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浅析维持社会和谐发展的群文舞蹈
在当前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过程当中,群文舞蹈发挥了重大的效应,在实践的工作当中不仅应当明确群文舞蹈的基本定义和主要的特征,同时还应当对其在当前和谐社会建设过程当中发挥出来的重大效应等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更好的为今后群文舞蹈的发展提出相关意见和措施,为相关领域之内工作的改进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借鉴。总的来讲在当前维持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当中群文舞蹈可谓是扮演着相当关键的角色,一方面其属于社区性的活动,可以更好的增强社区的凝聚力以及设计的凝聚力,另外一方面群文舞蹈活动的开展还可以很好的增进群众之间的情感,使得群众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和多彩,所以群文舞蹈在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当中意义重大。
一、群文舞蹈概述分析
群文舞蹈是一种相当特殊的社区活动形式,其有着相当丰富并且深刻的内涵。明确其基本的概念对于更好的掌握群文舞蹈的特征以及在维持和谐社会建设当中的重大意义有着深远的价值。舞蹈艺术的价值和魅力的所在是和社会共同存在的,群众的接受才让此具有意义。当前我们国家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各项艺术的事业也在快速的发展,为了可以更好满足人们文化的需求,舞蹈一再特显出了其特别的功能。在群文舞蹈的活动中,人民群众不单是文化活动的参与者与创造者,同时也是文化活动成果的受益者。通过舞蹈的文化活动不单单可以放松身体,还可以增加人际交流,有助于增加人与人之间的凝聚力。
二、群文舞蹈在维持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随着当前经济全球化发展局面的不断增强,我国的经济也处于迅猛发展的局面之下。所以在当前群众物质生活满足的基础之上对于精神文化方面也有着切实的需求。需要注意的是群文舞蹈是一种全新的文化生活方式,对于当前现代化的和谐社会建设事业意义重大,各级政府部门还应当加强对群文舞蹈的重视程度,引导群众参与一些舞蹈的比赛和培训项目,进而通过一种自娱自乐的方式,使得生活可以变得更加的松散和自由,使得群众可以有着更加强大的活力。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以及相关工作的不断进步,在实践之中,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提升,所以相关公共文化建设事业也呈现出了迅猛的发展局面。
在当前群文舞蹈的发展过程之中,其不仅对于公共文化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效应,同时还实现了对广大群众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充实与发展,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出了巨大的力量。所以还应当明确当前群文舞蹈在实践之中的重大价值,并且很好的对相关工作进行发扬和传承,进而使得其可以在和谐社会建设之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真正意义上为当前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以及广大群众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生活的进步奠定坚实基础。
三、发挥群文舞蹈在和谐社会维持中的作用
根据上文针对当前群文舞蹈在和谐社会建设以及实践之中的重大价值等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可以明确后续相关工作的发展方向。下文将针对群文舞蹈在维持和谐社会建设当中的巨大价值等进行研究,旨在更好的实现相关工作的发展和改革。
对于舞蹈而言,我们不能把所有的目光都关注在专业的舞蹈演员身上,还一定要加强对于各个领域与类型人的关注,关注这些人在参与群文舞蹈中审美以及社会的心理变化。与专业的舞蹈比较,群文具有的性能与作用更为特殊,这样不单单可以有效的增加群文艺术激情还能让群文舞蹈能更好协调人和人之间关系,增加社会群体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从另外一个方面加以分析,在当前实践工作的开展过程之中还应当通过开设场馆等方式,使得群文舞蹈的教学更加专业化和技术化,当前群文舞蹈工作的发展主要在一些公园或者是广场等部位,所以相当分散。在今后还应当加强对工作的集中化程度,各级政府部门也应当加强对群文舞蹈工作的重视程度,通过定期的比赛以及指挥引导等等方式,以在更大程度之上激发出广大群众参与至群文舞蹈之中的积极性和创新性,使得广大群众都可以有着较好的生活以及工作的态度,促进全体智慧以及全体精神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
