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学教学现状
大学里教育学课教学早就面临学生不欢迎、教师无兴趣的尴尬局面。不管是网上评课还是已毕业的学生对教育学的评价大都如此。笔者对刚上过教育学课程的300名学生做了一个调查,经过统计得出:8.3%的学生学习认真,主动地探讨教育学中的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不断充实自己,是兴趣所致;15.6%的学生由于考研需要认真学习此课程;32%的学生认为教育学对师范生很重要,但又感觉纯理论太枯燥,提不起兴趣;44.1%的学生认为开不开无所谓,学到的东西不实用。
通过此调查,我们不难理解学生的课堂表现:睡觉的、说话的、看其他书籍的、发短信的、做其他作业的,千姿百态,只有极个别学生认真听讲。仿佛教育学课堂为学生们提供了身心放松,处理私人事情的最佳场所和环境。
二、教育学教学现状的原因分析
1.教育学的教材体系不完善
首先体系庞杂、结构松散,缺乏逻辑性。现实的教育学涉猎范围相当宽泛,它既包含教育社会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也包含教育人类学和教育政策的内容;既包含教学论、德育论、学校管理论,也包含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理论;既包含学校教育问题,也包含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问题,几乎囊括了“教育科学”系统所有分支学科已触及的各种课题,唯独缺乏一个明了的逻辑线索,所以许多学生都这样抱怨:面太广,太概括,什么都学,让人理不出头绪。
其次,目标缺乏专注性,教育学应是对教育者进行教育方法和技能的指导,而目前教育学却包揽了一些非本学科或一门学科所能了断的“多重目标”,对一门学科来说显然难负其重。再次,内容陈旧、形式单一,缺乏时代性和创造性。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已在教学中广泛运用,但教育学理论却大多仍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前的水平上,很少渗透当前国际教育理论的最新成果。且教学内容的表述基本上还是继承以往的框架:定义、任务内容、特性、原则方法、目的、意义等,很少有新模式、新观念和新方法出现。最后,理论空泛、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务实的成份较少,而务虚的成份较多,在于教育理论脱离实际,很少能为教育实践提供有效帮助,在解决教育具体问题时显得空洞乏力。
2.校内、校外教育环境的不重视
就我们的教育现状来说,给人们总的感觉是在“培养实用人才,多出人才,快出人才”。
zhibomen.com
就学校而言,虽然在教育学的教师配备、学时安排方面有了一定重视,但在教学条件、师生比方面还是相当不重视:上课是大合堂,一二百人挤在一个大教室里,没有扩音设备,教学效果差。而专业课教学设施齐全,专业技能课程大幅增设,学生必须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上专业课、做作业、做实验、写实验报告上。对学生而言,学习实用的、操作性强的、能立竿见影显示效果的知识是当前所需。随着就业压力的扩大,用人单位对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及素质教育中提到的要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强的人才,而教育学的知识是间接的,对人的作用也是间接的、潜移默化的,短时间内看不到实效性,并且缺乏实践操作性,这不符合现代学生的心理,而在学生看来,只要学好计算机和专业课,才是以后工作所需的,不学教育学照样可以做好教学工作,教学技能、教学经验等可在工作后实践和积累。
3.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重视不够,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
多年来,我国高校盛行重科研、轻教学的风气,此风气严重影响了教师对教学的投入。教师只讲发表了多少论文,但涉及教学方法改革方面的东西甚少。教育学是探讨教学方法及应用的,但学生却普遍反映此课程枯燥乏味。教育学里强调“启发式”教学,但现在仍以“填鸭式”为主,像“案例教学法”、“协作法”、“讨论法”、“探究式教学法”等教法很少用,讲授教学艺术,却不运用教学艺术,这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助长了学生惰性化学习方式。
虽然信息技术进入教育领域多年了,传统的教育学课堂仍然以黑板、粉笔、教科书的单一模式为主,教学局限于教室、课堂、书本之中,这与生产、科技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形成了强烈反差。在教学中仍普遍存在从概念到概念,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的现象。教师深入钻研教材不够,联系高师各专业学生的具体实际不够,很少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认真研究其特点规律,所以就有“照本宣科”、干巴巴的说教、理论不能联系实际等教法,这些更加重了学生的厌学和抵触心理。
4.传统的考核制度不合理
教学评价一般分为三种: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而往往只注重总结性评价,只注重结果,不重视过程,从而引发了学生平时不学习,考前死记硬背,考过一切忘光光的现象。忽略了学习是需要内化的过程。根据布卢姆的学习目标分类:知道、领会、理解、应用、综合、评价。考试大多考书面知识,而应用、综合和评价目标却考查甚少,学生只需强行记忆并稍加发挥,就能考试过关。考好考坏说明不了什么,教育学价值根本没有深入学生的心灵。
三、几点建议
1.进一步完善教育学教材体系
对现有的“通论”式的教育学教材模式进行改革,侧重讲教育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注意教育的基础知识的权威性、准确性和系统性,将其庞大的内容分化为相关的选修课教材内容,突出逻辑性。教材编写时可收录一些经典实例,开辟问题讨论专栏,丰富教育学知识体系,使其形式生动活泼。
教材内容要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未竟性和非常态性,以便于学生的思维发挥。注意吸收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增加当前国内外普遍关注的反思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注重内容的示范性和可操作性,使其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同时应加强教育学的实践性和实效性内容,尽量克服理论脱离实践的弊端。
2.学校应加强教育伦理教育
爱因斯坦指出:“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感情,那是最基本的。”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只是为着实用和实际的目的,而恰恰忽视了教育伦理教育。学校应加大教育学教学条件的投资,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进行教学改革,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多方面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感,树立教书育人的正确教育观。
3.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首先,要优化现有的教学模式。以往教学惯用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教学模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教育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而实施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导—主体”教学模式,可更好地体现“教学并重”原则,可使由被动接受教育理论知识到主动构建知识,适合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现状。
其次,改革教学方法是当前所需。一是坚持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采用诸如课堂讨论、专题讲授、案例分析法、任务驱动法等行之有效、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环节,启发学生思考,营造民主和谐、积极开放的课堂气氛。二是鼓励求异思维,促进问题解决。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三是加强活动课程的渗透,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创办教育报刊,开辟教育园地或教育沙龙等谈话栏目,发动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同时采用“头脑风暴法”,展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大争论,在教育实践中丰富和深化教育理论。四是注重研究性学习,加强学生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培养。通过对有关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一系列的课题和问题研究,并通过组织指导学生和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等形式,来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最后,注重教学手段创新,提倡教育学课程内容与信息技术整合。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课堂,可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教育学课程内容有机整合,更好地优化教育学教学过程。同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校园网、互联网等,与教育学的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把教育学课程内容编制成电子文稿、多媒体课件、网络课件等素材资源,作为学生的学习资源和教师的教学资料。
4.建全考核制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考核重在考查认知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的考查。所以考核应注意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学习能力、态度、表现、方法和实践能力的综合评价。可采用多种考试方法,如笔试(闭卷+开卷),闭卷考基本概念和理论,开卷应以结构不良领域的应用问题为主。操作性考试、论文式考试等。课内外作业、课堂表现、活动课程等也评定相应的分数。这有利于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全面检测和评价,并能及时反馈信息,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
作者:毕春苗 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6年6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