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的应用方法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1-11-12 17:30:14 归属于历史论文 本文已影响62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lunwen.net.cn

  摘要:让教学走向学生的实际生活,是目前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因此,基于新课改背景下,实现生活化教学是高中历史教学的必然选择,也是其实现教学创新的突破口和归宿。但是目前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为此,本文将从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出发,重点探究教学理念的应用原则,并结合实际案例探究具体的应用方法,旨在实现教学的目标,让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学会生活。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理念;高中历史;问题;应用原则;方法

  教学内容与生活、社会紧密联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态度,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还能促使学生养成有利于终身发展的知识技能。但就目前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理念的认识不够深刻、透彻;无法准确地挖掘出生活化教学的内容。这些问题都将影响高中历史教学实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高中历史实现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在新课改实施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价值不仅要体现在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收获上,还需要让学生拥有学习的态度和方法,能够运用历史的角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发展关系,从而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可见,高中历史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今后的人生开辟一条可持续的道路,而实现生活化教学,不但能够适宜时代的趋势和要求,还能推动新课改的发展。

  (一)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内容既涉及了人类的过去,又突出了与现实社会之间的关系,而生活化教学正好是将过去与现实联系起来的一种教学手段,能充分地发挥出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高中历史学科相比其他学科在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培养上更具有优势,是其他科目无法替代的。因此,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精神境界的提升。例如,通过生活素材引导学生切身体会古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在不同环境下,人们存在的差异化、工具的演变等等内容,以此强化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人类精神的理解,从而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人文素养的形成。

  (二)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有推动作用

  大部分高中生不喜欢历史学科的原因在于:课程本身的枯燥乏味;教师教学方法的无趣古板。历史课程蕴含的内容甚广,理应充满无限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但是为何学生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和兴趣十分低下呢?笔者认为,这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有着密切联系。一直以来,教师都将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让学生对历史背景、现实意义等内容进行记忆,忽略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衔接,不仅难以达到加深学生知识记忆的效果,还会打消学生学习兴趣,最终影响了教学的效果。而生活化教学的实现,需要教师通过有效的方法,建立起历史知识与生活实际、社会之间的联系,使历史教学内容得以丰富化。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还能使知识的记忆难度降低,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进行记忆。例如,教师可以借助生活场景的图片呈现教学内容,以此唤醒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保持主动性和兴趣性。

  (三)对课堂学习形式的转变有促进作用

  传统死记硬背的课堂学习形式,不仅扼杀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还形成了课堂被动“教与学”的局面,给学生思维自主性的体现造成阻碍。这与新课程的要求严重不符,结合学生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让学生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是新课改一再强调的内容。所以,利用生活化教学,激发出学生对历史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高中历史教学必须要达成的一项目标。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学习形式发生本质上的变化,形成主动获取知识,并对知识内容进行深入学习的学习态度和习惯,进而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持续发展。

  二、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指既要立足于高中历史教学的规律,也要切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一是要遵循历史的真实性。历史学习一定是建立在某个历史事实上的,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所以不能凭空捏造不实际的生活化内容,这样不但达不到历史教学的最终目标,还会阻碍学生历史认知能力的提升。因此,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要结合历史的真实性。二是要结合学生的真实情况。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构建都是不同的,对历史事件的自我理解和体会也具有明显的差距,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二)开放性原则高中生相比初中生而言,其情感认知逐步完善和稳定,对于历史事件的情感态度会存在差异性,而想要发展学生的独特个性,历史教学必须遵守开放性原则,让学生有更多的发展和选择的空间。“开放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一是教学目标要具有开放性,能够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出多层面的教学目标,如历史阅读能力、历史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目标;二是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学生可以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模块进行学习,以此体现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原则;第三,教学评价要具有开放性,评价不能总是以教师为主体,而是要确保评价的科学性,设立更多的评价内容和标准。(三)实效性原则,生活化教学理念实施的主要目的,是促使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贴切,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得到历史素养的发展。如果教学过程中只是为了引入生活化内容,过多地展示生活中的图片和视频,不仅无法达成教学的实际目的,还会阻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实施一定要遵守实效性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生活化教学的真正作用。

  三、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设计生活化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也是教学效果检测的主要标尺。因此,想要将生活化教学理念运用到实际,设计相应的教学目标是第一步。首先,教师需要结合新课标的要求,立足于教材,呈现出合理的教学内容;其次,了解并掌握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促使学生发挥自身的实践能力;最后,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密切感受历史知识。例如,在教学《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时,首先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1.你听说过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吗?2.你知道两个时期的代表性遗址是什么吗?3.你知道该时期下人们分布的特点,以及生产生活的方式吗?根据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分析,进而设计出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层面的教学目标:知道中国境内有哪些石器时代的代表性遗址,掌握该时代下人们的生活特点;2.过程与方法层面的教学目标:以谈话的形式引入该节教学的内容,同时通过提问、史料阅读等方式,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并结合知识框架图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记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的教学目标: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等文献信息体会早期国家的起源特征,通过母系氏族社会变化等知识的讲述,让学生认识到文明的发展。

  (二)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课程在改革后,特别重视课程内容与社会、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主要目的是唤醒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也应当结合教材内容,充分利用其中具有生活化特点的内容,以此实现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例如,在教学《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时,其中最具有文化发展特质的有:书法、诗歌等等,所以笔者在教学时,设计了以下环节:1.为学生播放《西游记》的相关图片,并对学生进行提问:请大家结合自己对《西游记》的理解,谈一谈孙悟空身上的儒释道的印记;2.通过多媒体播放《短歌行》的音频,并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流露的情感,紧接着,依次播放《将进酒》《兰亭序》等诗歌音频,以此让学生体会诗歌中流露出来的自信、多元的文化特点;3.出示《洛神赋图》,以及其他著名的代表画作,让学生体会古代画技的高超,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隋唐文化特点的理解和把握。通过这些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的图片和文字信息进行知识的讲解,不但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潜力,还能让学生将已有的知识经验运用到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

  通过对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理解,教师除了要完成知识传授的义务,还要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促使学生在合理的教学情境中进行主动、积极的学习和探究。因此,教师需要借助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促使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得到充分落实和实践。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笔者认为情境教学法是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并且情境的创设有很多种途径,能够结合教学需要发挥出最大的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创设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情境。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且富有生活气息的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将自身的学习、成长经验充分地利用起来,帮助学生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例如,《古代世界的奴隶制帝国》教学时,可以为学生播放《世界文明古国》的地图,让学生画出四大古国的地理位置,并询问学生:“你们知道为什么这四个地方是孕育文明的古国呢?”以此给予学生直观的提示,促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探索的欲望,为后面教学做铺垫。2.创设与生活结合的实践情境。让学生参与生活化的实践情境,能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将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地利用起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够让学生在获得历史知识的同时,得到适应能力的提升,对学生今后更好地融入社会打下实践基础。例如,学习完科举制相关内容之后,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是否可以继续执行科举制,并说明理由。这样的情境设计,能够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历史学习中,并对现实生活进行充分分析,探究科举制的优缺点,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科举制意义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牛利化.“回归生活世界”思潮的教育学省察[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2]郭元祥.生活与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基础教育论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雷江伟 单位:崇信县第一中学

中国论文网-lunwen.net.cn
返回历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