最后,在实践之中群文舞蹈作为一种传播范围较为广泛的种类,在当前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之中有着相当重大的价值,所以还应当全面的实现对舞蹈内容以及舞蹈方式的改善,同时对群文舞蹈的特征发挥以及相关工作的开展方式等进行深入的分析,加强对整个过程的管理,使得广大群众可以在陶冶情操的过程之中充分的放松自己的身心,增加工作和生活的幸福感,旨在以此为基础更好的实现相关事业的创新和向前发展。为社会的建设以及和谐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结束语
总的来讲加强和谐社会建设中群文舞蹈的分析意义重大,正如上文所分析到的,在当前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过程当中,群文舞蹈发挥了重大的效应,在实践的工作当中应当明确群文舞蹈的基本定义和主要的特征,综上所述,。根据对当前现代化的群文舞蹈活动开展方式和开展的基本流程等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从实际的角度着手对群文舞蹈在实践之中的重大效应和发挥的深远内涵等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旨在以此为基础更好的实现相关活动的丰富和完善,更好的促进相关和谐社会建设事业的稳步向前发展。
作者:吴丽敏
第2篇:社会体育专业体育舞蹈实践课教学大纲的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社会体育专业2010级、2011级体育舞蹈教学大纲具体内容以及与其相关的各个要素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我院近几年来有关教学大纲及课程内容设置等等,如《体育舞蹈教学大纲》《体育舞蹈选修大纲》,2008年《体育舞蹈专修大纲》《体育舞蹈选修大纲》工作计划及全国各大体育院校体育舞蹈专业教学大纲等。
2.问卷调查法:采用普通调查法,向我院2010、2011级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发放问卷60份,体育学院相关师10份,回收67份,回收率95.7%。
3.访谈法:对社会体育专业有关专家、教师、体育舞蹈教练和队员,对体育学院2010级学生进行访问,获得第一手资料,为本文的调查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体育舞蹈课的意义与教学特点
从体育教学角度讲,组织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舞蹈,健美操活动,教适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在音乐伴奏下通过协调优美的具有一定韵律的舞蹈动作,使骨骼肌肉,内脏器官及神经系统正常发育;增强身体柔韧,协调灵敏素质,抒发愉快,活泼的感情,增进健康。塑造出健美的体态,美的舞姿,美的旋律,韵律及审美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二)体育舞蹈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已表明是一种控制学校的最普通的行政手段。是始终涉及及表述对学校系统的期待,是学校里教和学适应新要求的地方,对新教学大纲的呼声一再被提出来。凡对学校效果及其未来适用性有疑问的地方,其教学大纲都受到了检验。通过新、旧教学大纲的研究发现,旧版大纲中教学形式是将教师的讲授、学生讨论和作业等形式结合起来,而新大纲在能力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使能力培养落到实处,除提出具体的能力培养方法及要求外,在考核中也增加了实践能力分数的比重,并制定了相应的能力考核方法。
作为社体专业的大学生,应该能够很好地完成中学或大学体育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所有技术动作,只有这样才能胜任基本社区指导的相关工作。为完成体育舞蹈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的设置就成为关键的一环。教学内容的设置应遵循体育舞蹈自身的知识结构,同时适应学校体育教学实践的需要。为此,我特向我院社会体育专业2010、2011级各班同学发出问卷调查.
