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争抢玩具时的心理特点,幼儿园区域幼儿争抢玩具案例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4-03-21 00:47:08 归属于教育论文 本文已影响605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摘要】玩具为幼儿的人际交往提供了良好条件的同时也增加了幼儿发生冲突的可能性。文章通过调查探究幼儿园中班幼儿争抢玩具的特点发现:中班幼儿争抢玩具时出现反抗行为,并且不同性别的幼儿攻击反应形式不同;同性别之间幼儿争抢玩具的次数比异性别的次数多;不同性别幼儿在不同时间段争抢玩具的次数不同。

  【关键词】幼儿园;中班幼儿;争抢玩具;攻击性行为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争抢玩具行为是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表现。攻击性行为又叫侵犯行为,是指针对他人的敌视、伤害或破坏性行为。国内外研究表明,婴幼儿期的攻击性行为是侵犯、欺负,乃至伤害的最早雏形,这些行为不仅会对被侵犯者的自尊、情绪、学业等身心健康造成巨大的伤害,而且可能导致侵犯者日后产生行为失调或暴力犯罪的行为。幼儿争抢玩具是指幼儿在幼儿园中争相抢占玩具,竞争拼抢玩具的一种行为。争抢玩具的标准为幼儿在幼儿园中一天内争抢玩具的次数为三次及三次以上。

  中班幼儿争抢玩具的现象在幼儿园中非常普遍,这一现象一直都是家长和幼儿园教师特别关注的问题。但是国内外的学者却集中于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探讨,针对其表现——争抢玩具行为的研究较少,且多采用定性的方法,实证研究较少。然而,性别因素对中班幼儿的影响又是不容忽视的。性别角色认同理论认为,中班时期是幼儿性别认同发展的关键时期,对男性和女性有一些独有的看法,但这些想法又可能是错误的或者是过于简单化的,具有明显的性别刻板印象,从而影响幼儿的同伴交往和争抢玩具行为。因此,本研究采用定量的方法对中班不同性别幼儿争抢玩具的特点进行探究,以解决同伴交往中出现的争抢玩具事件,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提高幼儿的分享合作水平。

  二、调查方法

  (一)调查对象

  对内蒙古某市的一所公办幼儿园的中班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了55名幼儿进行调查,年龄阶段均在4-5周岁,其中包括29名男生、26名女生。

  (二)调查工具

  调查工具为观察记录表。观察记录表是依据中班幼儿的活动时间进行编制的,记录幼儿在玩玩具活动时间内争抢玩具的表现和攻击反应形式、不同性别幼儿争抢玩具的次数、同性别和不同性别的幼儿交往时争抢玩具的次数、不同时间段幼儿争抢玩具的次数。

  (三)调查过程

  对幼儿园的中班幼儿进行调查。根据观察记录表,收集并整理中班幼儿相应的争抢玩具行为。调查场所为幼儿玩玩具活动的场所,主要分为室内和室外。在室内主要收集幼儿在入园后、室内区角活动和离园前三个时间段内出现的争抢玩具行为;在室外主要收集幼儿在户外区角活动中出現的争抢玩具行为。

  (四)数据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中班不同性别幼儿的攻击反应形式的特点

  调查发现,中班幼儿争抢玩具时出现反抗行为,并且不同性别幼儿的攻击反应形式不同(结果见表1)。对不同性别的幼儿在攻击反应形式中的具体表现,利用Pearson卡方检验做了精确性的统计检验。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幼儿与攻击反应形式之间存在关联[,],关联的程度为中等,即男女幼儿的攻击反应形式不同,男幼儿的攻击反应形式以身体攻击和告状为主,女幼儿的攻击反应形式以哭和告状为主,攻击反应形式中的14%是由性别变量可以说明的。其中认为男幼儿比女幼儿身体攻击较多的研究结果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性别认同理论认为,中班幼儿的性别认同具有明显的刻板印象,幼儿认为男生应该是勇敢、刚强的形象,女生应该是温柔的形象。当幼儿得不到自己喜欢的玩具或利益受到侵害时,男幼儿倾向采用身体攻击和告状的形式,认为这是一种勇敢、刚强的表现,而女幼儿倾向采用哭和告状的形式,认为哭是女孩温柔的表现。此外,男女幼儿均具有高的告状行为倾向。根据科尔博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中班幼儿处于前习俗水平阶段,出自对规则的维护和获得教师的赞扬的目的,幼儿会在同伴触犯规则的时候向老师告状,这也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特有的行为方式。

