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通高校(以下简称‘‘高校”倡导科学创新与人才培养相互促进的环境下,普遍形成了“导师+学生”的科技创新梯队。高校除了专职科技人员是科技创新的主体,研究生同样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ra。研究生发表科技论文既是研究生创新教育成效的重要体现,也是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成果。
目前,军民融合式发展是世界各国军工企业的发展的一种潮流和趋势,也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0。参与国防科技研究的主体呈现多元化的新格局,许多高校也进入国防科技研究领域,为国家的国防建设做出重要的贡献。以上所述高校在研究生创新教育过程中,利用国防科技研究资源,吸收参与涉密科研项目,培养研究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为国防事业培养了一批创新型、技术型人才。但是,近年来,高校也出现了涉密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时导致国防科技信息泄密的问题,对我国的国防安全和国家利益造成了损害。由此可见,高校在实施研究生国防技术创新教育时,如何做好涉密研究生发表科技论文的保密工作,是一个亟需解决、值得思考的问题。
1.密研究生发表论文与保密的关系
1.1保密工作是确保国防科技研究成果安全的前提随着我国的科技领域迅猛发展,科技实力不断
提升,我国国防科技信息已成为国外情报机构检索和窃取的主要对象,对我国国防科技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做好保密工作是确保国防科技研究成果安全的重要基础和前提。研究生参与涉密科研项目,涉及了前期调研、查阅文献、实验设计、操作实验、数据处理、论文写作到论文发表的相关步骤和方法^。涉密研究生撰写科技论文必须以国防科研探究实验过程为基础,总结得出国防科技研究成果。因此,涉密研究生必须参加保密教育培训提高保密意识和掌握保密防范技能,并且必须严格将保密管理规定贯穿于研究全过程,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严防失泄密,以确保国防科技信息的安全。从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全局出发,只有做好保密工作,才能促进国防科研在安全的环境下不断提升创新能力。
1.2涉密研究生发表论文是增强国防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涉密研究生发表论文,是对相关的国防技术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的全面总结和深入思考,以发现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开拓思路,提出改进方法和研究展望,促进国防技术研究成果不断得到完善和补充。著名物理学家海森堡指出:“科学扎根于交流,起源于讨论”4。学术交流对国防科技创新至关重要。因此,涉密研究生的创新教育培养同样需要广泛、活跃的学术交流平台。他们将科研成果进行整理汇编成文后,在国内外正式的期刊上公开发表或者在一定规格的学术会议做学术报告,提供给国内外相关专业领域的读者群参考和评价,是进行学术交流、提高国防科研创新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对最新科研成果的有效检验。
涉密研究生发表论文和保密工作均以国防科技研究为核心,必须认真落实保密工作,在确保国防科技研究成果安全、维护国家利益不受损害的前提下,做好涉密研究生发表论文相关管理工作,科学培养国防技术创新人才,促进国防科技研究水平不断提高。
2.涉密研究生发表科技论文保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保密防范意识淡薄
与在职的涉密人员不同,涉密研究生缺少长期系统的、针对性强的保密培训教育和工作实践,保密意识相对比较淡薄,甚至对涉密科研信息的保密不以为然。涉密研究生存在“交叉研究”的情况,即他们不仅参与了涉密科研项目,还参与了非涉密的科技项目,掌握了涉及涉密科研项目和非涉密科技项目相关科研成果信息,对科研工作中涉密信息和非涉密信息的识别容易产生模糊意识,难以明确区分和准确把握,在撰写科技论文过程中容易将未经过“去密化”处理的涉密信息直接公开。同时,很多高校似乎已达成共识,要求研究生毕业之前,在公开出版的省级以上刊物甚至核心期刊上发表一定数量的与本专业相关的论文,并将此与学位授予挂钩,没有论文发表或论文发表不达要求者,不授予相应学位B]。大多数高校对涉密研究生和普通研究生没有区别对待,涉密研究生为达到学校的要求,常以参与的涉密科研项目为背景公开发表科技论文,但容易忽视保密防范工作。
2.2保密管理难度高
