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仅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会计计量属性在实际工作中已难以达到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不利于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影响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新会计准则中会计计量属性包含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本文主要对公允价值进行分析,尝试对其做出科学的界定。
【关键词】会计计量;会计计量属性;公允价值
遵循着与国家财务报告趋同的原则,在中国颁布的38项具体会计准则中,有30项是涉及会计要素计量的,其中17项不同程度地运用了公允的计量属性。然而,推广一年后,观察发现,公允价值计量在上市公司的应用并不广泛。究其原因,对公允价值的理解仍然存在较多的欠缺。本文根据过去一年公允价值使用中存在的不当理解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公允价值,有了好的理解才会恰当地运用。
一、公允价值的基本理解
公允价值是我国新会计准则中五种会计计量属性中的一种。在解释公允价值之前,有必要对计量属性做简单介绍。
(一)会计计量属性及其构成
计量属性是指被计量对象可计量的某一方面的特性或外在表现形式。从会计的角度,计量属性反映的是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美国FASB在1984年发布的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企业财务报表的确认和计量》中详细论述了计量属性思想。普遍认可的计量属性有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实现净值和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五种。我国新会计准则中会计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
(二)公允价值的基本理解
我国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首先,公允价值强调公平交易。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是不存在强迫销售所达成的购买、销售或结算的金额,是不存在清算销售、不存在关联方交易和其他特殊特定利益关系情况下结算的金额,是参与市场交易的理性双方为合理的动机进行交易,充分考虑了市场的信息后所达成的公平的交易价格,这种达成的市场交易价格即为公允价值。
其次,可靠计量。在以公允价值确定资产或债务的金额的时候,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保证根据公允价值确定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二、公允价值的正确理解
(一)公允价值更侧重于相关性,仍然无法达到相关性和可靠性的统一
可靠性和相关性是两个重要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计量也希望会计信息达到相关性和可靠性的统一。虽然相比之下,公允价值比其他计量属性有进步的地方,但仍然不能达到相关性和可靠性的统一。公允价值反映的是在某一特定时点和特定经济状态下市场对资产和负债的价值认定,使得决策信息更加相关。然而,由于并非所有的资产或负债都具有活跃的市场,比如,企业合并中的无形资产、养老金成本、生物资产等等,通常这些资产和负债的判定需要依赖于管理者关于未来的假设并且使用估计模型。
(二)公允价值的判定前提是有序交易,不是公平交易
所谓公平交易是指不存在特别或特殊关系的当事人之间进行的交易,市场主体是熟悉情况、不关联、自愿的买卖双方,能够独立进行交易的行为。有序交易强调在市场上充分披露以及资产或负债持有者的主动性,不仅不存在强买强卖的行为,更不存在交易双方信息的严重不对称。而公平交易则仅仅强调交易本身的非强迫性。相对来说,有序交易涵盖的范围更广一些,能够包含公平交易的概念,这也使得公允价值的出现,在衡量和评价计量结果时更加严密和具有说服力。
公允价值是在计量当日假定双方意欲进行的一项交易的价格,双方在有序市场上,有确定承诺但未进行实际交易时对资产和负债的交换价格的判断。它在后续计量时对没有实际交易发生的资产和负债,或者有发生实际交易但价格不合理的资产和负债的价格进行估计。后续计量中假设交易的运用,不仅与其定义中公允价值是销售资产/转移负债的脱手价格的界定一致,并且能直接反映市场对资产未来流入和负债未来流出的预期,与资产和负债的定义直接联系。
(三)公允价值并不会增加公司税收负担
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并将不同资产负债表日一些资产和负债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将导致上市公司确认一些“未实现的损益”。许多人因此担心这种做法将增加上市公司的税收负担。根据准则的要求,企业在取得资产、负债时,应当确定其计税基础。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存在差异的,应当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这一规定意味着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已由应付税款法改为资产负债债务法。根据新的所得税会计准则,只要所得税法维持其原有的计税基础,即使上市公司在会计核算上改按公允价值对资产和负债进行计量,也不会增加税收负担。
(四)公允价值能够提供可靠的信息