  (二)同性别幼儿与异性别幼儿争抢玩具的比较

  调查发现,中班幼儿同性别发生争抢玩具的次数比异性别幼儿之间发生的次数多(结果见表2)。对观察结果进行卡方拟合度检验,结果显示,中班幼儿同性别发生争抢玩具的次数比异性别幼儿性别之间发生的次数多,统计检验结果为[]。这一研究结果与鞠路宁(2014)的研究结果一致。中班幼儿正处于性别认同的稳定性和坚定性阶段,对性别获得了稳定和恒常性的认识,但是具有明显的刻板印象,比如幼儿认为女孩不打架,喜欢玩娃娃,男孩喜欢开汽车,战斗,建房子,这种认知必然会影响他们的行为和同伴的选择,他们一旦把某件东西或事情看成男孩或女孩专属的,那么就会尽量选择同性的活动而避免异性的活动。此外,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开始更多地以同性别同伴作为活动和社会交往的对象,更喜欢与同性别幼儿接触和交往。再加上,幼儿园玩具材料有限和空间较为拥挤,因此同性别幼儿之间比异性别幼儿之间更容易发生争抢玩具的行为。

  (三)不同性别幼儿在不同时间段争抢玩具的特点

  调查发现,不同性别幼儿在不同时间段争抢玩具的特点是幼儿在区角活动中争抢玩具的次数明显多于入园后和离园前争抢玩具的次数,并且男幼儿在区角活动中争抢玩具的次数多,而女幼儿在区角活动和离园前争抢玩具的次数多(结果如表3)。对不同性别幼儿在不同时间段争抢玩具的情况,利用Pearson卡方检验做了精确性的统计检验。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幼儿与不同时间段争抢玩具的次数存在关联,关联的程度为中等,即男女幼儿在不同时间段争抢玩具的次数不同,男幼儿在入园后和区角活动中的争抢玩具次数最多,女幼儿在区角活动中和离园前的争抢玩具次数最多,幼儿争抢玩具的次数的12%是由性别变量可以说明的。性别角色认同理论认为,女幼儿的适应性比男幼儿更稳定,在离园前时间内女幼儿还没有意识到离园,处在玩玩具的兴奋过程中,玩玩具的人数较多,而男幼儿在离园前玩玩具的人数少,所以争抢玩具的现象较少。此外,还与幼儿的玩玩具的兴趣相关。幼儿入园后,精神状态不佳,在这个时间段对玩具也没有强烈欲望,并且入园后的幼儿玩玩具的人数也少,所以在入园后男女幼儿争抢玩具的次数较少且不存在差异。但是在区角活动的时间段,幼儿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班内生活,所以会开心地投入到玩玩具的游戏中,自然而然争抢玩具的次数也增加了。此外,游戏理论也影响幼儿喜欢的玩具类型和玩玩具的方式,男幼儿喜欢车等数量有限的玩具,喜欢与一群小朋友在一起热闹地玩玩具,而女幼儿喜欢美工区等数量相对较多的玩具,喜欢安静地玩玩具,因此男幼儿在区角活动时争抢玩具的次数比女幼儿多。

  四、结论

  根据本研究的结果,得出的如下结论。

  1.中班幼儿争抢玩具时出现反抗行为,并且不同性别的幼儿攻击反应形式不同。男幼儿与女幼儿都具有高的攻击性倾向,但表现的方式不同,男幼儿倾向于采用身体攻击和告状的方式,而女幼儿倾向于哭和告状的形式。

  2.同性别之间幼儿争抢玩具的次数比异性别的次数多。

  3.不同性别幼儿在不同时间段争抢玩具的次数不同。不同性别幼儿在不同时间段争抢玩具的特点是幼儿在区角活动中争抢玩具的次数明显多于入园后和离园前争抢玩具的次数,并且男幼儿在区角活动中争抢玩具的次数多,而女幼儿在区角活动和离园前争抢玩具的次数多。

  作者:李淼洁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250-259.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