与学位论文保密管理不同,涉密研究生发表科技论文的保密管理难度更高。目前多数高校重视对涉密研究生学位论文保密管理,并就论文的撰写、送审、答辩等环节制定了规范严格的管理规定。涉密研究生学位论文直接影响到学位的获取,并受到保密管理部门、科技管理部门、研究生管理部门和学院(研究所)等单位的监管。而发表科技论文的环境相对宽松、开放、自由。学术交流趋于国际化,比如论文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会议等。目前论文的投稿主要有纸质、E-mail和网上投稿3种途径0。但便捷的投稿方式导致高校难以实施及时的监控,加大了保密管理工作的难度,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泄密的隐患多。如果涉密研究生和导师的自觉性不高,在投稿发表之前没有主动申报,则一瞬间的违规操作就会造成失泄密。
2.3保密审查不到位
与一般审批事项不同,高校涉密研究生均分散在各个学院、研究所,发表科技论文涉及专业领域多、技术性强,对科技论文审查者的专业技术水平要求高,保密管理部门、研究生管理部门和科技管理部门较难直接实行统一的保密管理。必须首先由项目负责人对科技论文的保密审查严格把关,界定其内容是否涉及涉密科技信息。但往往项目负责人对国防科研保密工作可能认识不到位或者重视程度不够,对涉密研究生发表科技论文没有认真审查,对论文未作做“去密化”处理,未能采取高效、针对性强的保密管理措施,导致涉密研究生发表科技论文处于管理不严、随意性大的状态。
2.4容易成为保密管理的盲区
与专职科技人员不同,涉密研究生参与涉密科研工作时间短暂,流动性大,人员不断更替,有的涉密科研项目从前期预研到结题需要连续几届研究生的参与和协助。涉密研究生(包括在研的涉密研究生和处在脱密期的涉密研究生)发表科技论文的保密管理,处在多部门交叉管理之下,高校保密管理部门、科技管理部门、研究生管理部门、学院(研究所)和项目组负责人都对其共同实施管理。但是,若不明确分工,若不实施针对性强、力度大的管理,若不能做到从机构上确保管理范围清晰、从职责上确保职责范围清晰,涉密研究生科技论文保密工作将很容易成为保密管理的盲区,就难以保证管理措施的真正落实。
3.高校涉密研究生科技论文规范管理的对策
3.1重视“三岗”的保密教育指导
高校应重视对涉密研究生上岗、在岗和离岗全过程的‘‘三岗”保密教育,针对涉密研究生参与涉密科研项目的过程开展专题保密教育。从保密教育的内容看,应根据涉密研究生的学习需求,确定保密教育知识范围;指导他们如何明确区分和准确把握涉密科研信息和掌握发表科技论文的保密审批流程,以及熟知脱密期间应当继续承担的保密责任;特别要指出违反哪些行为会给予处分或追究刑事责任以及由此产生的严重后果,促使他们强化保密防范意识,时刻绷紧保密这根弦。从保密教育的形式看,可结合涉密研究生的特征和需求,开展形式新颖、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同时,引导涉密研究生正确对待保密工作,将参加保密培训教育视为是提高自身科研综合素质的良机,将发表科技论文保密管理视为是为自身科技创新实践保驾护航,而不是为自身增加负担或者设置障碍。
3.2制订操作性强的保密管理制度
目前,高校制订涉密研究生发表科技论文专项保密管理制度的现象较少。基于涉密研究生不同于在职涉密人员和普通研究生、科技论文不同于学位论文,应当针对涉密研究生发表科技论文的情况制订专门对保密管理制度,促进涉密研究生提高对涉密科研信息的保密意识,并自觉执行保密管理程序。在制订相关制度规定时,应注重明确3个问题:第一,应界定与科研相关的涉密范围,让涉密研究生在撰写科技论文过程中更有效地确定哪些信息是不能公开的涉密科研信息,哪些信息是可以公开运用的非涉密科研信息,降低失泄密的风险。第二,应重视保密审批的有效性,在保证保密审批手续规范完备的基础上,要制订简单、易懂、易操作的保密审批流程,体现审批是为了达到严格把关、有效监管的目的,避免繁琐、耗时、无效的审批环节,确保发表科技论文的时效性。第三,应强化制度的执行力度,要求涉密研究生严格配合做好科技论文投稿发表之前的审批,杜绝投稿发表之后补充审批手续的现象。
在网络通讯技术迅速发展的环境下,涉密研究生发表科技论文的保密管理面临着许多不确定的、不断变化着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压力,应在发现可能存在保密隐患时,及时采取措施,修订有关制度,并严格要求涉密研究生落实。同时,结合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保密应急处理预案,落实保密应急处理措施。
3.3强化涉密科研项目负责人的保密责任
涉密研究生发表科技论文保密审查对审查人的专业知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项目负责人作为承担科研项目专业领域的带头人,深入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科研信息,应对项目组涉密研究生发表科技论文的保密管理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项目负责人除了要审查科技论文是否涉密,还应指导学生如何在撰写科技论文时确保不涉及涉密科研信息。具体从3个方面开展:第一,从源头抓起,尽量减少项目组中涉密研究生数量,严格控制涉密研究生对国防科研涉密事项的知悉范围,将研究生定位为科研工作中的辅助角色。结合涉密科研项目的实际进行密级分解,保证研究生不接触科研项目的核心内容。