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学习的意义,弟子规教育的最佳年龄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4-03-18 19:00:29 归属于教育论文 本文已影响613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文化是民族发展的精髓,然而现代化的步伐越来越快,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还不抵西学文化的传播。面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人们思维学前教育意识的深入发展下,“国学热”也开始逐渐兴起。国学文化中《弟子规》被作为一部经典推荐,发挥着阶段启蒙的教育意义,得到了广大家长、学校的认可,成为教育子女的首选读物。

  古文说:“养子使作善”,古人没有强调智力发展,也没有指出能力发展的重要性,而是强调“善”,说到底善即道德修养。我国教育学家叶圣陶也说,“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前教育阶段,可以说是孩子一生中相当重要的时期,其可塑性较强,且通常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影响国民整体素质。所以,要想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国民素质水平,就要从国学文化着手,充分渗透教育的崇高价值。

  一、关于《弟子规》

  古诗词从古至今经历了上下五千年的民族洗礼,证实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是前人留下的至宝。《弟子规》作为一部儒家文化经典,早在清代开始,就已经被作为儿童启蒙读物广泛流传起来。以论语为基本,归纳个体人在生活学习中应具备的道德伦理,为孩子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原则基础,几乎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影响。《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每一个部分都是对孩子基本礼仪的行为规范,从成长发展的各个方面做出了基本阐述,力求能够培养学生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良好道德。

  二、《弟子规》在学前教育阶段发展现状

  学前教育阶段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时期,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阶段。《弟子规》的重要性已经随着“国学热”的兴起被得到了重视。但是,在目前看来,尤其是偏远地区教师教学过程中依然我行我素,对《弟子规》的认知不够充分,没有进行过多的教学工作,学生很难在课堂上感受到良好道德的根本力量。在学前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了保育工作,而忽视教学任务的发展。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学前阶段的教育目的并不在于学到多少理论上的知识,发展什么能力,而在于对道德素养的基本认识。另外,也有一部分教师过分的来讲解《弟子规》中的一字一句,描绘作者的感情,描绘背后蕴藏的道德内容,反而忽视真正付诸于生活中的实践,这就容易导致学生认识不深刻,表现轻浮,从而达不到规范言行举止的真正目的。

  三、《弟子规》在学前教育阶段的启蒙意义

  孩子在学前期就像一只嗷嗷待哺的羔羊,喂养什么就吃什么,接触什么就成长为什么样的人。良好行为的养成是从学前期开始培育的,在这个关键阶段,尝试让孩子接触《弟子规》是一种正确的引导。要让孩子接触正面引导,这样才能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培育良好的行为品德。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弟子规》的学习在学前教育阶段的启蒙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这么几个方面:

  1、通过《弟子规》的学习,促进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儒家所倡的种种礼节在《弟子规》中有充分的表露,它要求我们在平日生活里,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首先,要孝敬父母,同时做到关怀兄弟姐妹。再者,要将求诚信待人,严于律己。在平等相处的基础上,亲近高尚品德的人,学习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从小积极学习,参与社会。这些都属于亲社会行为,如果我们的孩子在学前期就在《弟子规》学习中潜移默化的受到这些影响,就一定能促进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举一个教学实例来说,在我们组织的小组活动中,我们通过家长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借助多媒体教学。在视频画面中传播短片(小朋友积极回应妈妈的呼喊,妈妈让宝宝吃饭,宝宝主动洗手、坐好、吃饭),在视频中引起孩子模拟的天性,加上父母的配合,以情景再现的方式感染学生。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引出课堂的重点,即《弟子规》里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生活中,要积极回应长辈的喊话,学会有礼貌的回答“哎”,同时,长辈要求的事情,要及时行使。让孩子在活动的过程中学到这一点,是我们课堂的真正目的。在活动结束后,看到孩子们能欣然回答长辈们的问话,我顿然有了小小的成就感。

  2、在《弟子规》学习中,促进孩子的语言能力

  《弟子规》的编写都遵循“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原则,其本身被赋予了朗朗上口的属性。这对于学前阶段的学生来说,学起来不至于感到困难,凭借着儿歌一般简单易学的特点,受到孩子们的广泛青睐。像“物虽小,勿私藏”这样短小精悍的句中,却也蕴藏了深刻哲理,这样一来,就让孩子在诵读过程中感悟背后久久回味的语言文化。另外,《弟子规》中还蕴藏着不少经典故事,像“孟母断机”等。这些都丰富了孩子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学前阶段的学生虽然只有三四岁,然而恰是孩子语言天赋被发觉的关键时期。在《弟子规》的学习记忆中,能够深化学生对平仄押韵的自我感知,培育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一定程度上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

  3、我国国学文化的传承,依赖于《弟子规》的学习

  可以说我国传统文化起源于儒家经典,而《弟子规》又是对儒家文化的传承,是对日常琐事的简要记载。然而,在当今国学意识淡薄的今天,已经不再简单的供孩子学习,更多的成为我们为人处世的原则基础。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也伴随着一些弊端,像孩子成长过程中缺乏耐心、不尊长辈、自私无理、合作交流能力差等等,这一系列问题的出现都表明国学文化的缺失。不少教育学者都开始意识到,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也认识到国学经典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应该从小抓起。所以,《弟子规》的学习被纳入在了学前教育阶段的教学任务中,它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深刻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另外,孩子在学校学习《弟子规》的同时,也开始意识到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力量,这对国学文化的传承是一个好的开始。

  4、《弟子规》的学习,也影响大人们的行为习惯

  目前不少学前阶段的孩子家长都是八零后,他们本身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还不够。因此,在学校引导学生认识《弟子规》的同时,也要寻求家长朋友们的积极配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举止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行为,这种影响是最直接的。所以,要想让学生规范行为习惯,还要从大人抓起,让家长朋友不断改善自我,言传身教。

  四、结语

  《弟子规》的学习是一个相对缓和,逐渐上升的过程,不能急于一时。在学前教育阶段,《弟子规》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通过儒家文化将论语与道德结合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孩子良好的思维品行,并让学生充分感受儒家文化的积极价值。作为教学工作者,我们要积极探究有效的教学策略,达到《弟子规》的教化功能。为孩子语文素养水平及综合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做出努力,为国家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

  作者:毛玉蕊 来源:青春岁月 2016年15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