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音乐专业舞蹈教学略谈视频(高中音乐与舞蹈学情分析)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1-27 14:04:48 归属于社会艺术 本文已影响583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专业担负着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任务。在素质教育为主导的今天,社会需要的是具有综合性音乐才能的翩翩学子,他(她)们既要能唱、能弹、能教、还要能导”这就要求形体与舞蹈》课的教学内容、范围要相对宽广而精炼,把学生什么舞都能跳、能教,会编作为我们的教学目标。搞好形体与舞蹈》教学必须从实际情况和目标出发,以基本训练、民族民间舞组合、表演性组合及编舞等四个方面的训练为主要内容,进行合理安排,浓缩教材,循序渐进,中心是突出对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上。

  

  一、基本训练

  

  对于舞蹈教育来说,舞蹈的基本训练是不可少的。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入校年龄一般偏大,相当一部分学生入校前未受过舞蹈的基本训练,其自身的软开度和柔韧性基本未得到开发,不少学生的身体自然条件就舞蹈素质的要求来说比较差。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克服学生自身状态的毛病,增强动作协调性,培养具有舞蹈教学能力和舞蹈表演能力的合格中小学音乐教师,这就需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训练目标,选择恰当的训练方法。

  

  基本训练应从启蒙入手,循序渐进。教学内容分阶段进行扶把练习和离把练习。以训练学生身体的直、立、开、灵活协调为主,腰腿能力和技巧为辅。扶把练习首先是训练学生掌握并做到正确的站立姿态,在此基础进行立半脚尖、蹲、擦地、踢腿等以腰、腿基本功为主的训练,使学生上肢、下肢与躯干动作协调并规范或基本规范。离把练习即教室中间练习’主要进行单一动作,单项子组合等方面的训练,这方面训练要使学生对运行中肌肉的紧张与松驰能适度把握、动作协调、稳定,具有一般控制力,教学中选择小跳、中跳、踏步翻身,芭蕾手位,古典手位及古典舞身韵等进行综合训练,使学生身体自然素质与舞蹈专业素质之间的距离尽快最大幅度地缩小。

  

  二、民族民间舞训练

  

  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民族民间舞蹈丰富多彩,并具有鲜明的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在民族民间舞的选材上,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特点和教学要求,从代表性、可训练性及广泛适应性等方面来进行综合选择。

  

  1.代表性。教材应具有鲜明的风格特征和民族地域特征。选择代表性的民间舞有藏族、蒙族、维吾尔族、傣族、鲜族及汉族的东北秧歌、云南花灯、胶州秧歌、鼓子秧歌等。这种选择既有南北风格上的对比,又有游牧文化与稻作文化的对比。这些民族民间舞蹈都有各自的风格和性格的典型特征:如藏族的雄浑潇洒;蒙族的豪迈骠悍;维族的热情奔放诙谐;汉族的灵活矫徤等等……通过这些具有代表性民族民间舞蹈的组合练习,学生便可了解掌握不同风格的舞蹈特征,丰富他们的舞蹈语汇,为将来编舞、教舞作好准备。

  

  2.可训练性。通过代表性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学生身体各部位的灵活和协调性得到了进一步的训练。如藏族的弦子,傣族的走步对膝部的屈伸和放松;蒙族硬腕练习对于手腕的灵活和日后学习东北秧歌的手绢花;蒙族的笑肩、硬肩、碎抖肩的训练对于肩部的松驰解放等都有较理想的训练效果。

  

  3.广泛适应性。高等师范舞蹈教育的前景面对的是广大中小学舞蹈普及教育,而并非大量培养高、精、尖的舞蹈表演人才。所以在选择有代表性,可训练性的民族民间舞进行教学的同时还应考虑教材的广泛适应性,选择一些基础的,单一动律组合或综合性的表演组合来进行教学,它在于学生对各民族民间舞典型动律和基本舞步的掌握,而对于风格性技巧作简练介绍而不必过于重点训练。

  

  所以,有代表性、可训练性和广泛性适应均应作为民族民间舞教材选择的依据。

  

  三、表演性组合训练

  

