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答行为是教师在提问后对孩子回答所作的反应和处理,既是一种教学行为,也是一种评价行为。本文以教学活动中的片段,对课堂中教师理答的形式、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了通过适恰的教师理答来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空间。
课堂上,一个完整的提问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孩子回答问题、教师进行理答三部分组成的。华东师大崔允漷教授认为,理答就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是课堂问答的重要组成部分。理答是一种重要的课堂教学对话,直接影响到孩子对某个问题的理解和进一步学习。“张力”是物理上的一个名词,是引起伸长的两个平衡力之一,物体受到拉力作用时,存在于其内部而垂直于两邻部分接触面上的相互牵引力。在本文中,是指教师根据孩子在课堂中的回答,运用教育机智进行适宜的理答,做到张弛有度,从而彰显课堂教学的魅力。
案例一:中班语言《我想帮忙》
教师出示了图四,“你看到了什么?”教师提问。“有一只河马!”一个孩子说。“你观察的真仔细!”让幼儿园学生来进行观察画面内容“小鸡做游戏时不小心掉进水里,河马用嘴马上接住了小鸡,帮助了小鸡。”老师进行了提问:“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时,另一个孩子举手回答了:“河马用自己的嘴巴接住了小鸡,送小鸡到岸边了。”这时,老师进行了适时的追问:“你们觉得河马怎样?”这时,有一个小朋友坐在位置上回答道:“本领很大!”教师听到孩子这样回答后,及时进行了肯定“是的,河马的本领真的很大!”教师理答后,出示了接下来的图片。
案例二:大班绘本《快腿儿的早餐》
在阅读前教师提了一个问题:“看看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情?快腿儿想出了什么办法?”只见,孩子们拿到书后就开始不停地翻阅起来,寻找起相关的画面来了。过了一段时间后,教师让孩子们把图书放好,一起来看大图书了。一个孩子举手说:“有一只大老虎出现了!”“是这样吗?请你来说!”教师进行了追问。“不对,不对,是一只猫啊!”边上的孩子补充了起来。“谁能用完整的话来说一说呢?”教师继续问。老师请了第三个孩子来回答。“你们会觉得这时候快腿儿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教师继续请孩子来进行回答了。
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当教师提问后,教师能根据孩子的提问来进行相关的理答,对于孩子的回答能给予相应的理答。但是,如何通过教师的理答来促进孩子的思考,拓展孩子在课堂中的思维空间呢?“怎样理答”成为我们思考的方向。
一、让课堂充满张力的“理答”行动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当爱、信任和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产生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要求。教师的理答就是一种积极有效的鼓励方式,但它不是简答的表扬,是教师根据孩子的有效回答,迅速捕捉具有激励性的支点、亮点,点燃孩子心中的求知火花。对此,笔者对上面的两个教学活动进行了深入的再思考与实践,在教师理答方面进行了一些调整。
1.“变”经验讲述,“升”情感体验
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之一是“帮助幼儿感受和体验作品中的河马乐于助人的好品质”,如何将本教学活动目标贯穿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从孩子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小朋友看懂了图意了,语言表达能力也较好。但是孩子对河马“乐于助人的品质”不是很理解,也不会用语言来表述,可以看出孩子的日常生活中缺乏助人为乐的生活经验的。这时,老师可以这样说:“这真是一只乐于帮助他人的河马!”教师的梳理与提升,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感受故事中的河马的热心肠,也为接下来河马帮助其他小动物的行为有了很好地理解。相信,孩子对河马的行为也会让我们的孩子有所感染,获得情感上的体验。
2.“变”一成不变,“升”思维品质
作为一个教学活动,如何在这有限的课堂空间里来解放孩子的思维空间,是需要教师思考的。在大班绘本《快腿儿的早餐》教学活动中,教师重视让孩子通过自己的观察来进行语言讲述,在对话的过程中常常使用追问、转问等方式进行理答。在今天的活动中,当第一个孩子回答“大老虎”时,不是教师预设的答案,这时教师进行了追问,请了另一个孩子进行了回答。这时,如果教师可以等待一下让孩子翻阅到相应的画面,再仔细观察一下,说不定第一个孩子也能发现画面中真正要表现的“大野猫”的形象啊!
在活动中,我们也常常发现,当孩子的回答不是教师所预设的,教师会一成不变地让其他孩子来进行补充。这个不失为是一个教师理答方式,但是如果问题的难度不是很大,教师能否给孩子多一点时间?耐心等待一下,相信孩子在老师等待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思考,会获得更多的收获。
二、让课堂充满张力的“理答”思考
我们提出了三维的教学目标,在教师实践的过程中变“平面”的课堂为“立体”的课堂,变“一成不变”的课堂为“不断生成”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才是富有生命力的,这需要教师多进行拓展性的理答,提升孩子的思维品质。
1.明确活动目标,多提开放式的问题。开放式的问题可以拓展孩子的思维,延展课堂空间。教师的提问不是一种随意的行为,而是以落实教学目标,促进孩子发展为宗旨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前进行认真设计提问。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所提的问题范围要大要宽,可以让孩子根据自己的认识,从各个角度做出不同的回答。
2.根据活动进程,重视拓展性的理答。拓展性理答,是指能够合理开拓幼儿思维的理答,该类理答包括评价答案、诱导提示、追问、鼓励质疑等具体形式。教师在课堂中对孩子应给予最大限度的尊重,要鼓励孩子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见解。当孩子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仔细观察,学会等待,认真解读与推测孩子的行为,找准理答的切入点。教师要善于根据课堂进程中孩子的表现,将孩子的问题抛回给孩子,以此激发孩子的思维活力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面对年龄差异,进行多样性的理答。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教师的理答应是多样性的。对于小班孩子,幼儿应以激发孩子的兴趣为主,在理答的时候要多肯定孩子、鼓励孩子。中班孩子教师在理答的时候应根据每一个孩子的具体情况使用肯定、赞赏的终止性理答,可以适当使用拓展性理答,帮助孩子梳理经验,开拓思维。大班孩子的抽象思维开始萌芽,教师可以多使用追问、评价性的理答,引导孩子深入观察和思考,促进孩子思维能力的发展。
作者:吴洁 来源: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6年2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