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高校的持续扩招,我国高等教育逐渐步入大众化时代,就业双向选择的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供需矛盾日益严峻,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就业问题已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同时也直接影响高等教育持续、健康的发展,影响社会的稳定与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本文通过对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作一个系统、全面、客观的分析,结合社会需求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加强就业指导和培育就业竞争力的策略。
关键词:医学生;就业;竞争力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医疗事业的发展,医学生毕业人数逐年增加,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医院招不到人才,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的两难局面。对于医学生而言,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能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理想的工作岗位,主要取决于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当前,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比较低,具体体现在:医学理论功底不扎实、临床实践技能不强、人文素养薄弱、求职能力欠缺等方面。
一、医学毕业生就业总体状况
随着1999年以来的高校持续扩招,大学生就业也由过去的“精英就业”转变为“大众化就业”,2004年是医学类专业本科生扩招后毕业的第一年,之后医学生以大致20%~30%的速度递增。医学毕业生进入就业密集期。据福瑞医生网统计,2009年毕业生数量将达到108万人左右。医学类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会更加严峻。不久前广东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也显示,所有学科大类中,医学类学生就业率排在末位,其就业率在该省已经连续两年倒数第一。
有关资料分析,2004年以来,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对医学毕业生的需求情况是:研究生以上学历呈上升趋势,本科生基本持平但略有下降,专科生则下降明显。从福瑞医生网的注册用户来看,研究生以上占39%,并且多数医院目前想要研究生,至于本科生,只有一些麻醉、影像、检验等医技方面的可以接收,其余的除非特别优秀,否则基本上很难被接受。大多数医疗单位在招聘时,都希望招到有执业医师资格、有工作经验的人才,这给医学类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又增加了难度。
二、医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
就业竞争力是指“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战胜竞争对手、找到适合才能发挥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适当工作岗位的能力,即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能力”。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不仅是高校内部支撑力、生存力和发展力的一种体现,其竞争力水平和内在各项要素的组合也直接反映出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医学生就业竞争力主要由就业核心竞争力、就业态度、就业环境等构成。
1.就业核心竞争力。医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专业知识、临床技能、综合能力等。目前医学生在专业知识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医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普遍存在“死记硬背”的现象,只掌握书本知识,不能有效地将理论知识“活学活用”到实践中来,不能根据医学发展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同时,一些医学院校的师资力量薄弱、教学经验不足,导致很多毕业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达不到职业要求。
2.就业态度。就业态度主要是指医学生的求职期望、求职努力以及面试技巧等。尽管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竞争异常激烈,但大多数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仍居高不下。医学生大都青睐于大型综合医院,不愿意去基层医院,有些甚至连县级医院都不愿意去。受专业知识学习的影响和限制,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的欠缺,使得大部分医学生在面试技巧和面试策略上明显弱于其他专业学生,很多医学毕业生具备很好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但往往由于面试不能通过而失去就业机会。
3.就业环境。就业环境主要包括市场供需和家庭、社会条件等。目前医疗行业的供需不平衡主要表现为结构的不平衡。最突出的是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与实际就业人群的特征存在较大的差距,用人单位青睐学历和临床实践经验,比如获得临床执业资格。本科生学历不是很高,并且绝大部分都没有获得医师资格证,存在就业瓶颈。此外,目前我国公平、公正、合理的人事制度和“公平、竞争、择优、有序”的人才市场机制还不够健全,家庭背景及社会关系在就业中的影响较为明显,许多单位在用人过程中“照顾关系”“任人为亲”的现象依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提升医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实现途径
要实现毕业生的合理充分就业,除了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和发展、分析和预测职业发展前景、提高大学生的择业技巧和技能外,最重要的是如何培育就业竞争力。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知识更新,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激烈的就业竞争,使得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适应环境等基础性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此,高校应加强对社会需求的预测,以就业为导向改革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和岗位适应能力。对于医学生而言,要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适当调整理论课与实际操作课的时间比例等。
2.加强素质教育,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要通过各级党团组织和学生组织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比如,临床技能竞赛、法医推理竞赛、门诊小品赛等。通过各类社会实践,引导学生积极着眼于社会需求,加强和社会的互动,增加对社会的了解,明确于社会的需求,在提升自身职业素养的同时,加强对文字、表达、管理、实践等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在提高综合能力的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基层医院其实也是可以有所大为的,有很大的个人发展空间。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要积极推动创业教育,鼓励学生创业,进而提供更多的就业空间。
3.完善就业市场,提供公平有序的就业环境。目前我国毕业生的就业市场还不够完善和成熟,“一个公平、竞争、择优、有序的就业市场还未形成;大学生就业市场必需的信息体系和服务体系还未建立;与大学生就业相关的保障体系尚未建立等”。此外,就业过程中的地域、学校、专业、性别歧视依然存在,家庭地位、社会关系等影响着就业的公平性,人为地造成了就业困难。这些现象的存在是与市场为主导的就业方式不相称的,这种不良的社会现象势必影响毕业生健康就业心理的形成,导致就业中不良现象恶性循环。为此,全社会在努力构建一个完善的就业市场的同时,应通过公开、公平等手段弱化外部环境竞争力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造成的负面影响。参考文献:
[1]张艳清,杜长林,张旭平.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探索[j].医学与哲学,2008,(1):65.
[2]楼锡锦,周树红,吴玉丽.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5,(7).
[3]高校毕业生就业对策研究课题组.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面临问题的思考[j].高教探索,1998,(2).
[4]叶涛.当前医学生就业面临的形势与对策[j].中国大学生,2005,(15).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