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一定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相对系统的行为。小学教育中语文教学策略来自教学实践,它依旧要落实在教学实践中。
一种教学策略的提出,实际上是对现实教学理想的重塑。这种重塑既表现在它所引领的教学行为在一个时期具有先进性,更科学、更富有教育性等,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它所引领的教学行为的结果表达小学语文教学的理想诉求,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
1.诵读文本,积累语言
1.1圈画摘记法。在学习文章之前,先请学生阅读文本,把自己认为比较好的词语或短句圈画下来。每篇文章最多画三个词语,或短句,并把它们摘抄在好词佳句的记录本上。上课之前,请两三个学生和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并请这位学生带领大家朗读找到的词语或佳句。
1.2录音法。在学生学习任务完成近半时,让学生把教材中读得最好的三篇文章录在“mp3”或磁带上,利用晨读时间每天播放三四个学生的作品,全班学生都是评判者,评出最佳朗诵者。
学生为了把自己最出色的一面展现在老师与同学面前,录音之前就要反复朗读,甚至在录音过程中还要不断修正。在这一过程中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诵读效果,积累语言。
2.作文教学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丰富精神生活
冯友兰说过,欲望是人类一切行动的动力源泉。欲望满足时,自然会伴随喜悦和满足,当欲望无法满足时,人就会伴随着痛苦、沮丧、失落的情绪和情感。人作为社会中的人,总是喜欢把自己的喜怒哀乐与人分享。情感的表达方式,可以通过肢体语言、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三种方式传达,前两种更具随意性和通俗性,通过书面语言,是经过大脑对现实生活的见闻和体验的过滤与沉思之后的结果,也就是说,书面语言是人思想情感的最充分的载体。
提高小学生的习作兴趣,学生自然会关注内心世界的情绪体验,一旦有情绪反应,他就想通过语言释放出来以排解心绪;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自然会变得“多愁善感”起来,日常生活中不经意的一点点小事也可能激起他内心的“波澜”,大自然中变幻莫测的景观可以随意吸引他的眼球,唤起他的情绪情感体验,社会生活千丝万缕的关系也会牵动他的神经末梢,引发他的内心涌动;学校里学习上成败得失会时刻牵引,家庭中生活起居中衣食住行也随时感同身受。习作的源泉源于生活,终于表情达意。对习作有较浓厚兴趣的学生,更关注生活,留心生活,其内心思想更丰富。
3.语文教师要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不断提高文学修养
《语文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强调: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教师必须首先提高文学修养。在注重语文课程工具性的同时注重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注重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
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呢?一是多读。要博览群书,各方面的书籍都应当有所涉猎;要广泛地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在提高文学修养的同时领悟“以儿童发展文本”的教育内涵。二是多记。记诵一定数量的优秀古诗词增加文化积淀。三是多写。教师要养成写作的习惯,写作有利于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有利于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
4.利用多媒体识字,帮助学生尽早学会识字的方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解决识字教学中的重要的部分——形声字识字。如教“青、请、清、情、晴、睛”时,为了更好地体现形声字偏旁表义的特点,制作课件时可把偏旁部分做成红色,然后让学生自己观察、讨论,这组字的相同处和不同处,以及怎样才能既快又好地记住这一组字。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很快就找出这组字的异同点,自己总结出记忆的方法:先记住基本字,根据偏旁(学生已掌握了常用偏旁的属性)记忆其他字。逐渐地学生了解、理解这一识字方法,对识字就会越来越感兴趣。形声字的特点就这样一点一点地被学生认识和掌握,并逐渐学会运用这一规律自己识字。
5.培养小学生“质疑”精神
“质疑”精神就是不轻信,不盲从,遇事勤于思考的精神。科学精神鼓励理性质疑,思考是“质疑”精神深层次的体现。古往今来有多少伟大的构想、突出的成就源于“质疑”精神?牛顿看到苹果落地,思考:“为什么苹果会落到地上,而不是天上呢?”由此开始“万有引力定律”的研究。
作为一名创感时代的教师,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首先我们就应当是善于思考的教师。就像《我最好的老师》课文中怀特森老师说的那样:“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在科学课堂上,怀特森老师注重学生思维的训练,喜欢让学生接受他的挑战,让学生明白“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的道理。
在语文课堂上,我们也应该像怀特森老师那样,故意制造一些“事端”,时不时地出一些错题、读错字音、写错别字、写病句等,让学生接受我们的挑战。挑战学生的眼力、听力、思维等,让学生意识到老师也有错误的时候,也不能完全相信老师说的话,在不经意间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6.课后要反思,追求发展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说:“谁在努力分析自己的课的优秀和缺点,分析自己跟学生的相互关系中的问题,那他就已经取得了一半的成功。”对于每一位教师,当他上完一节课后对这节课后的感受,肯定会比课前备课的感受更深刻,从中体会该课教学的“得与失”、“成与败”。
www.junzilian.com
因此,教师课后反思自己的备课与课堂教学,记录自己的感受、体会、评价及修订(再备课),总结积累教学经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在课后反思过程中要体现开放性原则。教师反思在内容上和方式上是开放的,不应把反思的内容和方式局限在某些方面,只在有利于个人专业发展,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都是应该提倡的。其次,要体现出自主性原则。强调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主要靠教师的主观努力,发挥主动性思维。再次,要体现出实践性原则。教师反思能力的提高源于教学实践,通过对专业自我、教学过程的反思,积累好的经验,促进专业化的发展。
作者:薛玉泉 来源:考试周刊 2016年51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