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智慧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4-03-19 01:38:26 归属于教育论文 本文已影响682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课堂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核心环节,课堂教学效率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高等教育大众化后,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成为日益突出的问题,本文基于作者近年的高校教学体验,从教师、学生、教学方式、教材、作业等多个角度探讨和分析了学生上课效率不高、缺少积极性的原因,提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若干建议和解决方案。

  一、引言

  课堂教学在大学学习中占很大比重,若本科以四年为基本学习阶段,每学期40周,按照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专业需要修满180学分(16课时/学分)的最低毕业要求,学生在校期间每天需要上3~4个课时(180×16/(40×5×4))。课堂学习几乎占了学生在校期间三分之一多的学习时间,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存有重要影响,教师必须注重课堂学习的效率。本文以笔者任教的自动化专业为例,从当前课堂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出发,分析其原因,并给出对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二、课堂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

  课堂教学是一种集中讲授式的教学模式,其具有参与人员多、内容集中性强等特点,但也存在容易忽视个体差异和个体需求等缺点[1]。现实情况是教师和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所期望的配合默契,学生对课程没有参与感,不能以主人的姿态呈现,因此对课堂的积极性就显著降低,而这种情绪又具有泛化效应,很容易在学生群体中进行传播。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不高,课堂学习效率低下,下面阐述一些具体表现。

  (一)学生上课的参与程度

  虽然有效的行政手段保证了学生的上课出勤率,但课堂上学生的实际参与程度不是很高。笔者曾多次以提问和测验的方式对当堂课程内容的学习情况进行检验,但能直接回答出问题的情况不多,基本上完全准确率很难超过50%。表1是笔者在《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上进行的几次测试情况(课程总人数为108人),从表中来看,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学习效果都很一般。

  (二)课后对课程的热情和投入程度

  课后多数学生对课程的内容没有一个巩固过程,完成的作业相似程度很大,这也直接影响了对后续内容的学习,很容易造成知识的断节,从而没有办法对课程知识进行系统掌握。另外,教师对作业的粗略批阅也对学生对课程的投入存在影响,这一方面让一部分学生觉得有机可乘,另一方面伤害了独立完成作业的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对作业的点评不够细致化,学生对作业的完成很随意,已形成非良性循环。

  (三)对教材里知识的渴望程度

  很多学生对教材里的内容没有好奇心,很少会系统纵览教材内容,容易形成对知识的浮夸接收,没有让所学内容在自己心里生根发芽。尤其是对教材里的难点,没有细细品位,反复细读,理解内在含义,提升思维能力。

  尽管上述三个方面是学生的表现状态,但实际上反映的是教师的课堂设计、作业和教材等多角度的问题。

  三、对应解决方案

  (一)注重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课程参与感

  学生上课参与程度不高的主要原因是课堂吸引力不足,没有真正让学生感兴趣的东西。课程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思考,而不是尽可能多地让他们接纳知识。课本的固有知识始终是让学生学会更好地思维并能进行主动思考,但很多教师长期是在以让学生接收这些固有知识作为教学的驱动力,因此学生在课堂上容易失去活力。

  教师在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应该尽可能抓住学生的眼球,让他们的思维不能停止。启发和引导是最好的模式,对每一个知识点,教师都必须进行认真设计,保证其能被延展出新的内容和问题,并尽量让其充满趣味性。例如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开篇介绍晶体三极管,就可以先介绍三极管是如何发明的,并穿插发明三极管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硅谷之父威廉·肖克莱的逸闻趣事,又延伸出硅谷发展的一些故事。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视野,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电子信息技术的兴趣。学生在学到这些内容的时候就会想,为什么这个发明会获得诺贝尔奖呢?它到底重要在什么地方呢?课本上的内容是一个全面的描述吗?几十年前的内容到今天是否存在演变?“我”会有勇气和底气去创业吗?

尽管我们已经在注意教与学的互动,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但这都不能够改变教师的导向作用。一门课程在开始的时候,就要向学生画好蓝图,让他们知道整体的目标是什么,这个过程他们需要去完成什么,要让他们对课程的最后环节具有向往。需要设计课前阅读环节和课堂讨论环节,让学生以主人翁的精神面对每一堂课。

针对课程每一部分的大内容,都需要精选适当的阅读材料分组让学生进行研究。在课堂上,给各个小组一定的观点表达时间,让小组之间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阅读的文献进行相互说服,而不是单纯地通过教师的讲解进行课堂教学。这样让学生也感觉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提升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另外,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和手段,吸引学生参与课堂学习[2]。

目前,国家正在大力发展精品课程共享资源建设以及MOOC课程资源建设,教师可以免费获得许多优秀的网上资源进行教学参考来设计和丰富自己的课件,同时各高校也大力发展完善教学硬件建设,并注重教师的信息素养培训。笔者在《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中就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中合理使用图片、视频、音频、动画,同时课堂采用虚拟仿真手段,边讲课边编程进行仿真运行,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获得有效提升;课间,还播放微课。此外,中国学生与生俱来的“腼腆”,使得在课堂上对教师的提问回答者寥寥无几,但如果同一个问题,使用手机服务端来回答或提交答案,参与人数立即成几倍上升,笔者将一些知识重点和难点设计成一些选择题或判断题,让学生利用手机回答,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二)分层次的作业设计

  如果作业多数以课本习题为主,没有特别设计,学生就对作业的抵制情绪很高,做出来的作业相似程度较高,看不出对课程内容的实际掌握情况和理解程度。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分层次的进行作业设计,大致可以把作业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常规作业。这类作业以验证和巩固所学知识为目的,宜少不宜多。同时,作业也可选用外文经典教材的习题。例如,《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作业笔者就选用了不少John J.D'azzo著的《Linear Control 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一书的习题,它的习题和国内教材的习题有一定区别,有的简单,有的有一定难度,在网上都找不到参考答案,有的还需要计算机仿真才得出结果。

  2.大作业。这类作业以培养大家的团队合作精神为主,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让大家通过相互配合,来体会团队合作的愉悦。这类作业一个学期可以开设1~2个,从文献查阅、可行验证到最终实践都要涉及到,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自我约束能力。

  3.挑战性作业。这类作业以培养个人兴趣为主,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深入思考,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这类作业不是通过课本和网络就能够找到答案的,甚至不存在唯一答案或者不存在答案,需要学生进行广泛的文献查阅,综合设计,得出结论。

  教师要仔细评介学生的作业,尽可能针对不同学生做到个性化的作业点评。必须把作业看成是学生和教师沟通的有效工具和方式。

  (三)教材的知识引导与综合

  好的教材是课程成功的一半,其不仅能让学生学起来事半功倍,也会让教师读起来如淋甘露。但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如何去开发这本宝藏,不见得总是从头到尾的通读,对其中的精彩环节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做深层次的挖掘,加深自己的理解。教师可以单独拿出一个章节,让学生事先准备,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大家听,教师和其他学生负责点评,大家发表自己的观点,看看大家的着重点都在什么地方,从而形成对比,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此外,学习一门课程,可以是多本教材的综合,每本教材都有值得参考的地方。在《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学习时,笔者就向学生推荐外文原版教材、中英文对照双语教材、国内经典教材以及不同层次的本专科教材。不同教材不仅可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同一知识点的不同解读也可帮助学生进行深度理解。

  四、结论

  当前高校课堂上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效率不高,如何充分发挥这一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并利用信息化资源和手段,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提高课堂效率,是高校教育的关键所在。本文以笔者在自动化专业教学经验为参考,从多视角分析了相关原因,并提出了可参考的方案和建议。

  作者:杨青 周萍 张敬伟 任风华 伍锡如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24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