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发达国家大多已形成建设终身学习的共识,我国建设终身学习体系更为必要和迫切。本文对终身学习的概念、两个动因两进行了简单的阐述与分析,然后对现阶段我国两个主要的“终身学习”途径进行了讨论。
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近二十年来是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使得“终身学习”这一概念在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中都变得十分重要,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内外的教育学专家普遍认为,学习的机会和学习的能力已经是人们获得个人及职业满足感和提升生活品质的重要因素。“学习”这一行为将以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的形式、活动贯穿人的一生。因此,教育的目的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二是帮助人们提高“终身学习”的技巧(dunlap,1999)。这两个方面在目前的高速发展的知识环境下具有同等的重要性。目前的知识环境不仅要求社会劳动成员具备最前端的知识技能,而且应该具备强烈的学习意愿来更新自己的能力从而保持竞争力、创新力。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11月7日的《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多次强调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的战略,并明确提出了成人学习及“在岗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继续学习”问题。本文仅就与此相关的“终身学习”进行初浅论述。
一、“终身学习”的概念
终身学习是指人们在终其一生的过程中有意识的、目标明确的学习,学习的目的是提高个人的能力及其生活的质量(overlv等1980)。如knapper和cropley(1999)指出,这个定义关键点是主动的、有意识的,主要包括下面三个要点:
学习者非常明白他们在主动“学习”,而非被动的,或应付的。
有明确的目标,如在某某期限内学会某项技能、达到某项标准等等,而不是笼统地称之为“提高自身”。
学习者将较长时间内地保持和应用其所学的知识,而非将所学视为可有可无之物。
以上特点将“终身学习”区别于一些日常的、非系统化的知识获取。正如加拿大教育专家劳森(lawson)于1982年演讲所称:终身学习是有计划的、理性的准备,而且系统的终身学习的基本目的是快速地是融合个人经验和大众积累的经验。
二、终身学习的动因
1.知识更新高速化
经过数十年的大工业发展,人类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进人了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时代,更为有效的信息处理和传播,使得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在接下来的二十年中得到了极其迅猛的发展。到20世纪末,随着全球范围内的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人类信息的交换和知识总量再次成几何级数增长。第一次在人类历史上,导致了所谓的“知识爆炸”。根据专家测算:人类知识总量在19世纪是每50年增加一培;20世纪50年代每10年增加一倍,20世纪70年代每5年增加一倍,目前,大约每三年增加一倍。如此高速的发展,直接导致科学技术、社会经济领域工作复杂程度、工作效力的大幅上升,从而对各领域工作者的知识更新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
与此同时,一种席卷全球的“认知的自由”得以形成。一个斯里兰卡的中学生在网吧里所获得的信息,与一个哈佛的教授在网上获得的信息一样多,信息对人们来说几乎全部公平地开放。人们获得知识的机会开始趋于平等。知识本身与个体获得知识的能力与方式相比,己经变得不那么重要,甚至居于次要的位置。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培养有自我知识更新意识,有自我知识更新能力的人才这一任务被公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
2.对新型劳动者的需求
与新技术革命和信息化高速公路相伴而来的另一个趋势,乃是经济的全球化。信息高速公路带来的是海量数据(信息)的即时传递,再加上全球人口流动和物流的加快,国与国的界限越来越小,全球经济趋于一体化。各经济体的相对优势得以扩大,巴黎上午发布的最新时装下午就能在香港买到,而中国制造的电器也能在12小时之内在东京上市,更不用说全球24时不关闭的金融市场。在这样的国际大环境下,中国已形成了举世瞩目的世界工厂,每天不停地向世界各国提供大量的产品,从高科技的通信产品、航空产品到打火机、袜子等等,其行业种类之多,实属前无古人。而且这一切的产品均按各国的标准以及国际通行生产,欧洲标准、日本标准、美国标准,这些过去高高在上的标准,如今都在我国遍布城乡的工厂里被实现。而这一切又反过来带动国内生产技术,以及相应要求的极大提高。对于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提出的极高的知识更新要求。
科学技术进步极快,社会经济发展极快,社会劳动者分工迅速改变,大量旧的行业和职位在逐步死亡,而大量新的行业和职位缺乏合格的、熟练的劳动者。在知识经济社会里,传统意义上的以体力付出为标志的劳动者,将被具有创新意识和现代科技文化知识的高素质劳动者所取代。在50年代,美国的专业职位、技术职位与非技术职位的比例为2:2:6,如今变为2:6:2,大量劳动力需要从非技术职位转移到技术职位。专家指出: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知识劳动者在劳动结构中的比例占50%以上,知识性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占50%以上,科技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占50%以上。我国一定向这三个50%过渡,这种事态势使得劳动者知识陈旧周期大大缩短,知识更新频率大大加快。
现代社会劳动者的知识的更新期为5至7年,即:如果一个人大学毕业已5-7年,那么他学到的知识有用的就只剩下一半了,所以,在发达国家中,成年人平均3-5年就要充电一次。因此,知识经济也是建立在劳动者知识化和学习终身化基础上的经济,知识社会就是学习社会。学习必将复盖全社会,贯穿全人生。对于企业及职工是如此,对于一个国家也是如此。现代人终身只需要一次性学习的时代的确已经过去了。
3.对新生活方式的认同
