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网络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深入,网上银行业务已经越来越被民众所接受,而如何能够利用网络的便利性和广泛性将银行业务进一步推广,成为银行发展中一个重点研究的问题。文章以此为出发点,对网上银行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分析了我国网上银行的现状,并对我国网上银行的创新性进行了简要的论述,从创新的措施上对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网上银行;金融;网络;创新 1995年世界上第一家新型的网络银行—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ecurity First Network Bank (SFNB))成立。具有三百多年历史的银行业迎来了崭新的互联网时代。1996年,中国银行建立了银行网站,是国内银行网上的先行者。进入21世纪,网络经济席卷全球,作为国民经济核心部门的银行业不可避免的融入了网络经济的大潮。网上银行日益成为各商业银行吸引客户,营销产品,占领市场的有效途径。如何拓展网上银行业务,不断推陈出新吸引客户,将传统的银行服务与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相互结合,吸引了众多专家和从业者不断研究与实践。 一、网上银行概述 网上银行包含两层次的含义,一个是机构的概念,指通过信息网络开办业务的银行;另一个是业务的概念,指银行通过信息网络提供的金融服务,包括传统银行业务和因信息技术应用带来的新兴业务。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们提及的网上银行,更多的是第二个层次的概念,即网上银行服务的概念。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2003年7月的《跨境电子银行业务的管理和监督》将电子银行(electronic banking or e-banking)或网络银行(internet banking)定义为“一般是指通过电子渠道(electronic channels)提供零售小额产品和服务,以及提供大额电子支付和其他批发银行服务”。
www.pingyin.cn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的网上银行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1.银行积极设立网站,建设网上银行业务。目前所有银行都已经设立了银行网站,且更加积极的投入网上银行业务建设。 2.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网上银行领域,竞争更加激励。目前,获准在中国内地开办网上银行业务的外资银行包括汇丰银行、东亚银行、渣打银行、恒生银行、花旗银行等。外资银行网上银行的开通,吸引了大批高端优质客户,一定程度上导致国内优质客户的流失。 3.网上银行客户数和交易金额迅速增长,业务覆盖全国主要大中城市。在银行数据集中的大背景下,网上银行整合了地域服务的特点,更利于客户跨地域使用网上银行。 4.网上银行业务种类、服务品种迅速增多。2000 年以前,我国银行网上服务单一,银行仅提供信息类服务。但目前,交易类业务已经成为网上银行服务的主要内容,提供的服务包括户查询、转账汇款、缴费支付、信用卡、个人贷款、投资理财(基金、黄金、外汇)等传统服务,以及利用电子渠道服务优势提供的网上银行特色服务,部分银行已经开始试办网上小额质押贷款、住房按揭贷款等授信业务,而且网上银行业务还在不断的丰富。 5.网上银行日益重视品牌战略,出现了名牌网站和名牌产品。中国工商银行“金融@家”、中国建设银行的“e路通”、招商银行“一网通”等都深得用户的认可,市场表现优异。 6.网上银行业务逐渐向产业链下游渗透。网上银行不仅仅提供银行传统业务,联合产业链下游厂商和服务商为用户提供服务的趋势已逐渐明晰。如联合商户提供网上商城服务、为第三方支付商提供网络交易的支付接口,呈现出产业链不断整合的趋势。 7.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3G网络技术和智能移动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快速发展,网上银行逐步向移动互联网领域发展。据了解,招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多家网上银行纷纷推出支持智能终端(如iphone、iPad)的网上银行客户端软件,深受广大用户的喜爱。 三、我国网上银行创新分析 网上银行的创新应与网络经济相结合,发挥网络的优势,不断提高网上银行的活力。发挥网络特点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将网络相关优势领域(如: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与银行业务相结合,同时不断融合各类型网络交易渠道。结合中国网上银行发展特点,倡导科技创新、以用户为中心的创新、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创新以及交易渠道整合的创新。 1.技术创新是网上银行发展的基础 在网上银行信息系统建设中,应建立有效的容错机制,消除单点故障,网络设备和服务器设备建立集群,考虑均衡负载,为用户提供高可用的基础设施环境。同时,重点关注客户端安全认证技术,在使用USBKey等传统客户端安全认证方式的基础上引入指纹识别技术和短信动态交易码等创新性认证技术。Web2.0技术的成熟和广泛应用使其在网上银行的应用前景得到了商业银行的广泛认可。Web2.0是互联网应用指导思想的革新,全面融入了客户的参与,使网上银行不再仅仅局限于提供交易,而成为以用户为中心的网上平台,为终端用户提供良好的客户体验。 2.以客户为中心创新网上银行 银行的生存之道是为客户提供满意的金融服务,因此以客户为中心的创新是银行业发展的根本原则,也是网上银行创新的目标。以客户为中心的创新应积极引入“用户可用性测试”提升客户的参与和体验;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细分客户,实践中,中国工商银行贵宾网银标志着网上银行已经进入客户细分时代;倡导“微博营销”,作为新兴网络营销手段,可以提高营销效率,拉近网上银行与客户的距离。