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传记文学的教学策略有哪些(高中语文传记文学的教学策略研究)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1-04 02:44:18 归属于教育论文 本文已影响370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传记是有悠久历史的文学体裁,它和小说、诗歌、散文一样在文学史占据一席之地。高中语文各版本教材中都一直有传记作品,而今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对于传记越来越重视。除必修教材中的传记作品外,又有了专门的传记选修,如人教版《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苏教版《传记选读》和《〈史记〉选读》等。入选传记都是典范性和时代性的结合,生动有趣且文学价值极高;传记中的主人公各具特色,极具人格魅力。


  对这些无数人拜读过的传记作品,在高中课堂中却呈现出不太令人满意的教学模式和学习状态。笔者认为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我们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迷失了方向。


  一、古文传记教学的现状


  传记教学要贯彻语文学科的“育人”理念,但古代传记既有高中课文的一般属性,又有文言文以及传记文体的特殊属性。因此在目前的传记教学中,对于古代传记的教学,存在很多偏离教学目标的情况。


  1.对于古代传记,具有文言文学习的共同毛病,即过于强调文言基础知识,忽略了对文本的整体把握。


  高中阶段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会更注重字词梳理,从字、词、句等角度来巩固强化记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这样固然有助于提高学生成绩,但却使文本被肢解,文学因素被缩小。这种状况已出现多年,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对字词句的过分重视就相对弱化了语文教学的文学性,学生鉴赏感悟文本的时间被缩短。


  于漪老师认为:“素质是一种心灵的塑造,在塑造人的心灵的过程中,中华文化能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而当今的常态课堂,多是教师讲解,将文章肢解揉碎,全面分析到各细节,学生耳听笔录,单调的抽象思维盖过了形象思维和情感体验,于是通过文本阅读来以情怡情,积累人生经验,获得人生感悟的设想成为空想。


  2.传记教学中,学生没有正确区分传记和小说,教师则过于强调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忽略传记本身的特点。


  传记文学生动地再现历史,以探究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思考人物对历史发展的典型意义。因此可以说,传记文学是历史和文学的综合体,它具有真实性、艺术性以及现实借鉴意义。现今传记教学的课堂上,由于不够重视师生的互动,教师不自觉地把传记和小说的教学模式等同起来,忽视传记文学特殊的文体属性,学生不清楚传记和小说的区别。


  好的传记文学,未尝不是优秀的小说,但这不是高中生和高中课堂所最终追求的。传记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清楚地让学生注意到“传记文学”和“小说”之间本质的差异。传记的真实性要求它的素材是真人真事,真实可靠,决不能凭空虚构。传记的魅力在于它是以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和实际的人生活动为描述对象,塑造充满人格魅力的传主个人形象。从这个角度来说,让学生专注于传记“真实性”的属性是绝对必要的。


  二、对高中传记教学的思考


  高中阶段设立传记教学板块,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这种文体,通过榜样的熏陶,提高学生的素养,让其从中获得人生的感悟,并就有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笔者认为,高中阶段的传记学习,应注重以下方面。


  1.通过拓展比较阅读法,形成互动式课堂,培养学生主动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


  常常有同一人或事被不同作者记录,于是传记呈现出很多“不同”,对于这种“不同”,我们可以通过拓展比较进行趣味学习。


  首先,通过对比阅读,比较不同传记的优劣或特色。如节选《史记》的《鸿门宴》和《廉颇蔺相如列传》,与班固《汉书》中的相关描述做对比。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差异?由此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在“扬马抑班”或“扬班抑马”的争论中获得成就感,拓展知识面。


  其次,通过对比阅读,比较传记素材选择和作者的关系。如节选自邓小平女儿的《我的父亲邓小平》中的《在哈金森工厂》和英国作家伊文思的《邓小平传》中记载的邓小平在哈金森工厂的经历,由于作者的身份国别不同,对于素材的选择也不同,呈现出来的人物也是不同的。通过比较阅读能探讨事实和材料之间的关系,更好地了解传记的写作特征。


  再次,通过他人对史料的评价来更全面地认识传主。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人们在赞扬蔺相如以大局为重等美德的时候,课外链接明代王世贞的《蔺相如完璧归赵论》,人们对蔺相如如此巨大反差的评价,必然会引起学生的争论,让学生在质疑和辩论中获得自信并形成自己的见解。


  2.教师自己要全面认识课文,注重对传记文学“艺术真实”的认识,引导学生客观评价历史人物,在评价中“三省吾身”。


  首先应注意,在小说中常常通过人物的肖像、心理、细节等来概括人物形象,如果也以此来推断传主形象是不太客观的,因为传记是史家对于历史的一个“再现”,有些事件发生时史家并未亲临,所以对其中的动作、对话、神态等的记录,只是史家的一种合理推断,我们称之为“艺术真实”,以这样的“艺术真实”为立足点来为人物定型是不够客观的。


  其次,在传记欣赏中要提倡个性化的阅读,让学生自己去为历史人物定位,寻找心目中的英雄。有的学者提出,英雄崇拜是和人类存在一样古老的现象。如果传记的“现实意义”和“榜样作用”在课堂模式化的人物形象分析中被忽视,致使学生不能够从传记中领悟做人做事的道理,传记教学便失去了育人的功效。如《鸿门宴》中,以刘邦和项羽为中心,拓展至其他历史人物,展开“谁是英雄”的主题讨论,“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让学生在自己真正喜爱的榜样的示范作用之下,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未尝不是一种巨大的收获。


  3.教师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让学生摆脱“戏说”类数字媒体作品带来的恶劣影响,并在对历史真实的执着追求中,做一个有品位的“学者”。


  语文是一门审美的学科,如果日常教学过于功利化和世俗化,就失去了语文之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知识的接受方式由早年单纯的文字、图片扩展到今天的数字媒体。但影视界甚至出版界的功利化,让越来越多恶搞性质的所谓的“颠覆经典”和“戏说”毒害了没有判断力的孩子,于是出现陈世美是专一深情的,刘邦是重情重义的,穿越是可以实现的等等许多错误却流毒甚广的认知。


  我们要通过有趣的互动课堂,让学生体会到来自正史的传记历史是有趣的。通过辩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对文本真实性的认识,让传记的真实性在辩论中深入人心,从而自觉地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对正史的维护,“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做一个有品位的“学者”。


  优秀传记文学中的历史人物,他们的人生都是真实的,比小说人物更具说服力,一些历史人物甚至成为读者一生的“朋友”。在当今多元化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学更加任重而道远,“不是花迷客自迷”,教师要正确处理重难点,并带领学生形成课堂互动,穿越重重迷障,让语文课堂变得生动而有趣。


  作者:胡俊(作者单位:义乌市第六中学)本文来自《传奇.传记文学选刊》杂志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