对研究内容能拆分的,尽量进行拆分。拆分后,对其中的内容,根据研究内容的性质,能降密的,尽量降密;能解密的,尽量解密。第二,加强对过程的监督管理,指导研究生按照上级和学校相关保密管理规定做好各项保密工作,将保密管理贯穿于研究生参加涉密科研工作的调查、进行实验研究、总结科研成果、整理论文资料、撰写论文、发表论文全过程,使各个过程与实施保密措施同步进行,保证每一个过程都处在规范的保密监督管理中。严格要求涉密研究生离开涉密科研岗位时应将涉密载体及时清退,不得擅自保存。注重提高研究生的保密责任感和行为自觉性,做到防微杜渐。第三,帮助研究生对相关的科研信息作“去密化”处理,对限制公开的实验方法、实验数据、制作配方、应用领域、功能说明、性能参数等信息应严格审查把关,还应特别关注论文中的照片、原理图、设计图、流程图和表格等是否含有涉密内容。坚决删除涉及国家利益安全的涉密科研信息,用非涉密的类似概念代替涉密概念、控制涉密数字的合理取值范围和简化具体工艺设计流程等方法处理。对以上过程中产生涉及涉密科研信息的纸质材料、电子文档等,应按照涉密载体的管理规定进行规范管理。
3.4明确相关管理部门的保密职责
保密管理部门、科技管理部门、研究生管理部门、学院(研究所)等相关单位应重视涉密研究生发表科技论文的保密工作,规范做好论文审批和对外学术交流保密提醒工作,这也是为研究生搭建激发创新灵感和提高创新能力的平台的重要体现。要以弘扬研究生创新精神的宗旨,将指导支持和监督管理相结合,努力营造积极、协调的创新环境。明确区分保密管理部门、科技管理部门、研究生管理部门、学院(研究所)的保密监督管理范围,防止无人管理或者多部门交叉管理而又谁都不真管的现象,消灭“两不管’、“都不管”的盲区,以确保各项保密监督管理措施得到真正落到实处,而不是走形式、设门槛。各单位应保持密切的、及时的联系和沟通,确保职责上不留盲区、工作上不留死角,做到分工不分家,真正做到既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又培养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3.5加强保密监督管理的力度
目前,国内外科技期刊发展迅速,学术交流频繁,研究生可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发表科技论文。比如,如果他们投稿到某一期刊时由于保密问题而被否决,还可以继续投至其他可能接收的期刊,甚至是国外期刊®。加之计算机网络信息高度发达,是当前最普遍、最重要的泄密途径。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下,高校应高度重视对涉密研究生使用计算机的管理,结合涉密研究生的涉密程度进行保密监督,实施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研究生以参与的涉密科研项目为背景撰写论文时,为了使科技论文从撰写到公开发表全过程处于可控的状态下,应严格要求他们在专用涉密计算机上起草论文,按照保密管理规范进行操作,并规定只有经过各级保密审批,认为论文内容不涉密可公开之后,才能同意进一步投稿公开发表或者携带外出参加学术交流活动。
3.6探究涉密研究生科研创新的评价机制
在鼓励涉密研究生注重参与学术交流的同时,高校也应探索如何科学合理、多方位地评价涉密研究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发表科技论文是科研成果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评价指标,但不应是唯一的评价方式。对涉密研究生来说,高校应结合涉密研究生的涉密程度、专业领域和研究背景等实际情况,以保守国家秘密为前提,将重点放在考察研究生掌握基础知识情况、研究思维能力和研究实践水平上,致力研究适于评价涉密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机制和方法。适当调整对涉密研究生毕业的要求,评价方式应该是多样化、具有弹性的,而不是一味地以发表科技论文为唯一衡量标尺,甚至与学位挂钩。美国麻省理工大学除要求博士研究生修够学分,写出符合要求的毕业论文外,仅仅要求博士研究生写出一篇具有发表资格的学术论文即可69。高校可以将涉密研究生的调研报告、读书报告、课程论文和阶段性研究成果报告等代替发表科技论文M。从多方面综合评价涉密研究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发挥评价机制对涉密研究生保守国家秘密和科技创新的积极引导作用,尽可能消除存在失泄密的隐患。同时,高校应加强对实施各种评价方案的失泄密风险进行全面、系统地预测和评估,进一步优化评价方案,并制定相应的保密措施,以维护国家秘密的安全。
4.结语
涉密研究生发表科技论文保密工作是一项动态性的工作,高校保密管理部门、研究生管理部门和科技管理部门等应积极探索研究,建立集科学性、规范性、灵活性于一体的保密管理机制,以应对不断变化着的新情况,促进涉密科研工作顺利开展,努力为国家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国防科技创新人才。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