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会计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会计工作的内容和业务处理日趋复杂,但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中,会计监督弱化现象明显。建立和健全会计监督体系,完善和强化会计监督职能已成为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深化会计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会计监督 弱化 原因对策 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我国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成份日趋多元化,资金渠道不断拓宽,经济活动呈现复杂性和多样性,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会计工作违规违纪现象时有发生,会计监督职能弱化,造成会计工作秩序混乱,阻碍了国家宏观调控和管理的正常进行。为了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会计监督已成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一项重要内容。 一、会计监督的含义 会计监督是指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凭借经授权的特殊地位和职权,依照特定主体制定的各种合法制度,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过程及其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综合地、全面地、连续地、及时地督促,以确保各项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合理性,保障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从而达到提高特定主体工作效益的目的。 二、我国会计监督的现状 我国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生活逐步与国际接轨,逐渐建立起了单位内部监督、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会计监督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现阶段还存在着很多不足,突出表现在:国有资产管理混乱,各种违规违纪现象屡禁不止,造成大量流失;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账目不清、数字不实,存在偷税漏税现象;一些单位伪造、变造会计凭证,编造、谎报会计数据,提供虚假会计报告,从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部分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较低,执业自律意识差,存在无证上岗、违规操作的现象等。 三、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 (一)法制建设滞后,会计监督法律约束机制不全。 这些年来,国家在法制建设上迈出了较大的步伐,一系列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多元化的不断发展,法制建设存在着不少与现实不相适应的地方:法律条款过于原则抽象,无法满足行业管理和改革的需要;行业监管基于过去的管理体制,不能适应加强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管理的要求;不少经济活动缺乏相应的制度来规范,与之配套的机制和办法还未能建立和健全等,会计监督很难适应复杂多样的经济活动。 (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失调,内部会计监督缺乏约束力。 我国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不健全,对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有的单位虽建立了相应的制度,但对制度执行的标准不高,要求不严,贯彻不认真,以致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有的单位根本就缺乏内部监督和控制制度,制度建设亟待加强。其次,会计人员是会计监督的执行主体,虽然《会计法》赋予会计人员监督本单位经济活动的职权,但是会计人员作为监督者并不具备独立地位,用行政权力干涉会计工作的现象时有发生,会计工作根本无法独立行使其监督职能。 (三)国家监督机制不健全,不能形成有效的外部制约作用。 我国的国家监督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国家监督中存在部门多头监督的问题,政府部门之间职能交叉重叠,造成多头监管、多头查处。各种监督的关系不顺、权责不明,遇到事情不能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而且项目设置重复,受部门分割、行业制度的制约,未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影响了国家监督的实际效果和长远效用。 (四)社会监督的执业质量和信誉不高,尚未形成较强的公信力。 当前,我国注册会计师的发展水平不高,基础薄弱,缺乏严格的规范和管理。执业环境欠佳和外部不当干预,使中介机构难以发挥其职能作用,难以做到独立、客观、公正地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评估,既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同时也影响决策部门正确做出经济决策。部分会计、审计等社会中介机构,由于管理体制、人员素质等问题,在执业过程中质量不高,自律意识不强,严重影响了注册会计师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社会监督作用的发挥。 (五)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职业道德观念有待加强。 我国的改革开放加快了会计与国际接轨的进程,现阶段会计人员队伍规模提升较快,但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人才结构不合理,特别是缺乏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所需的复合型会计人才,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有待提高。再者,会计人员的监督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不能端正职业态度,敬业心不强,工作热情不够,积极性不高,不遵守道德规范,更有甚者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从而导致不恰当或错误的会计处理方法,致使会计监督职能未能有效发挥。 四、加强会计监督的措施与对策 (一)加强会计法制建设,完善会计法规制度,为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提供法律保障。 目前,我国已颁布了一系列会计法律法规和实施细则,从而在不同程度提高了《会计法》的可操作性。同时,还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会计制度,满足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需要;明确会计监督、审计监督、财政监督、税务监督等各种监督的执法职责和权限,以实施清晰明了的监督职能;强化一些相关配套法律及相关法规的实施,加快会计法律体系的建设步伐,使会计监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二)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机制,保证监督效果。 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单位内部为保护资产安全完整,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保证经营方针和目标的实现而对经济活动进行组织、制约、考核和调节的机制。《会计法》指出,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是法律赋予的应尽义务,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是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各单位加强内部监督的力度,以国家法律、法规及财经纪律为准绳,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和其他管理活动进行规范和管理,以利于对违法乱纪行为进行揭露和纠正,真实完整地反映单位财务状况,有效防范企业经营风险,保证会计工作和经营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三)加大国家监督力度,明确职责,合理分工。 国家监督主要是指国家有关部门对单位会计工作的监督。我国财政、审计、税务等经济监督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单位外部监督层次,明确各监督部门的权责职能,同时又要积极整合各监督执法部门的力量,采取得力措施,加大惩处力度,把打击会计工作中违法违规行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使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配合协调一致,为会计人员创造良好的会计工作环境。 (四)加强注册会计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社会监督职能。 社会监督是指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根据有关规定,以独立第三者的身份对委托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对依法公开披露的单位会计报告的真实性负法律责任。由于注册会计师队伍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特殊从业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还应有较强的政策观念和职业道德。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会计工作从业人员的管理,建立科学的行业监管模式。同时,还应扩大注册会计师队伍的规模,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业务水平,保证整个社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五)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加强会计职业道德观念建设。 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强化会计监督的根本要求。随着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必须强化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教育,加强会计知识和相关财经法规的宣传和学习,并把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渗透到专业学习内容之中,同时进一步强化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使会计人员树立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诚信意识,并且要在职业实践活动中,注重职业道德的学习和提高,加强舆论引导,从各种渠道杜绝不道德行为和违法行为的发生,严格按照财经法规、会计制度的工作规范要求开展财会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2]安亚人,宋英慧.审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张炳君等.新编经济法.山西经济出版社,2007. [4]李海波.新编会计学原理—基础会计.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 [5]李晶.如何加强企业内部会计监督.会计论文网.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