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配合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符合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改革要求。音乐课程作为学生陶冶情操,提升学生心灵情感,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音乐课堂开展了具有创新教育模式的“互动”教学方法,希望可以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积极的影响。因此,为了能够优化音乐课堂的现状,本文对目前音乐课堂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根据音乐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及对策。希望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增进师生情感,提高教学质量。
所谓音乐教学中的“互动”效应,是指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之间能够产生联动效果。通过联动的效果,营造出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的环境中来。联动效果一般会以整个班级为主体,老师在互动的氛围里充当参与者、支持者,而非互动环节中的限制者。这样不仅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也可以让学生在愉悦欢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促使学生能够用更好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来。
一、音乐课堂教学现状
音乐作为艺术类学科,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不同程序的困难。目前,老师在音乐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知识,增强音乐课程的感染力,老师会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但是,学习效果却没有达到预期。原因在于老师在转变教育方法的时候,没有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来进行考虑。老师虽然转变了教学形式,但是教学方式依然生硬,课堂氛围依旧沉闷,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转变教学形式之后,老师的角色没有进行转变,老师依旧作为课堂中的主体,依然扮演管理者与限制者的角色,存在霸道的意味,这会令师生间的距离依旧存在[1]。所以,转变后的音乐课堂教学形式,没有从根本上进行转变,音乐教学质量下降的问题依旧存在。
二、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愉快的课堂氛围
老师作为课堂中的主体,在教学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音乐课与数学、语文、英语课堂相比较,音乐课不算是“主科”。因此,很多老师在音乐课堂中的教学,不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只是简单的弹弹琴唱唱歌就结束了。而且均为硬性的要求,没有很好的传授乐理知识,使得学生不能很好的融入到学习的氛围中来[2]。因此,学生与老师之间没有形成正确的沟通方式,导致学生对音乐课程也出现了缺乏关心的态度,甚至出现学不学音乐课都一样,反正也没什么用的抵触情绪。所以,想要提升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首先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
2.缺乏系统化教学
在一些老师眼中,音乐课只是陪学生玩的课程,因为音乐课的成绩与升学考试不挂钩,所以导致很多老师对于音乐课的教学,产生敷衍了事的态度。更有一些老师,甚至将音乐课的时间直接交给其他“主科”老师,让学生利用音乐课的时间,学习其他科目的课程,根本不上音乐课[3]。因此,音乐课的教学制度相对其他课程来说比较混乱。这种情况的出现看,也是学生和家长不重视音乐课的原因之一。
三、“互动”效应的建议及对策
1.利用游戏方式营造教学氛围
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凸显音乐中特有的性质,音乐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只有充分发挥出音乐的感染力与表现力,才能更好的影响学生对于学习音乐的兴趣。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使班级成为教学主体。而老师作为游戏的参与者与支持者,与学生一起融入到游戏的气氛中。在游戏的同时,整体提升教学氛围。使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增强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音乐才能,建立师生间的互信关系,让学生喜欢上老师的同时,更加重视音乐课的教学。
2.在教学过程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老师想要与学生之间形成互动关系,老师首先要转变自身在课堂中的角色。老师不能再以课堂中的管理者与限制者的身份出现。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建议,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内容。理解学生学习音乐的差异化,尊重学生的个性,支持学生的多元化选择。构建合作、平等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信心。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到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与呵护。
四、结论
音乐作为艺术类学科,其感染力与表现力的合理发挥,才能激发出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在音乐课堂中利用游戏的方式,能够发挥出学生在教学课堂中的主体优势,使音乐的表现力及感染力得到充分发挥,在营造课堂氛围的同时,增进师生感情,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边海艳 来源: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12期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