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生通过学习历史课程,可以对古今现代以及世界的各大历史重点事件进行学习,能在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发展规律的同时,对学生的历史思维进行培养,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十分有利。同时,学生通过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其民族自信心会不断增强,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意义重大。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主动从传统只重视知识教学、忽视对学生情感以及价值观等教学的模式中走出来,将家国情怀理念引入教学中,并对其进行深层次的践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本文对家国情怀的内涵进行解读,并对家国情怀理念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最后提出了基于家国情怀理念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措施,希望对更好地开展初中历史家国情怀教育提供有利参考。
关键词:家国情怀;初中历史;教学实践
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核心素养已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家国情怀是历史核心素养之一,将家国情怀教育理念引入教学中,能让学生在探究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实现对学生民族精神、科学精神、社会责任、人文情怀等的培养,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能够提高历史教学的整体质量。初中历史教材中有大量关于家国情怀的教育素材,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初中历史教师要主动肩负起自身的教学职责,对创新的教学方法进行运用,并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理论结合实践的学习中,深受家国情怀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其终身发展指明方向。
一、家国情怀的内涵解读
历史课程标准指明家国情怀素养是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并对其含义进行了准确的阐述,即学习和探究历史应有的人文追求,不仅包含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追求,还包括对国家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追求,加强对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个人、国家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家国情怀是支撑中华民族不断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家国情怀素养包括如下几方面。
(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
中华民族有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如四大发明、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这些优秀文化的存在,使得中华民族的发展有坚定精神力量的支撑,有助于伟大复兴的实现。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真正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需要在深入学习历史课程的过程中,理解它、感悟它、升华它,让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归属感。
(二)对国家、民族发展产生使命感和责任感
初中阶段的教育中增设历史学科,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在深入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更加认同中华民族,并主动肩负起国家、民族发展的使命和责任,实现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也正是在家国情怀的引导下,在国家、民族遭到外来侵害时,才会有无数有责任、有担当仁人志士,为了自己的国家、民族,不顾自身的生命去与侵略者殊死搏斗。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培养,能让学生真正热爱自己的祖国,愿意为了自己的国家而献身,形成家国情怀素养。
(三)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赞赏和认同感
由于各国之间的发展史不同,所以其文化、语言、信仰之间的差异较大,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尤其体现在气候变化、环境污染、恐怖主义等方面,这就让世界各国形成命运共同体。在2017年之时,中国也向世界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的重大国际倡议。作为初中历史教育者,要具有与时俱进教学的意识,要在深入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其认知和理解,这样便可以让学生在历史课程的学习中,对世界各国的文化进行有效的学习,更加赞赏和认同人类大家庭。在这样的眼界之下,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二、家国情怀理念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未树立家国情怀教学理念
家国情怀理念是初中历史教师践行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前提,在现阶段的初中教师教学中,很多教师由于深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未对新课改最新的内容进行学习,以至于无法意识到对学生家国情怀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这样的历史教学偏离了时代发展的需要,会影响初中历史教学的发展。
(二)家国情怀教学层次浅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需要教师深挖家国情怀素材,让学生对其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情感升华,这样才可以保障家国情怀教育的效果。现阶段,很多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都仅停留在对教材内容的表面宣读中,这样浅层次的教学,难以触动学生的心灵,其实施效果不理想。
(三)家国情怀教学形式单一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素养培养时,多元化教学形式的运用十分重要。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由于对家国情怀的认识不够深入,所以其敷衍性较强,教学形式只局限在教师单一语言讲解方面,这将会影响学生参与的热情,难以实现对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更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家国情怀理念下初中历史教学实践的措施
(一)深挖教学素材,巧妙融入家国情怀
初中历史教材中不仅有大量关于家国情怀教学的素材,而且这些素材具有真实、客观的特点,所以,教师要想实现对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必须要做好对教材深挖的工作,并在课堂中进行巧妙的引导。在长期融入家国情怀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并能够从中借鉴优秀的经验。比如,在教学《五四运动》一课的内容时,通过对教学素材的挖掘,能让学生顺利掌握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紧接着,教师可以设计“巴黎和会”主题情景剧,让学生在充分准备后扮演各国代表,对其表现进行展示,尤其是对中国代表顾维钧爱国情怀的展示。在这样逼真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更容易受到感染,在触动学生心灵的同时,能由心而生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还能够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借助历史故事,引导学生体会爱国情怀
初中生对于故事比较感兴趣,在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的过程中,将历史故事引入其中,能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对爱国事件进行体会,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素养。同时,将历史故事引入教学中,还能够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能更好地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需要注意的是,引入的历史故事必须要与实际教学内容相关联,并要把握时机,这样才可以充分发挥其作用。比如,在教学《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强渡大渡河”故事引入教学中,对学生的爱国情感进行培养。首先,教师对故事进行大体讲解,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对17名勇士构成的渡河突击队冒着枪弹和炮火成功渡河的细节等进行描述。然后,再为学生播放与之相关的影视片段,让学生对勇士们不怕牺牲、奋勇作战的崇高精神进行感悟,同时在递进的故事体会中,能让学生与之形成情感共鸣,从而产生为了民族复兴而努力学习的想法,顺利地对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进行培养。
(三)组织学生思辨,升华爱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要让学生具有以中国立场、世界眼光思考问题的能力,这样才可以真正升华学生的爱国情怀。因此,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视野也要不断拓展,要具有中外对比教学的意识,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具有理性思辨的能力,实现对学生人类命运共同体大格局下家国情怀的培养。比如,在教学《日本明治维新》一课时,根据其发生于19世纪这一特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19世纪中日两国遭遇的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学生分析后发现19世纪时,中国和日本都是列强侵略的对象,但在19世纪末期,两国所走道路却是不同的。这样的方式不仅能顺利导入新课,还能够让学生对本节课的日本明治维新内容进行学习,并明确其对日本成为亚洲强国的价值进行了解。之后,再引导学生对比中国,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事件进行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奋发向上的爱国情怀。最后,让学生通过结合中华民族艰辛壮大的过程,让学生在理性思辨中开阔视野,实现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升华。
(四)借助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感悟家国情怀
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才可以对历史进行感知,在体验中感悟家国情怀。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内容,对实践活动精心设计,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在教学《考察近代历史遗迹》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参观烈士陵园的活动,在具体参观活动中,学生能通过致敬先烈的方式,进一步对爱国主义精神进行培养,实现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再如,在活动课“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教学时,可以设计一个课外调查活动,即让学生对自己生活环境近40年的变化进行调查,并将其以调查报告的形式进行展示。学生在具体的调查活动中,会真正感受到自己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与国家发展取得的成就不可忽视。以这样的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效果。综上所述,家国情怀理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意义重大,对于学生个人、国家和世界的发展都十分有利。因此,教师要对家国情怀素养的内涵进行把握,立足于教材,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让学生体会、体验、升华和感悟家国情怀,实现对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水源.历史课堂家国情怀培养路径探究[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4):127—128..
[2]范祖辉.基于家国情怀理念的历史教学实践摭探[J].成才之路,2019(16):31.
[3]陈清清.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J].学苑教育,2019(8):68—69.
作者:孙雯霞 单位: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陈良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