  当前,不论是中学、小学音乐教师,在开展舞蹈活动方面,在对学生进行形体训练的同时,还应具备能自己编创和组织学生排练、表演舞蹈的能力,因此,表演性舞蹈组合的训练对于高师音乐专业舞蹈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对于训练美感素养,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及进入舞蹈表演状态诸方面都会有较大帮助。

  

  鉴于课时的限制,表演性舞蹈组合的训练应和民族民间舞的教学进一步结合起来。通过表演性组合训练进一步解决民族民间舞的风格和韵律。在学习一个民族民间舞动律组合后,还应选择一段相同风格的歌曲或乐曲,根据其意境及氛围设计舞蹈动作,这样,通过表演性组合的训练学习,引导学生学会用心去感悟、想象,并根据乐曲或歌曲所蕴含的特有意境,从头、眼、身体到内心投入地完成舞蹈动作,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训练了学生的美感和表现力,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民族民间舞的教学效果,实乃一举两得。

  

  四、编舞训练

  

  从中小学反馈来的信息,当前舞蹈教育虽然没有纳入中小学全面素质教育的轨道,但中小学开展第二课堂,丰富活跃学生的文娱活动及参与各种演出比赛,非常需要不仅具有音乐技能的人才,同时还要求他们具备舞蹈教学、舞蹈编创能力。因此,高师音乐专业的舞蹈教学特别要注重对学生编舞能力的培养,交给学生一把金钥匙”让学生能教舞、能跳舞、能编舞。如何让学生在短暂的时间内初步掌握一些舞蹈编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技巧,以适应日后工作的需要,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从模仿入手的编排训练。模仿是最初的启蒙,初学画画和书法的人以临摹字画为最基本的方法,舞蹈动作的创作也常常从模仿开始,创造也在模仿中逐渐改进和发展起来。对于舞蹈语汇匮乏的学生来说,模仿入手就显得尤为重要。模仿课堂学过的古典手位,芭蕾手位组合重新编排手位组合;模仿课堂学过的集体舞编排集体舞等。……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由一名舞蹈基础较好的同学负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并通过课堂修改编舞作业’讲解有关编舞常识,锻炼学生编舞能力。

  

  第二,动作变化练习。这点很重要,可以一直贯穿于舞蹈教学中。因为通常学生缺乏的一是舞蹈语汇的掌握;二是勃机”的发展衍化。一让学生编舞,他们就大喊没有动作,而另一方面在他们所编的舞蹈中,几乎每个动作都是新的,没有基本动作更没有勃机”的发展、衍化,所以,动作变化练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任何一个舞蹈动作至少可以分为三个方面:舞姿、节奏、动力。动作变化就是在原有动作基础上进行变化和扩展,从而派生出新的动作来。变化发展动作的要点在于让学生学会分析已有动作的舞姿、节奏和动力,保留一部分,变化一部分,并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进行练习和修正。如原动作改变方向;动作幅度的夸大变形;改变部分动作;改变动作顺序;动作减化和动作叠加等。通过动作变化练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劫机”的发展与衍化,学会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创作方法。

  

  第三,造型练习。舞蹈造型在舞蹈中能起到烘托气氛,渲染环境、改变环境等重要作用,利用独舞造型、双人造型、三人造型及群舞造型的训练,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合理利用舞台空间布局并达到舞台视觉效应上的均衡。

  

  第四,改编练习。把课堂上学过的独舞作品或表演性组合改编成双人、三人、群舞的作品,这样,不仅能减轻初学编舞时的难度,还能重点让学生在舞台调度、舞台布局及舞蹈队形等空间构图的处理上进行有效的训练。

  

  第五,重视编导理论的学习。学习编导理论知识是指导学生进行编舞实践,提高编舞技能必不可少的一课。在二年级进行编导理论讲座,选择一些相关的内容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具备一定感性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基础的编舞理论,同时以优秀典型的舞蹈作品进行剧目分析,通过对作品如何确立主题动作,舞蹈道具、灯光、布景的巧妙运用,舞蹈队形、舞蹈画面的变化,表现手法的多样,开头、结尾、高潮的处理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使学生不仅有感性上的认识,同时又能提高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并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编舞实践当中。

  

  当前,高等师范音乐专业舞蹈教学没有统一规范教材,如何科学、系统、有效地进行教学,需要从事该课教学的教师们多方探索,共同推动舞蹈教学的发展和完善。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社会艺术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