这些都是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转型。 3. 网上银行与电子商务相结合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全球管理咨询机构麦肯锡公司在最新报告中表示,中国的4.57亿网民正在迅速成为网络营销的主要目标受众。如此大的市场势必将加速电子商务、网上支付等交易方式的跨越式发展,也为网上银行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和机遇。电子商务作为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统一,从根本上离不开银行网上支付业务。因此,银行业同步实现电子商务化是发展电子商务的客观要求。此外,由于网上直接交易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第三方支付平台应运而生。第三方支付与网上银行具有互补性,网上银行应积极寻求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合作,并努力发挥自身金融优势逐步打造网上银行自有支付品牌。 4.网上银行的交易渠道创新 随着网上银行的发展,为了迎合客户的需求,适应市场变化,应在交易渠道创新方面有所思考。国内各家银行都已有了自己的网上银行,客户是多家银行的持卡人。如何实现各家银行网银整合,为用户提供“一点接入、多点对接”的服务平台是交易渠道整合的一个崭新课题。超级网银的诞生是整合网上银行交易渠道的突破性创新。其次,网上银行具有开放性,客户界面友好,可扩展性强等优点,具有整合ATM、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多种电子交易渠道的优势。第三,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加上以iPhone,iPad为代表的智能移动终端迅速普及,移动互联网正在成为网上银行目标用户的优先网络选择。网上银行应积极拓展移动互联网银行服务,将移动终端变成真正的移动银行。 五、支持我国网上银行持续创新的相关举措 中国基于网上银行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才刚刚开始,不断完善相关措施有助于网上银行持续创新。 1.完善相关法规建设:自我国网上银行诞生以来,国内颁布了《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2001年6月颁布),《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2005年10月颁布),《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指引》(2006年1月颁布),《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2006年1月颁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2010年6月颁布)等法规,但仍不能满足网上金融业务蓬勃发展的需要。由于传统法律对网上银行缺乏规范或者传统法律规范与网络银行现有运行要求相冲突导致网上银行面临法律风险。当网上交易各方没有遵守有关权利义务的规定发生纠纷时,双方当事人的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能够维护网上银行各方参与者的权益,为广大银行客户参与网上银行业务建立信心,是推动网上银行持续创新的法律保障。 2.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10年12月,中国互联网用户达到4.57亿。但全国互联网平均连接速度仅为100.9 KB/s,远低于全球平均连接速度(230.4 KB/s)。为积极应对互联网应用的快速发展,国内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还应进一步加强。 3. 积极宣传,培养用户良好的上网习惯:互联网使用安全是网上银行用户最担心的问题。商业银行除了积极建设网上银行安全防护措施,还应主动承担责任,培养用户建立良好的上网习惯,通过多种方式引导用户安全、正确的使用网上银行。 4. 做好市场营销,以创新赢得市场:网上银行作为银行业务的一部分,为银行营销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是各银行发掘和吸引客户的重要手段。做好市场营销,提供差别化的服务,将线上与下线营销有机结合是网上银行发展的有效策略,在品牌力量的感召下扩大网上银行的影响力。 六、我国网上银行创新发展展望 为银行获取更丰厚的利润是网上银行不断创新的动因所在。互联网发展和网上银行相关数据显示,未来我国网上银行的发展必将成为国内各商业银行竞争的核心领域,而且随着商业银行对网上银行优势的再认识,各银行将逐步调整网上银行在商业银行体系中的地位,由渠道性地位提升至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的高度,进一步提高网上银行的盈利能力,提升网上银行在银行业的贡献度。 参考文献: 孙森.网络银行-第二版.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年版 陈进,崔金红.电子金融概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张素华,网络银行风险监管法律问题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9页 卫东.商业银行开展第三方支付的研究.现代商业银行导刊,2010,7 :53~57 李明富,王宏.网银创新因定位而变.金融电子化,2009,4 :15~18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27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CFCA发布2010中国电子银行调查报告,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