通过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需求可以看出,目前我院学生的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主要集中在竞赛组织、裁判法则与普通交谊舞的学习上面。同时这也反映出社会体育专业的专业特点,学生们希望对毕业后参加工作的实用性知识详细掌握,对普通大众群体可以接受的交谊舞比较热衷,但是对于教学方法却不是特别感兴趣,要知道对风格完全不同的舞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与大不相同。例如:活泼奔放的拉丁舞运动员(舞者)的身体外形,协调性,柔韧性,灵活性,速度,耐力,在瞬间身体的变化所具有的爆发力等都有很高的要求。在训练和学习过程中,无论在基本练习,套路训练等方面都与摩登舞相差很多,这就要求在我们的教学大纲中应该详细注明起练习套路,在理论课中更应明确其风格等。
我院体育舞蹈专修现用教材是2005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体育舞蹈》,和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出版的《全国体育舞蹈登记考试培训教材》等。选用什么样的教材首先应以完成教学目标与任务为主要依据,除充分体现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外,更应体现教材的时效性、针对性和时代特征。我院还没有选用比较规范的教材,与教学指导思想相配套的教材体系还远远没有形成。如能根据本校本地区的特点和优势拓开选用教材的思路,把众多的运动素材加工改造后引入教材体系中来,不仅大大减少由于教学条件带来的约束,同时也能使教材更好地服务于体育舞蹈教学的总目标。
三、结论与建议
(一)我院现有体育舞蹈大纲是一种以体育舞蹈技术为中心的教材内容的结构体系,对与学生形成体育舞蹈教学所需的知识结构趋于单一化。在一定情况下与我院学生的实际情况想脱离,大纲内容过多强调了动作的技术性,难度性,未能体现体育舞蹈的多样性,综合性特点。
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对体育舞蹈教学考核内容理论,技术与能力的比例应划分为3:4:3。
(二)在学校体育课程目的基本形成共识的今天,体育舞蹈教学未形成一体化的主要原因是没有结合现实对教学大纲进行深入细致研究,选用教材的时效性,合理性问题。我认为这是目前体育舞蹈专修大纲改革最首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建议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在这方面进行深入广泛的研究,尽快形成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符合新时期学院体育舞蹈教学的全教育体系。
作者:赵军等
第3篇:社会转型期客家民俗舞蹈的发展趋势
千百年来,客家人在由北向南的长途跋涉和频繁的迁徙中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文化和独特的风情风貌。客家民系的真正形成,虽然只有短短的几百年历史,但它不仅保留了古老汉民族固有的优秀文化传统,而且还吸收了闽越、畲、瑶等族的优秀文化和风俗,从而使客家民俗文化千情万种、云蒸霞蔚、独具特色,成为汉民族文化中光彩夺目的一页!
一、客家民俗舞蹈的发展历程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之处。客家——作为汉族的一个支系,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而客家的舞蹈更是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众所周知,舞蹈源于生活,客家民俗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它以其古朴和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为世人瞩目。因此,客家民系有着丰富的舞蹈素材。
1、香花佛事类舞蹈
