信息披露对企业进行适当的引导。但是,在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中,建立起关于环境资源的利用,环境污染的预防、破坏、治理以及环保技术开发等会计方面的核算和信息披露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就使得政府有关部门无法通过会计报表和财务报告准确获知企业的环境治理与破坏情况,从而不能制定正确的环保宏观政策与采取微观对策,也不能引导企业走向自觉保护环境资源的轨道上来,环境污染所形成的恶性循环仍得不到有效控制。长此下去,我国将很难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企业必须主动要求推行环境会计,推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实施环境会计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我国企业传统的发展模式是高投入、低产出、高污染、低效益,是资源消耗型经济。在绿色消费日益盛行的今天,我国企业应在其决策与经营活动中注入“绿色理念”,以“绿色理念”重塑企业整体的业务流程,运用环境会计记录和反映企业的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向外界提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这样才能适应市场需求,保持竞争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实施环境会计是强化环保意识的需要。环境会计不同于传统的会计模式,它主张将整个社会生产情况和相应的生态环境都反映到会计信息中去,要对环境资源损耗、环境保护支出、环境资源收益等作相应的会计记录,这势必对企业的总体效益产生影响。这就会促使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注重其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可以避免企业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因此,环境会计的推行可以有效提高各企业的环保意识,尤其是企业的领导者和会计工作者。
(四)实施环境会计是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的需要。环境会计在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时,不仅核算与企业经济利益直接有关的信息,而且对与企业有关的资源环境、废弃物及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等也进行反映。所以它所提供的信息不仅有经济性信息而且有社会性信息,不仅能为企业自身服务而且能为社会大众和政府宏观调控服务,为会计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
(五)实施环境会计是对外开放的经济环境的需要。在绿色意识日益加强的背景下,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将环境问题纳入会计核算范围。然而,在我国现行会计制度中,尚未建立起相关的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我国现在所处的这种现状,一方面不能满足会计国际化的要求,有碍于会计的国际间交流与合作,不能向外国投资者提供我们的环境信息;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没有相关环境会计准则,所以就很难衡量外国投资机构对我国环境的破坏程度,以及确定为保护环境而应采取的措施,同时也就无法摆脱被发达国家当作“污染的避难所”的厄运。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在未来的时间里,将有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到我国投资,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到国外投资,为了使会计披露的信息具有相关性和可比性,适应交易国的环保要求,企业就必须要披露环境会计的信息。事实上,许多国家都提倡或要求其企业对外披露环境会计信息,以保护本国的经济环境。所有这些都迫切要求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高度重视实施环境会计,以便在国际贸易中维护自身权益,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三、完善我国环境会计的建议
(一)加强环境会计理论研究。在建立环境会计的过程中,应克服传统观念的束缚,加强对环境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以指导我国环境会计实践。可以以企业环境会计的计量基础为突破口,深入企业进行长期的调查研究,各个击破企业在环保工作中的投入、产出应以何种计量为标准,并加以归纳整理。企业环境会计的计量不应局限在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计量方法,即对环境事项的投入、产出进行分类,不同的类别可以使用不同的计量标准,以便对环境信息的把握和同类信息的比较,进而探讨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实行环境会计的办法,促使环境会计理论早日与会计实务相结合。
(二)加强环境会计法规建设。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将环境会计核算和监督列入《会计法》中,修改并完善已有的法律法规,明确企业环境会计核算的内容、性质以及计量原则,以法律的形式确定环境会计的地位和作用。这些都将使环境会计具有更强的执行力,使其得到稳步的发展。
(三)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实行环境会计不仅是一个会计问题,同样是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涉及面广、内容复杂,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得到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通过开展社会宣传,加强全国人民的环保意识,使环境会计观念逐步被公众、企业和市场接受。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道理,动员全社会参与、支持和监督生态环境建设,使每个公民在享受环境权益的同时,自觉履行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的义务,并对环境损害的行为进行监督和制约。
(四)切实提高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在环境会计领域,首先进入实务的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即披露公司各种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的信息。全面、系统地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一是要建立起环境会计及其信息披露的准则体系,规范环境会计行为。由于环境会计中存在大量的或有事项和不确定因素,我国可以制定单独的环境会计或有事项具体准则;又由于环境问题财务影响的复杂性和内容的多样性,还应当另外制定一个专门解决环境问题财务影响的具体准则等。二是积极构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环境会计信息是企业环境行为和工作及其财务影响的信息,其形式具有多样化;既有定性的信息,也有定量的信息;既有货币信息,也有以实物、技术等指标表示的非货币信息。
(五)不断提高企业财会人员素质。环境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它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应用学科,它不仅要求运用者要具备环境会计相关知识,还要具备与其交叉的相关学科知识。就目前我国大多数财会人员而言,还需要不断提高企业财会人员素质,鼓励他们在实践中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修改或扩展环境会计的内容,进一步完善我国环境会计的理论。
(六)遵循长期性和循序渐进原则。一方面在我国,传统会计理念的根深蒂固必将对顺利实行环境会计形成一种阻碍,对许多会计人员来说,认同环境会计,并将此作为企业会计报表的组成部分的观点,并非一下子就能被接受的;另一方面在环境会计中除了要对一般的经济指标进行核算外,还需要对一些绿色指标进行反映,这是环境会计所特有的复杂性,这就需要环境会计的不断发展完善。因此,真正实行环境会计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我们应该坚持长期性和循序渐进的原则使我国的环境会计不断规范,日臻完善。
作者:陶校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