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思维方面看待数学,从思维的角度来看数学知识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4-03-19 01:18:24 归属于教育论文 本文已影响177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众所周知,中学文理科学生在数学学习成绩上存在明显差异。从历年高考的数学成绩统计数据以及平时的考试成绩来看,一般是文科学生普遍感到数学难学,文科班学生的数学成绩普遍低于理科班的学生,在数学考试中文科生成绩比理科生成绩平均低10~20分的情况是比较普遍的。文理分科后一年不到,文科生的学习内容比理科生要少得多,反复的时间和练习的时间也比理科生多得多,但是文科班学生的数学成绩却比理科班学生的数学成绩低很多。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差距,作者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探索,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实践,发现非智力因素对文理科学生的数学成绩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因此,作者想要进一步探究文理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到底存在怎样的差异,如何培养文科生数学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从而提高文科生的数学学习成绩。   一、文理科学生数学学习动机的差异   1.成就动机的差异性比较。   在对文理科学生选择文科或理科的动机进行统计时,文理科学生对本人爱好、实用价值、学习的难易程度、高一的学习水平、家长或老师的影响这5个选项的选择情况进行统计。  文理科生在选择文理科时的动机存在明显差异,理科学生一般具有较高的成就动机,希望通过努力获得成功,实现个人理想。而文科生成就动机水平较低,主要表现为害怕失败,逃避困难;一旦失败,并可能丧失自信心。文科生中多数人表示今后不愿从事与数学有关的职业。高考填报志愿,回避跟数学相关的专业。   调查问卷的第6题是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进行调查统计的,经过数据处理,作者发现文理科生在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理科学生对学好数学的信心高于文科学生。但是,由于数学在高考中的重要性,文科学生在主观上要努力学习数学的意愿与理科生相比,并没有什么不同。   2.数学学习兴趣的差异性比较。   调查表明,文科生中占总数74.82%的学生看数学课外书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数学课堂所教的内容,或者为了完成课后作业。理科生中占55.80%的学生表示看数学课外书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兴趣的需要。遇到数学学习困难时,多数文科学生选择和同学讨论、或查阅资料,而占总数44.20%的理科学生选择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解决。文科学生中大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但因迫于数学在高考中的地位,他们主观上也想学好数学,但是在行动上又表现出不付出努力,不主动。在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外,也不愿加强数学练习,注意力总是难以真正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因此,文理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即求知欲)在总体上有较明显的差异,文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主要为间接兴趣。   然而,在诸如探索大自然、动手操作、智力竞赛等趣味性较强的学习活动上,文科生和理科生均无明显差异。这表明相当一部分数学困难学生有着较为广泛的求知欲,这为教育中如何利用他们的求知欲,激发数学学习动机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文理科学生数学学习情感的差异   1.焦虑水平的差异。   焦虑是一种一般性的不安、担忧和紧张感,其原因在于害怕失败,担心不能完成任务导致随之而来的自信心的丧失。焦虑对学习的影响与学习活动性质有关。一般地,一定的焦虑水平对简单的练习性任务具有促进作用,但对复杂、新颖、需付出心智努力的任务,高焦虑就会产生妨碍作用。数学学习中的绝大部分内容是需要付出心智努力的创造性活动,所以学生容易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产生焦虑情绪。主要体现在学习焦虑和测试焦虑两个方面。在考前焦虑水平的调查中,高达87.77%的文科学生考前紧张,害怕考不好,这个调查结果也远远超出作者的预料,文科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所表现出的焦虑水平明显高于理科班学生。如:有56%的文科生对上课感到忧虑,害怕老师上课提问;做数学作业时担心不会做,害怕来不及完成。文科生的焦虑情绪主要是对数学学习的不自信导致的。   2.数学成功感的差异。   在对攻克难题或解决数学难题后成功感的调查统计中,有87.77%的文科学生表示成功感强,而只有29.71%的理科学生表示成功感强。这个结果有些超出作者的意料之外,与实验假设恰恰相反。在随后的访谈中,作者了解到,文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经常遭受挫折,成功的次数较少,对成功产生了强烈的渴望。所以,一旦经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数学学习上的进步,哪怕是解出了一道难题,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成功感。相反,理科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一般高于文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数学成绩进步的次数多于文科学生,对成功的感受没有文科学生那么强烈,只有在重大考试中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才会激起他们强烈的成功感。   三、文理科学生数学学习成败归因的差异   归因理论指出,学生对学习任务成败的归因将影响学生今后对成功的预期和进行学习时所付出的努力程度。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有43.88%的文科生把数学考试失败归因于自身能力不够或题目太难,而理科生只占总数的12.23%。   多数文科生经常将获得成功归因于运气好和任务难度较小等外部因素,而将失败归于自身能力不够或题目太难这些不可控的因素,却没有从自身努力程度上寻找失败的原因。这就是导致多数文科生虽然渴望成功,害怕失败,却不做任何积极努力的原因。这种情况继续发展,学生将认为无论自己怎样努力都不能避免失败,改变数学学习成绩不好的现状,由此产生沮丧、无助,即我们所讲的“习得性失助感”。而理科班学生中有51.80%的学生将考试失败归因为努力程度不够,成功归因为自身的能力和努力,这样成功便是有能力的标志,而失败则是需要努力的信号。 通过问卷调查,作者还对文理分科后学生的数学成绩的变化作了调查统计,文科生中有33.81%的学生反映自己的数学成绩跟分科之前相比变好了,但是成绩起伏不定的人数也占总数的37.41%,而理科生中占34.7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数学成绩没有变化。在对引起成绩变化的原因统计时,文科生中有78.42%的学生归因为自身能力因素,理科生中占57.97%的学生归因为自身努力因素。在其后对学生的访谈中了解到,造成文科生数学成绩变好的原因是:分科后数学学习的时间比以前多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精力也比以前充足了。但是,由于文科生的数学学习缺乏持久性,情绪波动较大,导致多数学生数学成绩起伏不定。而理科生相对于文科生来说,学习的内容多,难度大,节奏快,导致部分学生一时适应不了,出现数学成绩变差的现象。   四、文理科学生数学学习独立性的差异   对文理科学生数学学习的意志的统计可见,理科学生遇到数学学习困难时,有占44.20%的理科学生选择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而文科学生只有29.50%学生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有占51.80%的学生选择和同学讨论。文理科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独立性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与作者平时观察到的情况是一致的。多数文科生在数学学习中有逃避和懒惰心理,害怕需付出较多心智努力的问题,探究和钻研精神不如理科学生。同时,文科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不足,总怀疑自己的解题结果是错误的,因而需要和同学讨论,才能确定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但是,在意志的持久性、坚定性、果断性方面,文理科学生没有明显差异。   文理科学生在数学学习的动机、情感、归因这三个维度上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   1.在成就动机方面,文科生倾向于力求避免失败,而理科生倾向于力求获得成功;   2.文科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低于理科学生,文科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主要为间接兴趣;   3.文科生渴望获得成功,但由于对数学学习缺乏自信心,导致文科生的数学学习焦虑水平和考试焦虑水平均高于理科生。另外,由于文科生的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较少,因而文科生的成功感比理科生强;   4.文科学生一般将数学学习的失败归因为自身能力不够或题目太难,而将成功归因为运气好,从自身努力程度进行归因的人数较少。理科学生一般将失败归因为自身的努力程度,更容易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通过进一步的努力提高数学成绩。这说明数学教师引导文科班学生正确归因对提高数学成绩有重要作用。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