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温的一生深度评价,桓温最后结局怎么样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4-01-29 19:40:47 归属于历史论文 本文已影响482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今天中国论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论文查重、论文范文、硕博论文库、论文写作格式等内容。

对于桓温的评价,功过参半。史家见仁见智,议论大不相同。忠奸之论大相径庭。桓温自己也说:

Www.XunZiYuan.com

“大丈夫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桓温以他文武奇才、豪迈气魄,收扩疆土。特别是观兵河洛、威震三辅,扬名海内。然问鼎神器、觊觎皇位,留下了许多是是非非供后人评说!

桓温(312年-373年),字元子(一作符子),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龙亢镇)人。东汉名儒桓荣之后,宣城内史桓彝长子。东晋明帝司马绍的驸马(女婿)。桓温是东晋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权臣,谯国桓氏代表人物。

桓温刚出生不久,太原名士、大将军温峤前来贺喜,说:“这孩子将来是个英雄人物啊”!桓温的父亲桓彝就将他取名为桓温。名士刘惔(dàn)后来也说:“桓温眼睛像紫石棱,胡须像刺猬毛,是孙权、司马懿那样的人啊”!桓温少有大志,向往刘琨、陶侃的故事。咸和三年(328年),桓温15岁那年,他的父亲桓彝在“苏峻之乱”中被叛军将领韩晃杀害,泾县县令江播也曾参与这次谋划。桓家生活重担就落在桓温稚嫩的肩膀上,有一次,他的母亲病得厉害,药方需要羊肉做引子,家里连温饱都是问题,哪能再有买羊肉钱财呢?只好将最小的弟弟卖给卖羊肉的才换回来一点羊肉。这件事对他刺激很大,生活的艰辛让他刻骨铭心。因此,桓温枕戈泣血,恨极了杀害父亲的仇人,发誓必报父仇。桓温白天拼命干活挣钱,养活家人,晚上跟人习武。无论刮风下雨、酷热寒冷,就这样坚持了三年多。

韩晃已经去世了,他没有办法报仇!咸和六年(331年),江播去世。其子江彪等兄弟三人为父守丧,因怕桓温前来寻仇,预先在丧庐内备好兵器,以防不测。桓温假扮吊客,混入丧庐,手刃江彪,并追杀其二弟,终报父仇,当时,能报父仇是一种美德,况且是追杀叛军后人,所以为时人所称赞。这件事很快传开了,晋成帝司马衍也知道了,就亲自召见桓温,并委以重任。桓温为人豪爽,相貌伟岸,气度不凡。桓温仕途非常顺利,还娶南康长公主为妻,被加拜驸马都尉。承袭了父亲万宁县男的爵位。咸康元年(335年),桓温出任琅琊内史(太守主要助手)。后加封为辅国将军。

当时桓温早年与庾翼关系不错,庾翼向朝廷推荐:“桓温虽然年轻,但具有雄才大略,不要把他当成普通人看待,朝廷应该多储备人才,慢慢委以重任,以后一定能成就大业”!建议被朝廷采信。咸康七年(341年),桓温任琅琊太守。永和元年(345年),庾翼病逝,临终前请求让自己儿子庾爰之接掌荆州,但辅政的侍中何充却推荐桓温。丹杨尹刘惔认为桓温确有奇才,但亦有野心,不能让其掌握荆州形胜之地。建议会稽王司马昱自领荆州,但晋穆帝司马聃却任命桓温升任安西将军、荆州刺史,取代庾翼职权。持节都督荆司雍益梁宁六州诸军事,并领护南蛮校尉,掌握了长江上游的兵权。

桓温出镇荆州后,桓温打算趁成汉内部不稳之际,西伐占踞巴蜀的成汉政权,以建立功勋。冬月,桓温上疏朝廷,请求伐蜀,但未等朝廷回复,便与征虏将军周抚、辅国将军司马无忌率军西进。他命袁乔率二千人为前锋。永和二年(346年,桓温亲自率军沿长江直上,经过三次大战,平定蜀地,汉王李势投降,桓温拜征西大将军,封临贺郡公。权势、名声慢慢扩张。永和五年(349年)四月,后赵主石虎死,北方再度混乱,东晋朝廷偏安一隅,不愿意折腾、恢复过去的领土、疆域、因此,桓温多次请求北伐未果。

当时东晋大臣、建武将军、扬州刺史殷浩与桓温齐名,以前很受会稽王司马昱,也就是后来的简文帝器重。朝廷打算重用殷浩抑制、平衡桓温势力。桓温曾经说过:“殷浩小时候和我一起玩竹马,我骑过的竹马扔掉,他却捡起来骑,所以他本来就在我之下”。又说过:“殷浩的文章不错,让他当宰相的话,完全可以总理事务,若让他当将军的话,是没有发挥他的长处啊”!永和六年(350年),朝廷以殷浩为中军将军、都督五州诸军事,委以北伐重任,以此抗衡桓温。结果殷浩大败而回,桓温趁机弹劾殷浩,从此遂掌大权。

