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与悲伤完整版,欢乐与悲伤完整视频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4-03-20 09:35:07 归属于教育论文 本文已影响319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摘 要:斯泰伦的小说《苏菲的世界》既痛斥了纳粹暴行,又反思了战后美国社会的生存状况。本文采用巴赫金复调理论中的狂欢化诗学,对小说曲折迷离的情节、男女主角多面的形象和狂欢化的语言进行研究,试图从一个新的审美角度来欣赏其艺术魅力,从而发现作品中狂欢化世界的丰富内涵。

关键词:斯泰伦 《苏菲的选择》 巴赫金 狂欢化 威廉·斯泰伦是继福克纳之后,又一位杰出的美国南方作家,是“美国文学界公认的福克纳的继承人”, [1]57被称为二战后“美国最有前途的青年小说家”。

wwW.JunziLian.Com

[2]212其小说《苏菲的选择》既引人入胜却又颇具争议,在得到国内外评论界喝彩的同时又受到批评。本文拟从巴赫金复调的狂欢化角度,通过对小说情节、人物形象和其语言进行研究,探讨该作中尚未被发现的丰富内涵。 一 悲喜剧的情节设计 从狂欢化的角度看,整个小说向人们展示的正如一个狂欢的广场或舞台,自始至终笼罩着狂欢化的氛围。巴赫金说:“在狂欢节上是生活本身在表演,而表演又暂时变成了生活本身”。[3]26斯泰伦正是通过苏菲的遭遇这个狂欢舞台,让我们看到被掩盖了的真相和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本质。在谈到《苏菲的选择》的创作时,斯泰伦曾说:“我不想直接呈现恐怖,用另一种方式,我仍然可以达到富有感染力的效果”。[4]215这里‘另一种方式’,即在小说中此起彼伏充满狂欢化的意味的情节。  斯泰伦以平行交叉叙述相结合方式,将不同场景和人物组合在一起,无不体现出悲喜剧的情节设计:斯汀戈面临生活困境时收到父亲寄来的一笔费用,支撑他勉强度日,但却被小偷偷走; 后来他结识了苏菲和内森,感受到友情的温暖,却见证了他们的自我毁灭。读者通过充满喜剧色彩的情节来放松紧张的情绪,而充满悲剧色彩的情节又填补了狂欢化丰富的情感要求。小说结局中,苏菲和内森的自我毁灭也体现着一种狂欢式的世界感受,体现着一种交替与变更的精神,死亡与更新的精神,摧毁一切与更新一切的精神。小说不仅仅满足于揭示狂欢化的喜剧,它还体现出作者试图探讨这一狂欢话悲剧背后的沉重。 二 正反同体的人物形象 对文学中的艺术思维产生巨大影响的是狂欢节上的加冕和脱冕仪式。“在狂欢节上往往通过加冕和脱冕这样的礼仪形式赋予事物深刻的象征意义和两重性,这种形式转化到文学作品中,就用来表现人物命运的急剧变化,从而表现事物的相对性和两重性”[3]93这种事物的相对性和双重性体现便是人物形象的正反同体。  内森自称是一个卓有成就的生物学家,实际上不过是一个患有精神病图书管理员,他内森清醒时视斯汀戈为朋友,疯病发作时又对斯汀戈大加指责,极尽苛刻。重复的加冕和脱冕使内森让读者看到了时而正常时而疯狂的内森,他的正反形象集于一身,更突出了狂欢化的意味。斯汀戈同样也是通过作者对其加冕和脱冕,从他正反同体形象的侧面揭露其内心的真实想法:一方面他关心内森和苏菲,被苏菲称为“最好的朋友”。另一方面他渴望与苏菲能和他一起生活。苏菲加冕的光环开始于她只不过是一个家庭主妇,但她在战时对纳粹迫害犹太人却无动于衷,并曾一度天真地以为“只要纳粹集中力量对付犹太人,消灭犹太人———我就安全”。[5]561这时的她已经被斯泰伦脱冕并被逐渐赋予了正反同体丰富的形象。男女主人公在小说中无疑是肯定与否定的正反同体,通过小说中人物加冕与脱冕的过程,展示给读者的是集爱与恨一身的正反同体形象。  《苏菲的选择》中加冕和脱冕的结构使我们看到了这些人的正反两面:真诚与虚伪、善良与邪恶、这些人性中相互对立的两极奇妙地组合在男女主人公身上,正反同体形象的塑造无疑体现了狂欢化审美的要求,小说实质上也是对人的灵魂的拷问。  三 富于狂欢化的语言和场景 在狂欢化文学作品中,狂欢节式语言、仪式和场景都洋溢着交替和更新的激情。巴赫金认为,“广场形象和语言是长篇小说中不可或缺的因素。”[3]59小说始终笼罩着狂欢的氛围,充满着狂欢的双重性。  斯汀戈入住也塔公寓,目睹了苏菲和内森狂欢化争吵的场景。“我离不开你,就像离不开炭疽病。你听着,就像离不开那毛线虫病,离不开胆结石,蜀黎红斑,脑炎!一切的病!臭婊子!”[5]56这些粗俗的话把自己的爱人比作是无法治愈的疾病是让人触目惊心的,在宣泄了内森心中的不良情绪的同时,也让读者感到恐惧和战栗,达到了一种大众的狂欢效果。  其次,仪式和特定场景都有其特殊的使用语境和地点。时隔不久,内森又一次发作使斯汀戈和苏菲同时见证了狂欢化的场景。“内森用魔鬼般天才的声音模仿着我的口音,且学得丝毫不差——迂腐,装腔作势,令人难以忍受。”[5]103这种语言和场景的随意拼接使语言和场景本身出现了一种陌生化的效果,并产生一种戏谑的效果,流露出狂欢化的指向。在这种狂欢广场的气氛和场面中,人的真实本质,人与人关系的真实本质被生动地揭示出来,人物的复杂性格得以被表现出来。现实打碎了人们的盲目乐观,生活露出了它的残酷和现实性。 四 结语 巴赫金认为,“狂欢节式的世界感受对人们的观察和思考会产生巨大影响。”[3]60斯泰伦通过对小说悲喜剧的情节设计、正反同体的人物形象、富于狂欢化的场景和语言,使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狂欢化舞台舞台上形形色色的面孔正反两面,看到了人生舞台上人性的多棱镜,生动地展示了充满狂欢意味的人生。 参考文献[1范革新.《索菲的选择》与威廉·斯泰伦的选择[J].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1996(3):55-58.[2]Rubin, D. Writers of the Modern South [M]. Seattle and London: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1963 [3]巴赫金. 巴赫金全集第5卷 [M].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4] Gavin. The Novel of William Styron: From Harmony to History [M]. Baton Rouge: 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95[5] William Stryron, Sophie’s Choice [M]. Vintage,2004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