学术界和实务界通常认为,以公允价值计量所生成的财务信息,其可靠性不如历史成本。笔者认为,在评价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的可靠性时,不应一概而论。根据我国新会计准则和FASB于2006年9月颁布的第157号准则《公允价值计量》的规定,公允价值可分为三个层次:活跃交易市场对资产和负债的报价;类似资产和负债可观察到的市价;运用估值技术所确定的价值。第三层次的公允价值,由于需要在估值模型中大量运用假设并对资产和负债的未来现金流量进行预测,其可操纵性明显高于历史成本,可靠性却逊色于历史成本。但第一和第二层次的公允价值,其可靠性毫不逊色于历史成本,且比历史成本更不容易被操纵。
(五)公允价值不会被普遍运用
一种观点认为,新会计准则付诸实施后,公允价值将普遍运用。笔者认为,这是一种有失偏颇的看法。为了与国际准则实现实质性趋同,财政部在制定新会计准则时确实加大了引进公允价值的力度。但在制定新会计准则的过程中,财政部始终坚持既要与国际惯例趋同,又要立足于中国现实的原则。新会计准则凡是规定应当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在行文中都嵌入了一个醒目的“救济条款”或“豁免条款”,即不能获得公允价值信息,或者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仍然采用历史成本计量。这种做法事实上将公允价值的运用范围主要限定在第一和第二层次上,即存在活跃交易市场的,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按市场报价确定,不存在活跃交易市场的,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按类似资产和负债可观察到的市场价格确定。
(六)公允价值更能明晰受托责任
反对公允价值的学派一直主张公允价值难以理清公司管理层的受托责任,只有采用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的会计模式,才有利于评价公司的管理层是否有效地履行其受托责任,因为历史成本模式体现了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投资者为了评价上市公司管理层的受托责任,除了关心投入要素的历史成本外,更关心投入要素的现行价值,是否保值增值。从信息需求的角度看,投资者对自己投入多少十分清楚,不需要上市公司利用定期报告反复提醒他们投入了多少,投资者最需要获取的是投入要素在报告日的价值变动信息。仅仅依靠上市公司提供以历史成本计量的会计信息,投资者显然无法获取投入要素的潜在产出价值,而缺乏这类信息,要对上市公司管理层的受托责任进行有效评估,显然是不切实际的。而公允价值能够更加准确和相关地反映资产状况,使得受托责任更加明晰。
(七)公允价值并不与其他计量属性相冲突
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历史成本是指资产或负债的原始交易价格;公允价值是对资产和负债以当前市场情况为依据进行价值计量的结果,是价值计量而不是成本计量。成本计量与公允价值计量并不总是相互冲突的,在正常情况下,资产和负债初始确认时,成本与公允价值应该是相等的,除非发生的交易是不正常的、不公平的。
公允价值与重置成本。重置成本是指在本期重购或重置企业持有的某项资产的成本。重置成本是现在时点的成本,它强调站在企业主体角度,以投入到某项资产上的价值作为重置成本;而公允价值强调独立于企业主体之外,站在市场的角度以交易双方达成的市场价格作为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与现行市价。现行市价是指资产在正常交易条件下的变现价值,它完全依赖于可观察到的市场价格,同公允价值接近。
公允价值与可变现净值。可变现净值是在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的情况下,计量资产在正常经营过程中可带来的预期现金流入或流出,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公允价值是以市场评价为基础的。
公允价值与现值。现值是指资产在正常经营状态下可望实现的未来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额。当会计师无法获得市场信息时,只能转而使用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值来计量某项资产或负债。现值本身不能称为计量属性,在初次确认和新起点计量中使用现值的唯一目的是估计公允价值。
笔者认为,正确理解公允价值,应该从三个方面出发:一是一种计量属性。公允价值毕竟也只是一种计量属性而已,并不能解决所有的计量不足的问题。二是改进的地方。一种新的计量属性的出现必定是有优于原有计量属性的地方。通过对比,我们可以获得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三是清除理解误区。新会计准则已经作出了相对详细的解释和说明,认真阅读这些说明,可以帮助清除理解的误区。相信对公允价值有了科学的理解之后,会有更多的企业愿意采用这种新的计量属性。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司.企业会计准则.2006.
[2] 中级会计实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3] 于永生.公允价值会计理论比较研究.财会研究,2005,(6).
[4] 黄桂杰.公允价值的困境解析及对策.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3).
[5] 陈敏.公允价值的本质及其理论缺陷浅析.财会月刊,2005,(10).
[6] 郭李全.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应用.商业会计,2007,(11).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