(1)《席狮舞》是梅州市梅江区城郊范围内客家人特有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是梅州城区民众在进行传统人生礼仪“香花”佛事时,僧尼穿插于佛场间的一种游艺活动。唐朝文宗太和年间(公元832年)佛教传入梅州与当地的文化生态相结合,从而伴生出“香花”派,而《席狮舞》是“香花”佛事中独有的项目之一。从清末至上世纪文革前,《席狮舞》在梅州城区民众做“香花佛事”中发展兴旺、十分盛行。《席狮舞》的原生形态是由梅州“香花”佛教僧尼创造,在民间也由“香花”佛教僧尼表演传播。表演者以一张“草席为狮”作为表演的主体,模仿狮的行走跳跃形态。狮子是汉民族的辟邪兽,梅州客家人是中原汉民族的后裔,“香花佛事”中的“席狮舞”就成了深受人们欢迎的表演项目。《席狮舞》显现出一种特有的质朴、亲和美,颇有“鼓盆而歌、长歌当哭”的意境,并有祝愿和保佑在世之人安康祥和之意。
(2)铙钹花作为“香花佛事”表演项目之一,也是侨乡梅州及周边客家地区特有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是一种类似杂技的技艺表演。铙钹花流入梅州的可考历史已有400多年,相传铙钹花始于唐朝,流行于福建省连城县,初称“连钹花”,后传到福建莆田,更名为“铙钹花”。宋朝末年后传入梅县一带与当地文化生态相结合,从而伴生出的“香花佛事”的表现形式之一,至今仍深受人们的喜爱。2009年,铙钹花被列入广东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表演铙钹花的道具是铜制大钹,重约1公斤,直径约有40厘米。表演者利用手中的铜钹左右开弓、上下翻飞,达到动与静的完美结合,变幻多端的表演技艺既奇异又惊险,极具观赏价值。
2、劳动生活类舞蹈
闽西客家“采茶灯舞”距今有150多年历史。采茶灯舞以“采茶”和“扑蝶”为基调,配上轻松流畅的民间小调,轻歌曼舞,充满欢快热烈的气氛,是闽西民间舞蹈的一朵奇葩。《采茶灯》的曲调产生于明末清初,由林氏家族的第十七世世祖带入客家闽西山村的。之后《采茶灯》曲调结合农村姑娘采茶劳动的生活体验,渐渐演变成具有当地浓郁特色的民间歌舞,它把茶农们劳动的欢乐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采茶姑娘们踩着轻盈细碎又略带粗犷的舞步在茶树间穿梭,结合生活中茶农们采茶的典型动作,时而轻盈“采茶”,时而嬉戏“扑蝶”,表现了采茶姑娘们边劳动边嬉戏的欢乐心情。
3、节庆类舞蹈
(1)舞麒麟是客家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深圳(原宝安县)民间艺术中有“西狮东麟”的说法。如此厚重的非物质文化形态,蕴含着当地人特有的思维方式、情感因素。据历史记载,麒麟舞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它的表演形式从图腾舞,到拟兽舞、民间舞,再到宫廷舞,然后又回到民间舞。明清年间,客家人两次大迁徙,把麒麟舞从中原黄河流域带到了粤北、粤中、粤西以及广西、湖南、四川乃至西藏部分地区。现在,广东惠州、东莞、番禺、汕尾、深圳一带,麒麟仍在翩翩起舞。麒麟是体现太平盛世、华夏富强、和平幸福的使者。
(2)广东大埔县是著名的民间艺术之乡,花环龙舞、仔狮灯舞、鲤鱼灯舞皆起源于此。尤其是鲤鱼灯舞,动作优美,内容丰富,深受民众喜爱。每逢传统春节,人们都纷纷来观看鲤鱼灯舞表演。鲤鱼灯舞的演出场面热闹大气,体现客家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完整的鲤鱼灯舞表演时长约23分钟,舞步以碎步为主,配乐是颇具客家特色的“汉乐”。舞蹈分“出草、相会、游戏、交尾、冲浪、跳龙门、欢庆”七个小节,通过鲤鱼的“平、侧、蹁、戏、沉、浮、穿花”等拟人化动作,呈现群鲤鱼在龙门前“相门”、“游门”、“吐门”、“嫁门”、“试跃”、“喜跃龙门”等喜庆场面。
二、社会转型期间客家民俗舞蹈面临的局面
客家民系有着丰富的舞蹈素材,蕴藏着极为丰厚的民俗文化,凝聚了客家人智慧的结晶。改革开放正是在世界多元经济和多元文化这一新格局的大环境下进行的,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与此同时,我们在引进发达国家先进技术、设备时,西方的意识形态必然随之涌入国门,西方文化以不可阻挡的姿态冲击着我国传统的民俗文化,客家民俗舞蹈便是其中之一。它面临着来自不同层面的肢解与破坏,令人万分担忧的是民俗舞蹈在新的环境中日渐失去本真的形态,这影响了民俗舞蹈的生存和健康发展。