桓温北伐的动机跟后来的刘裕差不多,企图籍此立威,掌握朝政大权。永和十年(354年),桓温第一次北伐前秦,亲率步骑4万余人,从江陵出发,水军直指南乡(今湖北丹江口),命梁州刺史司马勋沿子午道(秦岭栈道,通向汉中)推进,一路攻占上洛(陕西商县),在陕西蓝田击破氐族(前秦)苻健军队数万人,桓温驻军霸上(长安东面),苻健以数千人退守长安,当地民众“持牛、酒迎温于路者十八、九,耆老感泣曰:‘不图今日复见官军!’”,前来军中慰问。桓温并未乘胜追击长安,反待敌自溃,伤了不少当地百姓之心。期间,桓温接见了“扪虱论天下”的王猛,王猛见桓温野心很大,并没有接受桓温的邀请。桓温本想待麦收后充做军粮,但秦军已抢先收割,晋军粮秣不继,只好被迫撤返襄阳,但这次北伐桓温功劳还是不小的。

永和十二年(356年)夏,桓温自江陵出兵第二次北伐,命督护高武据守鲁阳(今河南鲁山),辅国将军戴施屯驻河上,进逼许昌、洛阳。击败羌族(后秦武昭帝姚苌之兄)姚襄,收复了洛阳。隆和元年(362年),桓温建议朝廷迁都洛阳,又建议将南迁的士族返回故乡,但遭到朝廷及达官贵人激烈反对。前燕幽帝慕容暐趁东晋君臣相互猜忌和牵制之际,重新占领洛阳。太和四年(369年),桓温为了树立更大的威信,决定率步骑5万北伐前燕,一路势如破竹。经金城时,“见前为琅琊时所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涕”。不久军中绝粮,又闻前秦援兵将至,遂烧船、弃甲,自陆道撤退,途中遭前燕骑兵伏击,损失三万余人马,大败而归。

桓温长期掌握大权,素有不臣之志,颇羡当年的大将军王敦之举。有一次,他抚枕而叹:“既不能流芳百世,不足覆遗臭万载耶?”咸安元年(371年),率军攻寿春(今安徽寿县),俘斩袁瑾。同年,桓温仿效西汉霍光的办法,废帝司马奕为东海王,改立司马昱为简文帝,并自立为大司马,开始专权独断。颍川庾氏是高门望族,势力强盛,庾希、庾倩等兄弟六人皆为朝中显贵,深为桓温所忌。庾倩、庾柔被诛后,庾蕴饮鸩自尽,庾希则与弟弟庾邈、儿子庾攸之逃入海陵(今江苏泰州)陂泽。青州刺史武沈是庾希表兄,暗中为他们供应粮饷。庾友因儿媳桓氏是桓温侄女,得到求情,武沈等人最终得以幸免。

次年(372年),简文帝死,桓温有代晋之谋,本以为司马昱会在死前将皇位禅位于自己。简文帝驾崩后,群臣惧怕桓温的淫威,不敢拥立太子,认为立谁应请求桓温决定。尚书仆射(宰相)王彪之极力反对,太子司马曜方才得以继位,是为晋孝武帝。褚太后认为孝武帝年幼,且正在居丧期间,再次提议让桓温摄政,结果再被王彪之等人阻止,桓温借疾不理朝政。后来,孝武帝又命谢安劝说桓温入朝辅政,再加上其前部羽葆的鼓噪,赐桓温六十人的武贲。桓温仍旧辞让,既不接受,也不入朝,只想如何求得禅位给自己。但他知道建康士族不买自己的帐,所以不敢动手夺权。桓温思虑成疾病死,职位由其弟桓冲代理。

后人认为桓温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但缺少魄力,故逊于曹操。桓温野心很大,胆气不足,夺帝野心至死也未能实现,桓温觊觎皇位而又谨慎行事。枉担了僭越、篡位的嫌疑名声!

桓温,字元子,是东晋时期的重要将领、权臣,曾官至大司马。

首先他是一血气方刚之男、有仇必报之人。他的父亲是宣城内史桓彝,苏俊作乱时他的父亲被叛军杀害。于是桓温立志要为父亲报仇雪恨,据《晋书》记载:“枕戈泣血,志在复仇”,最后也确实达到了报仇目的。

其次,他战功赫赫、军事才能卓越。他最为人称道的功绩应该是平定成汉,这一举成功将蜀地重新纳入了晋国的版图中。他经过三战三胜、击败李权等部后,一鼓作气,与李势部队激烈作战中,凭借英勇与战略反败为胜,攻入成都。此外,他还三次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大片的国土。

同时,作为权倾朝野的将领,他也有勃勃的野心。北伐的目的之一便是想建立功勋,树立声望,进而夺取政权。在公元371年,他带兵回朝后,威逼褚太后废黜皇帝司马奕,迎司马昱为帝,即简文帝。而后在朝中大肆排除非己力量,弹劾司马晞、诛庾倩、庾柔等人。这些举动引得简文帝的害怕,据《资治通鉴》记载:简文帝“常惧废黜”。不过时局复杂,简文帝驾崩后,他本以为可以继任王位,不过由于王彪等人的极力反对,晋孝武帝继位。后桓温患病,然而就在他病情加重后,他仍逼朝廷加其九锡之礼,并多次派人催促。可见其对于权力的强烈渴望与追求。

此外,他主持“土断”,提高了东晋的经济实力,招贤纳士,任用了很多有才能之人。这些对于东晋的发展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既不能流芳后世,不足复遗臭万载邪!”这句豪爽之言便是出自桓温。

总的来说,桓温富有军事之才、善于用兵,是一代军事家;也是一位血性方刚、野心勃勃之人;还是一个喜爱书法、选贤举能,对东晋发展做出贡献的重要朝臣。

wWw.lunwen.net.Cn中国论文网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

返回历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