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报学生记者梯队培养探索研究(校报记者团)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1-01 05:45:12 归属于教育论文 本文已影响272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摘要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重要职能,培养学生记者是校报编辑部工作之一。针对学生记者流动性大的特点,校报教师应注意从思想和业务两个方面加强对学生记者队伍整体的梯队化建设。
  关键词高校校报 学生记者 梯队 思想素质 业务素质

  1 校报培养学生记者的必要与存在的问题
  培养学生记者对高校校报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功能和完成自身工作十分必要。
  从人才培养职能角度看,培养学生记者是校报发挥育人功能的重要形式和途径。人才培养是高校最基础的一项工作。虽未参与直接的课堂教学,但高校校报同样承载着人才培养的责任。学生记者参与到校报新闻采编工作中,可以使他们视野得以拓展,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从校报自身的需要看,学生记者是为校报提供稳定稿源、扩大校报影响力的中坚力量。专职编辑、记者少,工作任务重是校报普遍状态,需要建立学生记者队伍,以扩大新闻来源。另一方面,学生记者本身来自学生,最了解广大学生的生活。由他们组织文字形成的报道更更容易引起校内受众的共鸣。
  对学生记者进行培养是校报诸项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但由于学生自身的特点和情况,学生记者的培养需要面对以下两个挑战:
  一是非专业,业务水平基本零起点,人才培养周期长。大学生虽然思维活跃,能为校报提供更贴近校园生活的素材,但绝大多数来自非新闻专业,缺乏专业知识。因此,要保证办报质量就需要对其进行培养,以保证他们的稿件有较高质量。高校校报往往出版周期长,容量也有限,这使人才培养周期也较长。
  二是流动性大,这对校报质量的稳定影响非常大。新成员一般需经较长时间才能成为合格的学生记者,较成熟的学生记者往往集中在高年级,但他们又面临外出实习、工作、毕业离校等情况。主要通过实践获得的新闻采写技能很难在记者间传承,因此他们离开团队后,低年级的记者又往往仍处于成长中,这容易造成学生记者团青黄不接,校报质量不能稳定发挥。
  2 从选拔开始建设人才梯队
  保持校报质量稳定及稳中求进,离不开高素质的学生记者队伍,他们是高校校报稳定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要减少人才流动的负面影响,就需要将校报记者团变成一个人才济济之地,随时都有能提供高质量稿件的学生记者。
  学生记者团人力资源丰足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形成人才磁场,能够吸引那些爱好文字工作的同学参与校报实践。这就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广为宣扬校报是汇聚人才之地的形象,这样才能招到一流的人才。二是记者人才顺利交接无断层,当高年级者离开后,要做到保证至少有两到三名合适的低年级记者具备顶替老记者的实力,成为新主力。这两点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形成了一个有吸引力的人才磁场,才能保证人才无断层;人才丰足,办报质量稳定才能展现出校报汇聚人才的实力。
  校报若想形成人才磁场,建立一支合格的学生记者梯队,首先需形成一定的招募、甄选机制。据实践经验,选择的学生记者必须具备以下一些基本条件:热爱党的新闻事业,具有一定写作基础和社会活动能力,事业心和责任感强。考察可通过多种方式实现:通过校报刊登启事招募记者,报名者多数为有报刊阅读习惯者;要求附上自己的文字作品,通过他们的报名文稿了解其文字能力等,完成初步筛选;面试中,一方面了解其思想素质、思维能力以及对记者工作的喜爱程度,另一方面也让他们初步获得对校报的必要认识,重新对是否进入校报团队进行确认,使那些真正热爱校报事业者脱颖而出。
  要建立梯队,选拔时还需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学生记者培养周期长。为避免他们刚成为熟练记者就离队,选拔需向一年级新生倾斜。二要根据备选者所长,实现团队中个体互补。我们尽量使学生记者素质全面,客观上每个学生记者都有各自较为擅长的题材和体裁,短短时间很难达到全面。因此,同批记者需形成互补,同时也需与往届记者形成互补。


  3 校报学生记者人才梯队的培养
  要形成人才磁场,还应根据人才梯队建设需要,对新进记者进行有效的培养。他们大部分缺少新闻理论和实践经验,因此有必要进行系列培训指导,确保他们正式接触采写时已有一定的技巧和决断能力。
  高校校报的党报性质要求这种培训首先是对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其实现方式多种多样,如利用学生记者例会组织他们学习讨论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帮助他们了解分析各种形势,保持清醒的头脑,以便在新闻工作中更好地进行判断。当然,因个体差异存在,这种培训既包括集中培训,也包括日常的个别指导。
  在建设和培养学生记者形成梯队过程中,我们就需要针对学生个体特点,设定较明确的培训方向,对其长处加以扶持,使其长处更长,弥补短处,在校报这个平台的实践中充分发挥出个人潜力。基于此,要减少人才流动带来的问题,就有必要有计划地针对来自不同年级的学生记者各体有区别地进行培养和指导,尽量使各年级间形成优势互补。
  有这样的人才培训指导作基础,校报人才梯队才有大有潜力的记者不断补充,才能真正建成一个人才荟萃之地。另外,定期评估他们的能力,把他们放到实践中加以实战锻炼,让整个梯队保持良好的状态,不出现人才断层。同时,要利用各种绩效管理工具、评估方法等对他们进行考评,通过稿费、奖励、加分、表彰等方式鼓励他们。
  4 学生记者梯队培养中要避免的问题
  首先,由于校报编辑通常具有自己的版面分工,因此学生记者往往主要由负责学生版面编辑直接联系,这常令在学生记者培养工作存在这样一个错误:只把学生记者培养和指导当作某个人的工作。实际上单凭个人承担起培养工作的重任难度非常大。每期校报各版面、板块内容,不局限于学生生活一块,都允许学生记者参与,唯有如此他们的视野才能打开,新闻素养才能更全面提高。而某一个编辑很难做到对所有学生记者都一一进行针对性较强的指导,这不利于发挥人才长处,也不利于人才梯队的建设。因此需要全体校报编辑人员的共同协作,共同在记者培养方面投入相当精力。
  其次,避免中止学生记者培训。当校报工作人员精力不足,经费不够充足时,学生记者集中培训往往被取消。这种做法短期内看不出对校报业务的负面影响,但日后容易造成人才梯队的断层,使校报遭遇严重的人才短缺和瓶颈问题。
  最后,是避免学生记者终身制。有时候,我们必须告诉某位实习学生记者他确实不适合从事记者工作。毕竟,校报工作人员精力有限,很难以分散、平均的用力来实现每个个体优势的充分发挥。因此,校报绝对有必要根据实际表现,对学生记者进行筛选,保证人才梯队上的每个个体都具有相当实力。
  
  参考文献
  [1]李正关,王兴东,罗艳.高校校报大学生记者团管理实践[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
  [2]何云峰.浅议高校校报的“办报育人”作用[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3]杨旸.高校校报学生记者队伍建设实践与体会[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8(2).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