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课程改革,经济学专业课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4-03-30 08:36:45 归属于经济论文 本文已影响536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应用型本科教育既注重学生系统坚实的基础理论学习,又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应用型本科人才区别于其他本科人才最大的特点是毕业后能迅速适应职业的要求。“西方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为经济管理类的后续专业课奠定基础。过去适合于研究型本科院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显然不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应用型院校的“西方经济学”教学应有所突破和创新,应体现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思路。文章在分析目前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笔者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应用型高校“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

  1.“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1教学内容庞杂

  “西方经济学”源于西方,是关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两百多年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始于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的问世。由于经济思想和学说受历史、社会、阶级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因而经济学研究的内容也随着历史时代发展而发生变化。经济学历经200多年的发展,产生了众多的经济学派,不同学派就各类经济现象及经济问题,给予了自己的解释和解决方案,形成了丰富而经典的经济学理论,理论体系庞杂,相关理论之间相互递进、演化、发展等,关系复杂,甚至彼此之间还存在矛盾。正是这种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态势,使得西方经济学融理论的复杂性和发展性于一体,融表述多样性和实践多变性于一体。因此将所有“西方经济学”的内容安排在有限的课时内讲清讲透是不现实的,据了解在目前本科“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盲目追求教学内容的全与深而忽视学生的基础及专业需要等问题,使学生普遍感到“西方经济学”内容庞杂、理论深奥,学习过程枯燥,初学者消化困难,大大地影响了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因此,结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生未来工作的实际需要以及他们的接受能力来整合优化教学内容,提供给学生一个清晰明了的现代经济学理论构建,建立一个模块式教学体系,势在必行。

  1.2教学方法单一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课程,它理论性强且深奥难懂,既有缜密的逻辑推理又有严格的数学模型解析。基于“西方经济学”上述特点,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将讲授理论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为了让学生理解理论的来龙去脉形成经济思维,教学中不惜花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运用复杂的数学公式、数学实证、图形等去推导理论,满堂灌理论,忽略了理论联系实际,滋生了学生厌学的情绪。教学中,教学技巧不足,以教师的“教”为主,忽视学生主动参与的重要性。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课堂上教师是主角,以讲解为主,学生是配角,以记笔记为主。这种授课方式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播上,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忽视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显然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相违背。

  1.3理论与实践脱节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运行规律,它来源于经济生活实践,又用于指导实践,它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我们生活中,可谓生活处处皆经济。显然一方面西方经济学的学习不像计算机和会计学等技能课程那样,效果显而易见。另一方面西方经济学理论抽象深奥,且涉及很多数学公式和图形等。正是基于这些特点,导致现阶段的西方经济学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活动”的倾向。例如对于均衡价格知识的讲解,往往停留于书本中供需定价模型的分析与讲解,缺乏引导学生运用该模型去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价格变动;习惯课堂上通过供需图从理论上分析价格管制的利与弊,而缺乏引导学生灵活地将价格管制运用于实践。导致课程结束后所学的多数西方经济学理论知识对学生来说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需求、供给、弹性、边际等概念仍然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因此在学生中形成了西方经济学无用的错觉。

  2.应用型本科“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2.1应用型本科“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西方经济学”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其教改的核心问题是通过改革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能灵活运用理论指导实践,最终将所学转化为所用,力求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优秀的实践者和创造者。本课程教学改革秉承“以应用为目的,服务专业为导向”的先进理念,以培养经济学思维为核心,以提升职业发展能力为主线,通过明确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完善考核体系,对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进行探索研究,力图摸索出“教学做体化的有效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和探索性,从而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2.2应用型本科“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2.2.1以应用为目的设置教学目标

  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于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研究型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它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可以定位于培养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精神于一体的专业化人才。我们生活中无时无刻不面临着经济问题的取舍,懂得经济学基本理论是新时代对高等学子的新要求。基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对于应用型本科“西方经济学”教学应与之相适应,课程主要介绍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课程学习应围绕经济学基本原理、经济学分析方法和经济理论实施等内容展开。课程教学目标应以理论应用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经济思维为核心。旨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系统地掌握经济学基础理论,更好地利用理论工具理解生活中的经济现象,从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引导学生理性处理日后生活和工作的经济问题,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又是课程体系的领航者,从而为更好地学习经管类其他专业课奠定坚实的基础。

  2.2.2基于学以致用安排教学内容

  “西方经济学”课程内容与社会实际联系紧密,学好“西方经济学”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教学中课程体系可选择以萨缪尔森的“现代主流经济学”为框架,课程内容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侧重理论教学,主要引导学生形成经济思维,宏观经济则以理论为辅,结合经济政策、时事热点引导学生理解宏观经济问题。授课中,教师应针对应用型本科专业的特点,在适当加深理论推理难度的基础上,注重理论的时滞效应,将经济学最新发展动态及理论成果引入课堂,引导学生积极关注学科专业的前沿知识、前沿领域的发展动态,培养学生对新知识和新经济形势的敏感度。例如授课教师可以将公共选择、不完全契约、拍卖理论、有限理性、不对称信息、产业结构、道德风险、逆向选择、长尾巴理论等前沿理论有针对性的向不同专业侧重介绍。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展现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充分激发学生从现实出发思考探索未知世界的动机,并增强其理论运用的能力。在讲述概念、定理、模型时,切忌从理论到理论,要注重理论与现实生活、企业和居民的行为、新闻事件、经济政策的联系,力求深入浅出。课后引导学生阅读各种学术专著、学术期刊,浏览财经网站和经济论坛,关注经济学家微博、微信等,从而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得到提升,为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2.2.3遵循认知规律创新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逐渐暴露,已经不再适应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为了强化应用技能,培养应用型人才,应该基于认知规律创新教学模式。人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总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因此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感知、动作--表象--概念、符号”来组织教学,实施“激发兴趣--感性了解--理性认识--感性接触--理论运用”的五步教学模式。授课教师课前精心备课,找准每个知识点与现实联系的突破口,以生活、生产中的鲜活实例为血肉,在经济学和现实生活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先让学生在感知经济现象的过程中,建立牢固而清晰的印象,从而逐步认识到经济规律的存在,再引入经济实例并引导学生试着运用理论分析。

