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是艺术,也是人生。——这是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齐士龙教授著作《听齐士龙讲表演》丛书的题注。随着近年来影视产业的大热,越来越多的人对当演员抱有极高的期待,越来越多的孩子希望成为未来的荧屏之星。于是乎,这门“探讨人生”的专业呈现出了“遍地开花”之势,全国各地无论是艺术院校还是综合类高等教育学府纷纷开设表演专业。就我国表演专业教学现状而言,表演专业对学生的第一堂课便是——解放天性。而问题恰恰在此,学生刚刚接触表演专业,还处在对表演专业没有明确认知的阶段,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做着解放天性、元素训练的各种练习,学生处于一种“紧跟着”的状态在完成教学,并没有完全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能主动且带着强烈的欲望投入到表演艺术创作中,这不免会让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需要教师在入学开始阶段,首先从观念与意识的角度帮助学生推开表演艺术的大门。
一、表演教学特性
我国表演专业教学起源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的前身——中央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而我国的电影表演教育体系在当时受到了苏联表演教育所采用的“斯氏体系”理论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口传心教”的表演教学模式。与其他专业教学模式不同,表演专业教师通过“一对一、手把手”的言传身教细致地将技能传授给学生。它源于我国传统艺术教育中师徒相传的示范教学,包含着对“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德行的充分肯定,和学生对艺术的心领神会。[1]这就要求表演专业的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素质修养,以独特的个人魅力去影响和教育学生。业务能力上,能够使学生破除固有观念,在舞台上恢复有机本能,解放个人天性,在教师的指点下全身心地投人到“真情实感”的表演创作之中。思想人格上,培养学生的风度,养成良好的习惯,懂得做人的道理,树立正确对待生活的态度,做生活的导师、道德的教员。这就要求表演专业的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为同学们讲解表演专业相关技能、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去了解,去真诚地交往,走进学生内心,更好的帮助学生“从自我出发”。
517338.com
这也正是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在教学过程中告知学生的“要想学会演戏,先要学会做人。”帮助学生拥有正确的人生感悟、艺术感觉、专业素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创作。二、建立演员意识
进入到专业院校学习不同于参加艺术类考试之前的培训班学习,更多的是要让学生建立起演员意识,明确地告知学生,从进人表演专业学习的那一刻起,自己就是一个专业的演员。要以演员的观念对待创作,以演员的视角观察生活,以演员的态度完成创作:我是演员,我要通过课堂上不同形式的训练强化自己自身的素质;我是演员,我要挖掘人物内心,通过人物内外部形象设计等手段完成对一个角色的塑造;我是演员,我有义务留心身边的生活,将生活中最真实的细节在我所创作的作品中得到展现;我是演员,我要用严谨细致的态度对待每一个我所创作的作品,无论是角色自身还是场景道具。让学生将从演员的角度出发成为一种下意的习惯。
引导学生明确演员的认知自我、成长的过程要经历“相信自我,认识自我,确立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相信自我”是作为演员最基本的要素,一切都是建立在演员对自我本身高度自信的条件之下,没有这一要素,演员根本不可能创造出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且深入人心的角色,演员本身都不能够相信自己所处的规定情境,不能相信自己所创作的人物角色,何谈使观众信服这一切?“认识自我”即指在学习的最初阶段,是一个找寻自我、认识自我的过程,通过大量的训练及创作,尝试不同风格的剧目、不同性格的人物、不同境况的事件等等,是对自我能力及创作风格进行认知的过程;“确立自我”即经过大量的尝试与创作,形成并确立属于自己的一种独特的风格,充分展现作为演员的个人魅力之所在;最终随着自身经历、阅历的增长,在已确立的风格基础之上,不断创新,加人新的思考,以达到最终“超越自我”的境界。
三、解放天性
天性是一个道家名词,它指人先天具有的固有属性,具有一个外界难以改变的却可以引导善恶的趋向,故而,亦称之为本性。
