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方法研究,浅议幼教纳入义务教育的意义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4-03-18 21:12:59 归属于教育论文 本文已影响501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一、对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的初步认识

  

  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迈进了信息化的时代,社会经济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与此相适应的教育发展呈现出普及教育、终身教育、个性教育的时代特征,科学的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期待。

  

  第一,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因此,幼儿教育阶段纳入基础教育体系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并有它自身的意义和价值。幼儿教育阶段与小学教育阶段有各自的特点,但是其过渡应是教育自然的连续。在基础教育体系中,研究幼儿阶段教育和小学阶段教育的衔接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是相邻的两个教育阶段,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在教育目标、教学方式、环境设置、学习安排和生活制度诸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以游戏为主要形式,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促进幼儿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启蒙教育阶段;小学教育则以系统的课堂学习为主要形式,以严格的学习与作息制度来保证,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人的初等系统教育阶段。这种差异在客观上形成了幼、小衔接中的坡度。减缓坡度,实现教育从幼儿到少儿的量变到质变,正是幼小衔接的研究内容。

  

  第三,幼儿园教育的普及必然使幼儿园学习成为小学学习的准备阶段和必经阶段。为使孩子能够在进入小学学习后较快地适应小学全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必须在幼儿园学习阶段就有意识、有规律、循序渐进的培养。幼小衔接不是筒单地把过去小学办的学前班拿到幼儿园来办,或是单单靠在幼儿园大班增加一些过渡的教育内容,而是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教学都要科学地按照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组织教育教学活动。

  

  二、对防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初步思考

  

  当前,幼儿教育发展迅速,小学学前班、民办幼儿园等多种办园方式百花争艳。为了展示自己的教学质量,争取家长的青睐,片面迎合部分小学对新生入学的智力测试要求,片面地理解早期教育理念,幼儿园教育出现了小学化的倾向,这是小幼衔接中应该防止的倾向。

  

  法国思想家卢梭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要像儿童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的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会使活泼的幼儿变得老态龙钟。”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准备,主要是提高幼儿的入学适应性,而不是提前教给幼儿小学知识、提早要求幼儿掌握小学生必需掌握的语言、运算知识和技能。现实中的一些幼儿园和小学学前班,照搬小学一年级的学习内容,在幼儿园中班就开始填鸭式教学,更有甚者,还要留家庭作业。他们意欲培养智力超群的孩子,以为这样做幼儿上小学后就不会有什么困难,殊不知,这样做违背了幼儿发展规律,抹煞了幼儿个性,埋下了拔苗助长的祸根。在不同的年龄段,孩子的认知能力和方式是不同的,生长发育特点也是不同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也不能一样。不能泯灭幼儿天性,使幼儿体会不到学习乐趣,使它们对学习丧失兴趣,从而影响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教学内容超前传授,入小学后,老师讲的内容在幼儿园全学过,这些知识对他们没有了新鲜感,在上课时做小动作,随便说话,形成了不良学习习惯,而孩子们学的知识是“夹生饭”,不利于系统的学习。

  

  因此,教育者对幼小衔接工作的内容要有清醒的认识,应把幼小衔接工作重点放在培养幼儿的入学适应性上,要针对幼儿特点和实际需要,重在培养幼儿适应新环境的各种素质,帮助幼儿顺利完成幼小过渡。

  

  三、在幼小衔接教育实践中的初步尝试

  

  幼小衔接工作是基础教育系统工作中的一个关节点,应由小学和幼儿园相向互动完成。笔者主要从幼儿园角度,特别是幼儿园高年级的教育教学实践来谈一些教改尝试。

  

  首先,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而小学以学习为主要任务。游戏与学习的本质差异就在于后者有很强的任务和规则性,前者则没有。所以,我们在幼儿园学前班的教学中,就有计划地提出活动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并评说完成情况,逐步使孩子们树立学习的任务意识。另外,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针对不同的活动强调一些规则、让孩子认识规则,体验规则意义,逐渐自觉遵守规则;在教学中让孩子们做中学、学中思,从而形成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每天早晨孩子们到校后,安排一些英语学习内容,要求孩子们主动自由地去听或唱,使他们快乐地开始一天的学习;晨检时,让孩子们根据录音机的指令,主动拿出书来跟读、听读,形成主动学习习惯。上课时,以主题突出的游戏活动形式来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有意识的采取引导、启发等教学方式去主导活动,让幼儿对所学的内容能够总结方法和规律,主动探求知识,课堂上做一些小练习,随堂巩固,做适当测试,逐步使孩子们适应规整的小学学习要求。在课外,我们也没有完全迎合某些家长留家庭作业的要求,而是提出一些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介绍一些学习内容,让幼儿回家自由学习,教师则有意识地给予鼓励和辅导,这样对培养孩子的主动学习习惯大有裨益。

  

  其次,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和健康的行为习惯。

  

  小学和幼儿园的另一区别是规整的活动安排和严格的作息制度及独立的生活能力。小学生要严格按照课表进行学习,课间、课外活动、做值日、整理或准备学习用具、入厕、喝水等都要自己独立完成。这就要求在幼儿园大班和学前班就开始有意识的训练。如让孩子们认识课表,学习使用课表,训练他们按课表要求准备学习用具;每周安排一定时间,让孩子们擦擦桌子、扫扫地;逐渐教孩子们认识钟表,建立时间观念,懂得遵守时间,安排课间10分钟的休息时间,教他们自己安排。安排一些学习生活模拟游戏活动,培养孩子的良好卫生习惯、行为习惯、安全意识等。

  

  再次,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

  

  幼儿在进入小学后,由于学习活动方式的变化,学习环境的变化,规则约束的增多,培养幼儿承受环境变化的心理承受能力十分必要。特别是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自信心,课堂上的自控能力,执行规则能力,集体主义精神等心理辅导要有计划地逐步实施。

  

  如,我们班有一名幼儿从没上过幼儿园,直接就踏进了学前班,各个方面的能力都很差。有时还不懂自己吃没吃饱饭,下课时从不与老师主动交谈,也不能和其他幼儿友好相处。后来主动找他谈话,在平时他有一点儿进步就去鼓励他,在遇到困难时主动帮助他,让他从中树立起自信心。经过半年的学习生活,他在各方面大有改观,最关键的变化是能与教师主动交流,自信心明显增强。还有一个小姑娘,刚转到班里时,连话都很少说,不能和其他幼儿一起玩,更别提与老师主动交流了。来到这里后,老师每天在下课时与她拉着手交谈,平时多关心、照顾她,然后在各个方面为其提供锻炼的机会,还让她当小班长,主动交给她一些任务让她配合老师来完成,并及时鼓励和赞扬她。现在她自信心强了,胆子也大了,也比以前活泼了。

  

  再如,有的幼儿到了大班和学前班,仍像小班和中班时一样,上课时想去喝水就喝水,想去厕所就去厕所,对课上的学习要求想完成就完成,不想完成就不完成。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使孩子们提早适应小学的要求,我们在学前班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孩子们区分上课和课间的不同要求。让他们在课间自己上厕所、喝水、做好准备,上课时提出筒单的课堂行为规范和学习任务要求,培养孩子们坚持30分钟注意力的学习习惯,进行有目标、有规则的集体学习锻炼。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鼓励孩子们正确的学习行为,矫正偏差的学习习惯,从心理上承受课堂的规则要求。

  

  总之,“幼小衔接”是当前幼儿园教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将不断总结出更科学的教学策略,促进学前教育的深入发展。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