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美国金融危机发生前的金融市场上,金融产品以市场广泛认可的公允价值模式定价,然而一夜之间公允价值成为了造成金融危机的“元凶”之一。公允价值计量是否与金融危机存在必然的相关性,成为了金融界与会计界在危机拯救中的一个争议热点,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金融危机;公允价值 影响与反思 一、问题的提出 2007年4月,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标志着次贷危机正式爆发。其后美国金融危机愈演愈烈,波及世界各地,根据IMF2008年4月发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次贷危机的总损失接近一万亿美元。全球理论界、金融界以及众多媒体对本次危机的成因进行了众多分析,其中从会计角度对本次金融危机的影响,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讨论成为争议的焦点。根据SFAS157号,要求对所有金融工具按照市值计价。当危机来临时,整个金融体系的资产就会陷入循环性大跌的怪圈中:金融工具市场价格大跌导致金融机构计提减值,进而导致核减资本金,而核减资本金又导致金融机构计提减值,导致所有者大量抛售,市场价格陷入进一步下跌的恶性循环当中。在金融危机众多分析与指责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否是此次金融危机的加剧因素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二、公允价值与金融危机 (一)什么是公允价值 美国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计量日市场参与者之间在有序的市场交易中,出售资产所获得的价格或清偿债务所出的价格;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定义是,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在公平交易中,交易双方应当是持续经营企业,不打算或不需要进行清算、重大缩减经营规模,或在不利条件下仍进行交易。 (二)美国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计量的作用机制 美国的新准则对大多数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要求按照公允价值进行初始确认和计量,并按照相关的规定披露。在次贷危机中的一些资产证券化产品如ABS(资产支持证券)、MBS(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CDO(抵押债务债券)等次债产品应用了这一规定下的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在市场大跌和市场功能缺失的时候,金融机构对金融资产按市价减计,形成了企业账面亏损和资本充足率下降,此时由于债务人现金流量恶化,投资人恐慌性抛售导致公允价值急剧下跌,从而使可收回金额远低于账面价值,企业不得不计提大量减值准备,加剧亏损,进而促进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加大力度抛售现有资产。低价抛售资产除带来直接损失外,剩余资产又不得不因市价下跌进一步计提减值而进入交易价格持续下跌的恶性循环中。 在此次次贷危机中,证券行业难以全面满足这些条件结构产品账面价值处理规定,即公允价值核算要求只能按当前市值计价,不能按购入成本计价结构产品投资,同时由于缺乏合格的会计从业人员,在市场剧烈震荡的条件下,会计人员无法做到用恰当的折现方法,缺乏成熟的估值模型和规范的业务流程。这样市值与购入成本价差构成了证券公司亏损,而公允价值的计量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盈亏波动,在这样长期的市场作用机制下激化了次贷危机,而由此带来的金融危机的蔓延即是对公允价值计量的一个挑战,也是自由经济市场双刃剑的典型实例。 (三)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的几点基本认识 首先,公允价值计量只是一种计量工具,它并不是金融危机的本质原因。公允价值只是将企业经营情况如实反映出来,并且将市场波动的动态影响尽可能地捕获和扫描下来,这决定了公允价值必然会反映市场的波动。 其次,公允价值在其假设基础不成立的情况下,有失公允。根据公允价值的定义,公允价值计量方式是建立在市场活跃而有秩序的假设基础上,但本次金融危机表明这一假设并非永远成立。在非有效市场下,公允价值会计方法可能会得出与长期基本面和所考虑风险不相符的估值,对危机起了一定的推波助澜效应。 三、金融危机对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启示 1. 活跃的市场只是公平市场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公允价值的第一层次,是以市场价格作为判断资产和负债价值的,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对符合条件的市场进行明确限定,即什么样的市场是公平市场,危机前仅以交易是否活跃作为唯一判断标准。活跃的市场只是公平市场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公平市场至少还应包括每一产品都应有众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每一项产品和服务都应是同质的,交易双方信息充分对称,市场的进入和退出没有成本。 2. 重视特定主体的信息 在金融危机下市场流动性不足时,投资者非理性的出售金融产品,造成市场资产价格与价值出现严重偏差时,此时基于市场上的数据往往不能反映出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在这一情况下,利用特定主体的信息得出的公允价值会比利用市场上数据得出的公允价值会更加公允。另外由于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可能存在不同的符合公平市场条件的价格,为了避免管理层出于自身利益动机进行选择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此时应由外部独立的资产评估机构于每一会计期间发表某地区公允价值的权威文件作为计量的依据。 3. 增加公允价值信息的披露 在日趋复杂的经济社会中,公允价值试图把复杂的经济业务转变为一个公允的值是十分困难的,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仅仅披露公允价值的数值是不够的,还要披露该项资产的潜在风险、估价的方法与市场价格的波动性等因素,必须说明公允价值是通过活跃市场报价确定、还是采用计价技术估算得出。 参考文献:[1]葛家澍.会计计量属性的探讨——市场价格、历史成本、现行成本与公允价值[J].会计研究,2006(8),3-6.[2]美国金融危机中对公允价值会计问题的争论[OL].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2008-10-09.[3]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234-259.[4]辛乔利,孙兆东.次贷危机[M].中国经济出版社.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