解放天性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和手段,使学生身心放松,排除杂念和制约,以一种良好的、正确的表演状态投人到所设定的规定情境中,体现人物的活生生的精神生活。
首先它可以松弛自己,释放潜能。任何一个未曾接触过表演的人第一次当众表演都会有一定的不适感,这是由他们心理的恐惧、紧张等因素造成的,从而反应到肢体上来就是身体或声音的抖动、手脚的无所适从,内心急切地逃离众人瞩目的感觉。通过一系列解放天性的训练能够帮助演员去除内心羞怯心理,能够使身体逐渐放松下来,逐渐缓和下来,通过肢体的松弛过渡到精神的松弛,从而表现出内外的协调。
其次,解放天性有助于帮助演员寻找自我、认识自我、增强演员对真实感的把握、信念感的培养。著名表演艺术家齐士龙先生曾在他的书中提到,“表演从自我出发,借助有魔力的假定组织有目的的行动再加上孩子般的轻信”。为何要加上孩子般的轻信?演员的概念就是要以假当真,要以实施假定的行动,去激发下意识的创造,在积极地意志操纵的行动中去发动情感的参与。儿童自身具有一种有意自欺的行为,就像儿时我们玩的“过家家”,今天你当爸爸,明天我当妈妈,孩子的这种完全的相信往往使在一旁观看的成年人觉得惊讶,这种由衷自愿地相信假定性,是表演艺术创造最需要的艺术品质与技巧基础,儿童身上这种最真实地、动情地接受直觉带给的刺激也是表演艺术最需要的素质。成年人由于接受教育的概念增多了或与世界上的事物太近、太熟悉,结果反而不能以更强的直觉力发现世界中最新鲜、最有趣的东西。成年演员的内心往往被一定外界因素所束缚着,不敢做这,不敢做那。通过解放天性的训练可以使成年演员逐渐找回自我,找回在舞台上“游戏”的感觉,单纯地相信剧中的角色,像儿时过家家一样相信“我就是”,在舞台上过角色的生活,体验角色的情感。甚至会帮助演员发现生活中未曾发现的一面,之前不敢做的、甚至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竟然在舞台上做到了,对自己有更为全面的认识,增强演员的可塑性,增强演员的自信。
要想帮助学生解放天性,要从学生的思想、观念上人手。对于学生来说,在初级阶段,学生会把“敢演”当成盲目的信念、在舞台上不怯场、敢来、豁出去等等。事实上这种“敢演”只是解决了胆量层面的问题,是勇气,是冲动,是假象,是作状。这种“敢演”并不是在初期所追求的,这种错误的观念会导致学生在舞台上不能真正地抛开杂念,全身心地融人戏剧当中,反而会给学生造成一种误解,误以为自己的敢演已经足够进行表演创作,从而形成一种盲目错误的自负,认为表演专业没有什么可难的,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对表演艺术的尊敬,以一种消极态度对待排练、在排练间为所欲为等等。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端正学生思想。对待创作、对待艺术要有崇高的心境,引导学生彻底解放自己的创作心灵。
走进排练间,走上舞台,要以一颗最简单的、纯粹的、毫无杂念的心态去面对创作、面对对手,真诚地交流,站在你对面的不是你的同学不是你的室友,而就是你戏中的对手。在交流的过程中敢于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对周遭的一切事物,包括环境包括人,从角色出发以真诚的态度去看待,将自己内心世界打开,去除一切戒备与防范,深人到规定情境当中去,组织有目的的、正确的人物行动,真实地、毫无杂念地“生活”在舞台上。表演艺术创造中,无论创造何种角色,无论完成任何行动,最基本的便是相信,即信念感。演员在创作中要“我相信我是角色,我相信规定情境,我相信周围的环境”,建立起高度的信念感,才能在舞台上玩真的,进行着最真实的创作。
四、宏观思想引领
此外,对于学生思想上的引领更为重要。作为中国表演教育事业先驱的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引导学生树立做一名中国普通电影工作者的意识,树立为中国电影事业奋斗终身的奉献意识,使学生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学生所创造的人物、创作的作品必须是贴近人民、了解人民、展现人民的。为了能够使学生双脚深深扎根于祖国的广袤土地中,每年夏天学院均会带领学生下基层体验生活,寻找创作源泉之路,旨在让学生牢固树立艺术来源于生活、人民的创作思想。坚持选择企业、工厂、农村、部队等一切能从生活中汲取营养的地方,带领学生深人基层体验生活,为以后的创作打下最为坚实的基础。艺术院校的学生普遍渴望成功,渴望在银幕上大放异彩;学生如果以一种我要成为明星的心态开始专业学习,容易会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浮躁的情绪。我们要让学生明白成功不仅仅是因为天资聪颖、因为才华横溢;真正的成功是被社会承认、被观众承认。所以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做人民的艺术家”的意识。
参考文献
[1]程婕.当代中国电影表演教育现状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
【责任编辑:董丽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