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体育经济热点问题研究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4-03-25 00:31:23 归属于教育论文 本文已影响372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一、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

(一)受我国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体育内需和体育有效需求明显不足

体育内需包括体育消费需求和体育投资需求,二者是体育市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体育消费需求必须是有效需求,即有支付能力的体育需求。我国有人口13亿之多,是国内外投资者普遍看好的消费市场,但人口与消费数量并非成正比,国民收入水平和消费层次低下是制约国内消费的最大障碍,受这种国情的影响,体育消费还处于低水平。产生这种状态的主要原因是(1)国有企业改革仍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下岗人员增加与在岗人员收入的低速增长使社会整体购买力下降;(2)随着医疗、住房、教育等多项改革政策的陆续出台,人们的即期消费推后,抑制了需求水平的提高3)市场供应的丰富性使城乡居民的消费心理更加成熟,消费行为更加谨慎。从体育投资需求看,买方市场的出现和价格竞争、成本竞争弱化了许多人的投资能力,体育投资需求不足已成为体育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从体育投资的持久性看,必须动员社会体育投资力量,形成具有一定投资规模和质量社会多元化体育投资阵容。但由于私人资本投资热情主要取决于资本回报率,在新的体育投资热点尚未形成前,私人资本对国内体育投资前景看淡,因此多元体育投资偏冷和有效体育消费不足成为体育经济增长的两大制约因素。

(二)体育市场的不健全致使体育投资缺乏热点

从发达国家工业化的进程看,住宅、家用轿车、农用车辆等是后工业化时代必然出现的消费热点,由此拉动的是住宅建设、基础工业的兴起,进而带动建材、机械等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随着这个工业化进程,体育消费也呈现繁荣景象。体育产业以其丰厚的回报和跨越国界整合资源,已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投资热点之一。我国现已逐渐将体育全面推向市场,但是因为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育产业体系和健全的体育市场而未能引发投资人的关注热情。

(三)第三产业的发展滞后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这个阶段的标志之一是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由于我国城市化水平比世界中等收入国家低得多,第三产业发展的余地十分广阔。然而,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城乡二元化经济结构的国家,农村人口9亿之多,经济基础薄弱,这一庞大的人口群对第三产业的需求十分有限。因此,作为第三产业中后兴起的体育产业,目前还局限于我国的大中小城市。在城市化进程较缓慢的情况下,脱离实际去发展体育产业,一方面会增加体育产业的服务成本,使其超出公众的承受能力;另一方面,会降低体育投资的运行效率。

二、影响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因素

(一)市场定位不准

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人们认识不到体育与经济的关系,造成二者严重脱节。一方面多年来只强调国家投入,不注重自身的商业开发。对体育的消费也仅停留在福利型的低层次消费上,而没有将其引向货币化、市场化的高层次消费。另一方面,是经验不足、缺乏理论的指导,在中国的产业结构需要大调整的时候,大部分企业家难以跟上形势。

(二)传统体制的制约

我国体育赛事以前一直都是由国家体委包办,形成一种法定的计划运转。在改革过程中,尝试性地使体育从政府行为向企业行为转变。这一举动虽然带有相当浓重的市场经济成分,但在某种程度上仍带有计划经济时代的烙印。企业在与体育部门联合办体育的过程中,往往不能获得足够的自主权。另外,在赢利后,企业得到的往往占少数,许多赛事的投入越来越多,而效益好的却寥寥无几。长此以往,严重影响了企业投资体育的积极性。

(三)市场竞争乏力

我国全球知名企业甚少,众多企业与美国、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企业相比,资本明显处于弱势。因此,在很多国际性的重大赛事,如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的冠名权、指定性产品等的商业竞争中往往难以占有一席之地。

(四)政策扶植乏力

在美、英等体育经济发达国家、政府为扶植本国体育经济的发展,都相应地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对体育部门举办的体育比赛、体育组织接受的捐赠和体育场馆的经营收入,不同程度地减免税收。企业出资赞助体育比赛,可以记入企业生产成本或做广告支出,修建体育场馆可以享受土地征用的优惠政策和低息贷款。而我国在这方面的扶植力度远远不够,同教育、文化等事业相比、体育产业在政策优惠方面受到“冷遇”。

wwW.CufebbS.net

(五)相关服务不完善

体育产业和所有其他产业一样需要一系列完善的产前、产后服务措施,服务措施跟不上必将会阻碍体育产业的发展。我国绝大部分体育用品生产企业一味地强调体育产品的生产、销售,却不注重体育产品的消费咨询、培训和指导,没有及时地为消费者提供体育指导员,体育中介公司亦严重匮乏。这些因素都延滞了体育经济的发展。

(六)缺乏宏观调控和科学管理

国内企业存在着严重的盲从倾向,哪种体育运动获利较高时,众商家便都往一条道上挤,造成了重复建设、规划不科学等不良现象。同时,由于现有的体育经营管理人员大都是退役的运动员、教练员,他们缺乏对市场运作及其规律的了解,体育产业经营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三、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策略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体育改革力度