1、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现代化”、“高科技”的快速发展,当代异彩纷呈的科学文化信息充实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客家民俗舞蹈也受到冲击,街舞、爵士、拉丁舞等迅速传播,尤受年青人青睐,民俗舞蹈不再是群众唯一的娱乐形式。我认为这种“冲击”不应是消极的。只可惜,在交融的过程中,容易走入了很多“误区”,最典型的结果就是民俗文化的“活化石”越来越少,客家民俗舞蹈又面临消失和失传。如麒麟舞,由于现代城乡人民都忙于工作生活,没有时间去练习麒麟舞,更没有机会欣赏到麒麟舞的表演,因此它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受到限制。另外,受现代多元化娱乐的冲击,麒麟舞作为一种强身健体的传统竞技运动已难以吸引青少年的兴趣,存在“后继乏人”的危险。随着制作麒麟头的老一辈艺人相继去世,会制作传统麒麟头的人也越来越少。
2、民间老艺人也相继离世,更加导致民俗舞蹈逐渐失去了它的传统文化内涵,失去了独特性。如梅州民俗舞蹈铙钹花,过去梅县、兴宁、五华、蕉岭等地都有人表演铙钹花,但现在除了梅县、兴宁,其他地方基本都没有人学习铙钹花了。铙钹花传承人释常宽忧虑地说:“我们这一代还有徒弟可以传承,但铙钹花的发展和传承还要靠年轻一代,现在学铙钹花的人越来越少,连做铜钹的商家都少了,原来几十块钱就能买到的铜钹现在近200元都难买了,我担心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会失传”。
3、很多地方为了发展经济和旅游业,大量盲目地举办各种文化节、旅游节,以当地民俗歌舞活动作为载体,“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藉以招商引资,传统的民俗舞蹈就成为这一活动中最易改造、滥用的对象,导致民俗舞蹈失去了一种纯粹性。舞蹈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消失了,增加的却是很多商业因素。
4、随着现代社会步伐的加快,编创客家民俗舞蹈的编导未能深入民间去采风研究,多凭借想像来编排舞蹈。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审美观,在编排中还运用了许多现代舞的编排手法,有的连舞蹈风格都转变了,这导致客家民俗舞蹈元素非常丰富,但真正优秀的舞蹈作品少之又少。
5、传统的客家民俗舞蹈也有自身的不足,大部分客家民俗舞蹈表演套路冗长陈旧,服饰、音乐、道具特色不够鲜明,这些都不利于客家民俗舞蹈健康持续发展。
三、社会转型期促进客家民俗舞蹈发展的对策建议
1、政府支持与广泛宣传——为客家民俗舞蹈的发展提供保障:应充分发挥各地政府的调控功能,出台保护客家民俗舞蹈的条例和方案,鼓励人们去开发客家民俗舞蹈潜在的资源。各地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支持,利用民俗活动和重大节庆日及运动会等契机,组织客家民俗舞蹈表演,扩大客家民俗舞蹈的影响力。通过加大宣传和保护,让客家人从思想观念上认识到保护本族群众文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从而转化成为行动上的积极保护与传承。
2、开发地方学校特色舞蹈课程,把客家民俗舞蹈纳入舞蹈教学中——客家民俗舞蹈传承与发展的基石:客家民俗舞蹈传承与发展可以通过教育这个平台将客家民俗舞蹈纳入特色舞蹈教学中,但是这种改编应十分慎重,不能糟蹋民俗舞蹈的精华,应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内外民俗舞蹈氛围,把客家舞蹈改编成适合大、中、小学学生的教学课程。例如:嘉应学院舞蹈专业开设客家民俗舞蹈课程,这样就有利于客家民俗舞蹈传承与发展。
3、突出地方特色,加强粤东、闽西、赣南等地方的联系——客家民俗舞蹈传承与发展的捷径:地域文化是无法模仿和复制的资源,客家先民南迁带来的中原汉文化在与土著文化不断融合中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地域性文化—客家文化。粤东、闽西、赣南三角区域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确立了客家祖籍地的地位,以其完整的客家文化综合特征成为举世公认的客家文化中心。民俗舞蹈主要依附于浓郁的民俗文化活动和仪式中,这是它们依存的根本土壤。“天下客家一家亲”,粤东、闽西、赣南三地既要突出自己的特色,也要开展与加强区域合作,塑造客家民俗舞蹈的整体形象,既有特点,又要联合,这样才能把客家民俗舞蹈发扬光大,使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作者:马文华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