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环境的创设(科学与环境教育)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1-20 01:24:22 归属于林业论文 本文已影响364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学校开展环境科学教育,是当代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和客观需要。保护和改善环境,提高全民族的环境与发展意识是我国环境工作和现代物质文明建设的奋斗目标之一,也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就如何在科学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渗透环境知识,把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教学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进行了一些常识性的思考与探究。

国家教委颁布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课程计划》中明确规定:“科学应重视进行环境教育”。目前,使用的《科学》教材,无论从教学内容,还是从编排体系都突出了环境知识的有关内容,如七年级教材中的“地球与宇宙”“对环境的观察”;

八年级的“生活中的水”,九年级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等,处处渗透了环境知识与环境保护的内容。在目前初中没有专门开设环境课的情况下,通过《科学》这门学科向学生渗透环境知识,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是一个既不加重学生负担,又能适当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两全其美的举措。

  一、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中学科学教材中,关于环境知识与环保教育的内容很多,怎样把这些相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就应做到适时,适当。比如,在学习“空气”这节内容时,既要重视空气成份知识的教学,又要是学生认识空气污染的危害性,了解大气与地球相互依存的关系,以及如何防止大气污染,人类该做些什么,在学习物质燃烧的有关内容时,有这样几个化学反应:

  CO是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SO2的排放易形成酸雨,CO2虽然无毒,但却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但过量的排放在空气中,容易造成温室效应,重视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其实,在科学教材中,涉及环境知识的内容非常多,不仅在化学知识里所包含的化学污染有“三废”,在光和电的知识部分还有光污染和电磁波辐射等,通过这些教材内容的学习,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是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不仅仅是环境污染方面,而是包括整个生态系统的问题。

  二、结合实验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其中所包含的大部分规律和定理都是通过科学实验得到的或者验证过。在教材中,化学知识的部分安排了许多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如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性质、制取和用途等实验。因此,在化学的课堂教学和实验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在化学试验中渗透环境意识的教育更直观生动,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通常一个化学实验过程中的细节就能体现环保意识,关键是教师能够合理地挖掘出来,再把它传递给学生。化学实验必定会涉及到有害、有毒的物质,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中的污染物主要来自化学实验。因此,在实验的过程中,怎么才能获得最好的实验效果却只需要用最少的实验药品,最大限度减少产生的有毒物质。

教师不仅要从节约资源这方面来教育学生如何进行环保,更要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认识环境保护,例如,在制取氢气和二氧化碳的试验中,尽量控制硫酸或盐酸的用量,让锌和石灰石过量,这样可尽量减少废物中酸的含量,而剩余的锌和石灰石可以回收再利用,循环利用对于环境保护是很重要的,就像现在生活中的塑料袋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可以循环利用的环保袋。

垃圾回收,已经是现在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措施。又如,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采用玻璃管反应,将剩余气体点燃,防止有毒的一氧化碳排放到室内,造成空气污染,在这实验过程中进行环保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养成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保护环境,造福人类的高尚品德。

  三、开展活动形成学生的环保意识

  要真正地将环境教育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仅靠课堂教育的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借助其它媒体,利用课外时间共同辅助完成。例如,学校与环保部门挂钩,组织学生开展环境科学实验,开展社会环境调查,参与社会各种环保宣传活动,创办校园教育园地,举办知识讲座、演讲征文竞赛、学习动植物的养殖等。

  当然,开展课外活动,不必追求面面俱到,应当根据不同地方、不同学校的环境、仪器设备、实验条件及教师本身的专长,选择一两个项目,长期坚持下去,力争搞出特色,并且起到以点带面的典型作用。如有的学校开展的红领巾监测站,对大气、噪声进行监测的活动;还有些学校组织生物活动兴趣小组,开辟红领巾种植园,将种植珍稀植物作为长期活动项目等。

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又一课题,没有具体的教法可遵循,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因此,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在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上,遇到一定的困难,加之从事教学的教师分散于各学校,因此,建议通过相对集中的教研活动,组织起来进行教学研究。

通过集体备课、公开课、观摩课等活动,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要求备课中体现环境教育内容,授课中有目的地渗透,力争通过我们的努力,使环境教育真正成为面向21世纪的现代教育。

  四、认识环境保护的系统性、长期性与艰巨性

环境污染包括工业生产中的“三废”,还包括噪声污染,电磁波辐射和化学烟雾及光污染等方面。环境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如何使整个生态系统处于平衡,是摆在人类面前的一项十分艰巨而又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全人类坚持不懈地努力。

在科学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对青少年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是切实可行的,而且是行之有效的。坚持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善待环境,善待地球,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是全人类的共同职责,需要我们特别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长期不懈的努力。

  作者:唐毓敏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 2010年5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林业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