我国体育在计划经济时代是完全依赖国家预算。这种现象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将逐步消失,体育也处于改革的大潮中。体育部门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企业联手办体育,逐步实现政体即体育企业)分开,真正按市场规律发展体育经济。如上海市为举办八运会兴建的具有国际标准的场馆耗资56亿元,没要国家一分钱,完全用市场方法运作。我们企业家的思维也应从工业经济的圈子延伸到体育经济领域,结合我国国情开拓我国市场。

(二)大力推进体育产业化经营

1.发展体育品牌经营。(1)体育用品品牌经营。就是将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的服饰、饮料等实行品牌经营。中国体育用品有李宁、双星等名品,但挡不住耐克、彪马等国外品牌的强大攻势。国内市场难以守住,在进攻国际市场时实力又远远不及。面对硝烟弥漫的体育用品市场,各商家应认清市场形势,主动进行企业的产品、产业结构调整,通过主动调整,去争取自己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在体育用品的材料、功能上不断创新,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大力发展自己的品牌。(2)体育赛事品牌经营。在我国体育逐渐步入社会化、产业化发展轨道的大背景下,把一个体育赛事经营成名牌赛和把一个体育产品经营成品牌产品一样,同样可以获得品牌效应。如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已经发展成为国内最有影响的国际田径赛事,并被列入世界十大A级马拉松赛的行列。

2.实行体育设施多种经营。我国有很多体育场、馆由于经营不善,造成场地闲置,经济入不敷出。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关键是要按市场经济规律全力开发体育市场,走出一条全新的体育产业化道路。譬如,开放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厅等场馆,服务全民健身;以良好的硬件建设和优质服务争取体育竞技活动、展览会、学术交流会在场馆举办;开办体育俱乐部,并配合体育活动开办餐饮、住宿等其他经营活动。让闲置设施活起来,变单调用途为多用途,以馆养馆反哺体育。

3.依托体育进行借光经营。借光经营就是借一些体坛名人、名物、名事的影响力来扩大产品、企业的知名度,进而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具体运作方式有如下三种(1)与体坛名人联合办学,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后继人才。(2)“出口”优秀的选手和教练。将我国优秀选手和教练“输出”到有需求的国家,既可开展两国体育交流,又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3)借体育赛事在本国举行之机,推进国内旅游、博览等业的发展,推动经贸合作。

4.推进协会实体化。协会实体化是体育改革的发展方向,中国足球协会较成功地走完了体制改革的历程。国家每年300万元的经费只是足协家底儿的1/20,足协目前每年已能从社会上赚回6000万元。中国篮球协会一年有3000万元入账。国家体育总局20个运动项目管理中心,有11个中心一年可赢利1000万元。国家体育总局一年从社会上拿到4亿元,已不亚于国家的财政拨款。

5.注重体育的商业策划与管理。体育的商业策划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能否扩大知名度、打开市场等重要问题。1998年夏季在法国举办的世界杯足球赛的成功可谓登峰造极。它不仅是一项体育赛事,更是一次颇具规模的商业活动。精明的法国人借此良机,充分开发“足球经济”。具体做法包括:独立拉赞助、实行经营性票务,出售电视转播权和赛场广告权,开发纪念品,推进国际经贸合作等。

(三)组建中国体育产业的“航空母舰”

中国体育经济要步入国际体育经济的大循环,并最终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当务之急是要尽快扭转“分散经营、规模狭小”的格局,组建自身的“航空母舰”。即以产权为纽带,以提高体育企业经济效益为核心,组建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体育产业集团。这样既可以有效缓解体育经济发展的资金匮乏问题,又有利于增强体育企业市场竞争力。

(四)加大对体育经济发展的政策扶植力度

一是要尽快制定体育投资法规,规范财务运作,确保体育投资者的利益,如允许企业对体育的赞助费记入成本;二是要赋予着名运动员、教练员广告权;三是要规范现有体育产业中的税制、税率及征收年限;四是要在政策上鼓励和支持分散的体育场所,实行土地置换、盘活存量,集中建设,以利于体育经济的综合开发。

(五)造就“两栖型”体育经营人才队伍

体育经济的大发展说到底还是要靠人来运作。缺乏熟谙体育和经济两门学科的经营人才是制约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当前要大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既懂体育又懂经济的“两栖型”体育经营人才队伍,一是要引进一批高水平的经营管理人才;二是要对现有的体育经营人才进行强化培训;三是要广泛开展国际体育经济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外体育经济先进管理经验和方法。

(六)狠抓市场体系建设

市场体系是体育经济赖以发育、成长的导向和载体,体育经济的发展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为起点、为目标,研宄市场、顺应市场、开拓市场。要狠抓市场体系建设,以引导和刺激体育消费为核心,大力发展体育用品市场、劳务市场、人才市场、观众市场、信息市场、技术市场、文化市场、证券市场、广告市场等,要逐步形成一个结构完整、功能互补的体育市场网络,为体育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作者:韩京(山西财经大学,山西太原030006)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