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网络环境下数学课堂学习特点的认识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了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中的重要作用,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教学活动中去。
对中学数学课,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看法:既折服于数学高深的理论,又无奈于它的晦涩难懂,只能望洋兴叹。但网络环境下的互动性数学教学,可与数学新教材“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注重知识的应用,注重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有机的结合起来。网络互动教学能够利用多媒体演示知识结构图,变抽象为形象,增加数学课的趣味性。很多数学知识可能引导学生直接在网上查寻。在网络环境下,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使得数学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1.对网络环境下数学课堂学习特点的认识
1.1网络环境下,学习没有时间的限制,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能力水平,不受老师的控制,在不同时间段学习,通过网络提供的资源去构建知识。
1.2网络环境下,学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既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还能方便与其他同学或老师的交流,并能获得及时反馈。
2.转变观念,对比传统的教学模式,重新对老师,学生,媒体以及教学内容的定位
2.1对老师重新定位的认识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主动地施教者,并以监控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其严重不足是:基本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的成长。
在基于网络环境下得数学课堂教学,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学生建构知识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2.2对学生定位的重新认识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是知识传授的对象,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
在基于网络环境下得数学课堂教学,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独立或协作去建构知识,他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和能力水平,进行自主学习和跨越式学习。在有问题是可请教老师或别的同学,进行协作学习。
2.3对教学内容定位的重新认识
在基于网络环境下得数学课堂教学,数学课本的教学内容不再是学生的唯一资源,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还可以从其他途径(如网上资源)获取大量的数学知识。
2.4对媒体定位的重新认识
在基于网络环境下得数学课堂教学,媒体不再是辅助教师的演示工具,它更主要的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
3.数学网络教学模式的构建
课堂教学模式把一堂课分为三个阶段,即情境阶段,同化、顺应(自主学习、意义建构)阶段,应用、创造阶段。
3.1情境阶段论文联盟http://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识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集声,像,动画,文字于一体,能够展现或模拟现实,再现生活中的真实情境,使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问题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和知觉器官,以各种形象的声音和丰富的画面,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正效应,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求知欲。
网络技术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有其显著的优势,它能呈现丰富多彩、富于变换的文字、图像、动画等内容,为学生营造乐学的氛围,促使他们改变以往常规教学中的角色,在更为广阔的知识领域里自由的遨游。如在教学“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后,我先让学生欣赏一组室内装饰图片,正当学生享受美的时候,提出问题:“室内装修与数学知识有关吗?”由于问题比较广,引起了学生的遐想。学生甲说:“做家具时需要测量木头的大小。”学生乙说:“粉刷墙壁时要计算墙壁的面积。”……老师对他们的想法都加以肯定。这时,学生不禁要想:这堂课究竟要学什么呢?在这样的学习情景下,学生的求知欲给引发了。“任务”的提出也就水到渠成了。
3.2同化、顺应阶段
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本质上讲是一个认知过程,是一个主动积极的建构过程。同化和顺应是建构的基本环节,也是两种基本的认知方式,意义建构就是通过这两种基本方式来实现的。所谓同化,就是利用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对新知识进行改造,把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充实、完善、发展原有的认知结构。顺应是指当原有的认知结构
不能同化新知识时,就需要调整和改变原有认知结构,顺应新知识产生,重建新认知结构,使原来认知结构得到更新、扩展。
例如,在学习“轴对称”这一课时,通过“蝴蝶翅膀的抖动”这一画面的引入,让学生产生主动探索的欲望后,带学生进入“轴对称”知识的模拟网站。网站的主页欣赏、观察、探索、知识、留言等5部分组成,学生根据需要和个人情况,可选择不同的学习篇章进入分页,每个分页中设有不同问题和操作方法提示,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自身情况选择不同内容进行链接,按不同的顺序进行操作。
3.3应用、创造阶段
应用、创造是学习水平的最高层次。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创设数学应用情境,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再创造,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例如,在进行“抛物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教学时,鉴于课本上的图形是“死图”,无法表现曲线的形成过程,而黑板上的图形由于技术原因很难画得准确。我们可以设计并创作“抛物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课件,由学生通过网络访问教师放置在服务器上的课件,随意移动点p到不同的位置,得出曲线的轨迹,让学生独立探索、自由想象。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创设多种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使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分地互相交流,民主地、和谐地、理智地参与教学过程,这正是师生相互作用的最佳形式,因而也是发挥教学整体效益的可靠保证。
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渗透到了每一个领域,我们已经进入了数字时代,具有一定的数学素质是社会对每一个公民的基本要求,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更加迫切。网络教学的发展给数学教育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局面,它可以使数学成为大众化的数学,可以使每个人都掌握数学,学会用数学进行思维,进而为好地为社会服务。这就要求每一位数学教师需不断的学习、掌握网络知识,潜心钻研,勇于探索,积累经验,利用好网络,使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更大的发挥。转贴于论文联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