很久以来,人们都受到自身工作的单位和集体的制约,即雇主的制约。谋生的压力或就业的压力,迫使人们压抑自己的个性,去适应自己所在的工作环境。无论在政府机关或企事业单位,个体必须甚至忍受官僚的制约,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个体的自主能动性必须屈从于组织的安排,忠诚是对雇员最起码的要求。然而,新的时代,一切开始有所不同。人们可以不必将自己一生的命运维系于一家公司,也不必成为任何一家组织内的器件。人们开始有选择自己做事的自由,可以按自己的直觉、爱好与热情来选择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技术的发展与文明的进步,更使我们获得了一种“生活的自由”。全球性的宽容与理解气氛的形成,使我们可以摆脱各种的束缚,自由选择我们理想的生活方式。由此更产生了一种新的自由:“做人的自由”—我们可以自由地利用各种机会,去追逐梦想成真。而这种自由,同样也对劳动者自己提出了很高的知识更新的要求。劳动者不仅由于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的意愿,更要具备适时自身知识技能的技巧和能力。
三、终身学习的主要途径—职业教育
1.职业教育发展趋势
遍布全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则提供了一套有效的终身学习渠道。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11月7日的《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明确指出:“我们要重点抓好三个方面:
一是城乡需要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包括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和城市就业、再就业培训。
二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重点是高级技工和技师的培养。要提高我国的制造业水平,必须培养大批掌握新技术、能操作最新的机床、有创新精神的高技能人才。这类人才现在是最缺乏的。
三是在岗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继续学习。由于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在岗职工也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和提高技能水平。对在岗职工的培训,也是职业教育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这三个方面涉及几亿人,是一项规模浩大的社会工程。充分说明了职业教育在“终身学习”这一领域中的重要地位。从另一侧面也充分说明了“终身学习”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
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成人职业教育是传统学校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此后,我国的职业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当前的环境下也从过去的学习制教育基础上产生了许多新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引人了更多的讨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激发学员的创造力;交替式教学,鼓励接收学员完善行业或企业培训制度,促进青年在行业或企业中融合,保证学校教育与行业或企业培训和交替培训教学的研究,引导职工在本岗位上发挥发明创造的能力。在教学手段上,推进学校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应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仿真技术等教学手段,让职工根据需要在国内外互联网上自立地学习,很多职业学习有效推进了学分制等弹性学习制度,加强新颖课程和现代化教材建设。近一个呈现出支持“终身学习”的特色。
2.职业教育电子化
多年前,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对未来教育作了如此论述:“未来教育二人脑十电脑十网络”。这个描述十分简洁的说明的电子化学习(e-learning)的特点。
电子化学习,就是在学习环境下引人网络因素。首先因为必定使用计算机,它被包含于计算机学习环境中;其次,网络可以是互联网(internet)或局域网(lan),可以以远程形式进行,也可以在教室中进行,它不一定使用远程学习环境可能使用的印刷材料、电视、收音机等传播媒体,与远程学习环境尤其是今天的远程学习环境有很大交叉部分,但二者仍属不同领域;开放式学习环境,又称灵活学习环境,比远程学习环境的范畴要大,但相似度要大于和网络学习环境之间的相似度,很多国家(如英国),开放学习的概念基本等同于远程学习。
在这里,我特别使用了“学习”的说法,而不是“教学”或“教育”。原因众所周知;网络造成了一个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为中心的崭新的学习环境.在这种学习环境中,根据权威的“终身学习”定义,学习是学习者的主动的理性的过程,教师扮演学习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网络的产生,促成学习的变革,使得“终生学习”的概念成为可能,教育扩展到学校之外,形成“学习化社会”的新概念。
学习环境的要素就不仅仅是支撑学习过程的物质条件(学习资源),而且还包括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学习氛围、人际关系等非物质条件。对此加以拓展,我们得到“网络化学习环境”的界定:引人网络因素后学习活动展开的过程中赖以持续的情况和条件,这些条件包括硬件资源、软件环境、人员支持、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
网络提供学习环境非常重要,许多发达国家电子化学习非常发达。在这些国家中,电子化学习多以“学习化社会”(learningcommunities)为理念,帮助“终身学习”的组织者构建理想的电子化学习环境,帮助学习者获得最大的效果。我们可以从对学习者的影响角度把网络化学习分为两种类型:
控制环境(主要是课堂)。特点:在教师控制下进行,教师学生双主体,教学模式多样化(如学习、探索、引导、协作等),以引导式学习、局域网的使用为主。
开放环境(主要是家庭、网吧或网校)。特点: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为主体,以开放式、互联网及互联网与光盘的联合使用为主。
不同类型的网络化学习环境,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才能使其学习效果最优化。
学习是一个贯穿人一生的过程,是帮助人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的重要手段。对教育者来说,终身学习是教育的首要目的。我们不能准确预测几十年后的人类社会,但我们能通过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来帮助学生为未来作准备。随着信息技术的引人,职业教育将以它针对性的教学目的和灵活的教学手段成为了终身学习的主要途径之一。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