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历史是一门以史料为依据的基础性学科,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价的探究能力是学科教育的重点之一。然而,在部分地区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受本位思想的影响,缺乏对学生相应的探究引导,导致学生在主体学习和课堂参与环节处于被动接受的课堂状态,不利于学生的主体成长和素质培养。探究式教学的运用,将有效改善当前学生的学习状态,保证学生的主体意识。因此,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此展开研究。
关键词:初中历史;探究式教学;课堂教学
探究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归纳式教学活动,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益。历史是初中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其历史事件、历史意义、史料辨析等内容是学生学习发展的重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理性的分析能力,保持对历史事实辩证统一的认知态度。将探究式教学运用于历史课堂之中,不仅能加强学生的探究兴趣,还能使学生在不断思考、认知探索的过程中,激发潜力、增强能力,从而实现创新发展的主体目标。因此,本文从探究式教学的概念及实施意义、探究式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具体运用、探究式教学实施注意点三个方面出发对此进行探究。
一、探究式教学的概念及实施意义
探究式教学主要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学情发展,设计一些情境和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展开探究活动,发现并掌握相应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将探究式教学应用于初中历史课堂之中,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探究式教学不同于其他的教学活动,其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根据目标问题展开探究学习,保证学生的主体参与感。同时,将探究式教学应用于初中历史课堂之中,有助于加深学生的课堂理解。探究式教学的本质特点是一种归纳式学习,让学生在思考、讨论、总结的过程中获取事物发展的内在属性,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课堂知识,这对学生的认知理解起到积极作用。
二、探究式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具体运用
(一)情境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
历史知识往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对于初中学生学习而言,历史课本中有部分内容较难理解,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互动效果。而以直观情境为导引,采取情境探究的方法,让学生置身于历史事件之中,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探求兴趣,还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之中获得主体感悟,保证学生课堂学习的探究性和主体性。因此,在历史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构建探究情境,让学生围绕历史情境展开探究活动,这样既能优化学生的课堂环境,又能加强学生的课堂体验。例如,在“远古的传说”的教学中,本节主要介绍了传说中主要人物以及炎帝、黄帝与农业起源等方面的知识,为使学生正确掌握用传说印证史实的方法,调动学生的求知兴趣,笔者利用多媒体投影技术,构建传说中神话故事的情境,如“祭奠活动”“大禹治水”等,让学生结合生动的故事情境,展开相应的历史学习,如“思考炎帝和黄帝是古代的皇帝吗?”“人们为什么会采取隆重的方式去祭奠我们的祖先呢?”等。学生通过图文并茂的情境探究,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更多有关传说中的历史信息,这为下一步的新知学习起到铺垫作用。
(二)问题探究,加强学生的信息理解
课堂问题是探究式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环节,不仅能加强学生对史实资料、历史信息的理解能力,还能检验学生的学习质量,夯实学生的课堂基础。因此,在历史课堂活动中,教师应从问题入手,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和发展状态,合理设计问题内容,把握学生的探究方向,使学生在问题的驱使下获得更为深刻的主体理解,保证课堂活动的学习效果。例如,在“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对夏朝的建立、西周的分封制等知识点只是初步了解,为加强学生的历史理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对此,笔者结合当前学情设置以下问题:“公天下”是如何变成“家天下”的?我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是什么?夏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从夏商的更替过程中,你得到什么样的启示?我国古代的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开始于哪位人物?通过对课堂问题展开探究,不仅能加深学生的细节理解,还使学生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历史的发展轨迹,树立理性分析的观念。
(三)导学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将大大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更易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导学探究作为探究式教学的一种教学行为,以学生的主体为导向,预设相应的导学问题或学习任务,驱使学生对其展开自主探究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使学生在导学探究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在历史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采取导学探究的方式,结合学生的发展本质,设立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导引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明确目标,实现创造性的学习与发展。例如,在“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的教学中,为发挥学生自主意识的能动作用,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对此,笔者根据现阶段学生的认知基础,运用导学探究的方式,引入导学问题,如“战国七雄形成的背景是什么?”“如何评价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商鞅变法的原因是什么?”“都江堰的建成对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等,使学生结合问题展开自主学习。此外,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及时把握学生的探究方向,适时对学生不明白的地方进行点拨和分析,保证其自主学习的实效性。
(四)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
在探究式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参与者。教师应合理发挥其“引”的作用,从而保证学生“探”的效益。因此,在历史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方式,以同桌合作、小组探究、集体辩论等形式,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提高学生整体的认知水平。同时,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还应为学生搭建和引入相应的历史背景或文化主题,使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对其展开能动探究,促使学生获得多元化的思维发展和认知成长。例如,在“百家争鸣”的教学中,本节讲述百家争鸣产生的背景、代表任务及思想等内容,为使学生学会用正确的历史唯物主义看待历史问题,科学分析历史事件,对此,笔者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组织学生对“你最喜欢的那一派?”“最想加入那一派成为他们的弟子?为什么?”等话题展开讨论,及时分享学生的看法或想法。通过对不同派别的加入展开分析讨论,不仅能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历史问题,理性地看待历史事件,还使学生在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五)层次探究,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
探究式教学的有效实施,需要教师注重其层次和过程,使学生在探究引导的学习中逐渐掌握并学会相应的方式方法,从而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因此,在历史课堂活动中,教师应切实把握教学中的引导步骤,按照提出问题、分析讨论、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的探究层次,有条不紊地展开教学活动。例如,在“秦统一中国”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对秦朝的统一在历史上的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有了初步了解,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梳理细节,把握关键点,对此,笔者采取层次探究的方式,组织学生对“秦完成统一的原因““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进行探究。第一,由“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提出问题:秦王没有被荆轲杀掉,反而最后灭了六国,他是如何完成统一的?第二,分组交流,从文化、经济、思想、军事等方面展开分析。第三,合作分工,解决问题。第四,总结秦朝的统一对历史的进步作用。通过清晰、明确的层次探究,既能加强学生的主体理解,还使学生的整体认知得到提升。
三、实施探究式教学的注意事项
(一)主体性
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在探究式教学的运用和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其主体发展,保证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主体参与和学习效果,避免出现被动参与、缺乏思考等问题,影响学生的的学习质量和探究效果。同时,在探究教学的实施中,教师还应考虑到学生个体学情的多样化和差异性,合理引入不同形式的探究活动,坚持多种教学相互补充的原则,保证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二)引导性
在探究式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引导者,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情动态和认知方向,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话题讨论、分析归纳等环节,确保学生整体的学习效果。同时,在设计探究教学计划时,教师还应站在统筹全局的视角去组织活动,科学引入探究目标和问题,逐级推进,进而保证课堂活动的有序性和实效性。综上所述,将探究式教学运用于初中历史课堂之中,采取情境探究、问题探究、导学探究、合作探究、层次探究等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保持有效的互动状态,还能使学生在信息获取、历史理解、史料分析等方面得到加强,保证学生主体的学习与发展。同时,从实际学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多元引导的施教手段,让学生主动探索、能动认知,进一步掌握和了解历史事物的发展过程,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认知体系,这对学生主体的未来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建波.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8(14):85—86.
[2]郭继红.对初中历史探究式教学策略的研究[J].中外交流,2017(8):248.
[3]尹旭.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赢未来,2018(23):1.
[4]郑丹.对初中历史探究性教学策略的研究[J].文理导航,2017(1):69.
作者:陈丽娟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第二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