  2.2.4突出学生主体丰富教学方法

  “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应遵循“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启发”的原则,突出学生主体,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教学对象的层次来选择多样化的灵活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主要形式如下:

  (1)经济热点探讨。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新时代的学生广博地涉猎经济信息的技能必不可少。为了培养学生与时俱进地获取经济元素的习惯,授课教师可以在课前创设以经济热点为主题的小组报告环节,可以充实落实学生关注国内外经济报道、经济资讯的任务。课程期间将学生进行分组,4-6人为一组,每个小组完成一次经济热点报告,选题分为自选和指定两种,报告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制作PPT进行辅助展示,要求结合所学知识来点评经济热点。教学中通过经济热点探讨一方面可以拓展学生的经济视野,让学生感受经济理论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兴趣;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收集信息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任务驱动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是一种能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学中任务的设计是关键,一方面要保证任务的可操作性,选择任务操作性强的知识点进行任务设计。如:“运用生产者理论做出厂商安排生产的理智决策”,通过“任务布置--任务分析--知识讲解--任务实施--反馈总结”过程来完成工作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要保证任务的针对性,即任务设计时要针对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的学情,做到因材施教。如:供求理论讲解时,以“预测政府不同调控政策下房价走势”,“预测汽油价格波动下汽车市场行情”等社会热点问题设置任务。

  (3)情境教学法。曾经有教育心理学家研究得出:多种感官并用学习效率最高,视听并用参与其中的理解记忆率,远远大于光看、光听的记忆率。通过模拟创设一定的情境来辅助分析深奥难懂的理论,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在参与中收获,切实体验经济思维的快乐,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充分调动学生课堂上主观能动性。如讲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时,通过创设“可乐大比拼”的情境,动员学生在竞技情境中发现理论,体会和感悟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存在,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学习并更好地掌握知识。

  (4)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在经济理论的分析应用中非常有效且常见。它往往以案例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从经典案例导入深奥的经济学理论,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提炼蕴藏在这些案例中的理论,巩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且培养了学生运用理论分析经济现象能力。如在“弹性理论”中在讲完“需求价格弹性”知识之后,通过“票价的学问机票越提前预订越便宜,电影票越提前购买越贵”这一案例进行现场讨论,让学生明白弹性在营销中的运用,从而活用价格策略。选择案例时应全面切忌偏颇,符合经济规律的成功案例和违背经济规律的失败教训都应纳入课堂,教学中正反案例的引入有利于学生更客观地认识经济现象。

  (5)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是在特定环境下积极地调动参与人的思维,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的积累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求得的大量方案中探寻最佳的解决方法。一个好的“头脑风暴法”需要从对问题的准确阐明开始。因此,在头脑风暴前确定一个目标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第一步,必须使学生明确通过这次讨论解决什么问题,同时不能设置限制条件,尽可能放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一切可行的方案。往往议题明确的程度和方案产生的速度成正比,议题越具体学生思维速度越快,议题越抽象思维速度放缓但是方案的创造性随之增强。例如在均衡价格应用中,可以设置“最低工资与基药限价的利弊之我见”的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和协同性的学习能力,各抒己见,在不同观点的碰撞中收获巩固知识。

  2.2.5以能力为本位建立考核体系

  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教学质量及学习目标的实现。传统的“西方经济学”考核方式主要是通过期末考试对教学效果和对学生掌握知识程度来进行综合检验,但仅仅依靠期末考试有其弊端,主要问题在于一些学生平时不努力,在期末阶段突击复习,应付考试。“西方经济学”课程考核也应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课程的考核中既要注重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要体现“以能为本”的培养目标,关注考核学生经济学理论知识运用的技能。“西方经济学”课程拟从平时、实践、期末三个环节实施过程化考核。在平时和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章节给学生布置思考题,不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学术讨论,并让学生围绕讨论写出小论文,这样,既锻炼了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又减轻期末考试的压力,不再通过死记硬背来完成期末考试。平时成绩应包括出勤、课堂表现、个人作业、小测试、小论文等形式,同时占最终成绩的一定比例。并对期末考试的内容进行调整,加大综合实务分析题的比重,增加开放性和应用性的题目,侧重考评学生的分析经济问题能力。

  3.总结

  总之,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开设的“西方经济学”课程立足点应落实在“应用”两字上,在上述举措改革基础上日后还需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各项应用能力的提升,真正让学生掌握经济思维,为日后生活和工作所用。

  鲁朝云\广州工商学院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经济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