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广场健身操舞是应老年广场舞后的又一浪潮,它将其它时尚舞蹈元素融入进来,形成比较新颖的适应青年参加的舞蹈内容,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广场健身操舞的基本情况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综合分析,针对高校学生的课余时间安排和健身活动特点,探索广场健身操舞在高校的推广价值,为我省高校的健身运动项目增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全民健身广场健身操舞高校
广场舞的热潮在全国掀起后,中国的广场舞已经成为不可替代的健身代表,甚至风靡国外。2012年全国首届健身操大赛在青岛开赛后大赛丰富多彩的项目设置吸引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纷纷参加比赛,时隔一年,广场健身操舞就以参赛项目的身份加入到全国健身操舞的大赛中,参加广场健身操舞的有小学组、中学组、高校组和社会组,充分体现,从广场舞到广场健身操舞的转变,不只是舞蹈风格和音乐特点的简单改变,这是一种最简单、最易推广、参与度最高的全民健身项目。
一、广场健身操舞的基本情况分析
(一)项目设置分析
自2012年首届全国全民健身操总决赛在青岛举办后,不同地区纷纷开始开展全民健身活动,2013年又添了一个“舞”字,更名为全民健身操(舞)大赛,融入更多的元素,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项目内容,这是目前我国最大规模的健身赛事,全民健身操(舞)包含五大类:有氧健身操舞、时尚健身课程、广场健身操舞、街舞、民族健身操舞;其中有氧健身操舞的项目参与数量最多,占50%以上。2013年全国健美操协会将广场健身操舞类作为大赛的新增项目,但是,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在参与的数量上仅占总项目的1.6%。新增项目有《2013年全国广场健身操舞推广规定套路》:(1)广场健身操;(2)轻器械广场健身舞;(3)广场健身舞;(4)轻器械广场健身舞;2015年的春晚,一首最炫小苹果火爆了大街小巷,国家体育总局推广并发布全国广场健身操舞规定套路《最炫小苹果》、《叮咯咙咚呛》;并将这两套健身操舞作为全国全民健身操舞大赛的比赛套路。
(二)参赛人数分析
全国健身操舞大赛的项目参赛人数均为6—24,与其他参赛项目相比,广场健身操舞的参赛人数相对较多,比较2013年全民健身操舞大赛的规定参赛人数可以看出,2015年广场健身操舞的规定参赛人数是12—36人,性别不限,鼓励大集体参与,这与全民健身操舞大赛的理念正切合,体现全民参与的办赛宗旨。
二、我省高校广场健身操舞开设条件调查分析
(一)场地和设施资源
广场健身操舞需要的场地设施比较简单,一块空旷的场地,一套简单的音响设备就足够了,参加的人数十人到百人,对于高校来说,这些场地和设施资源都不是问题,场地的开放性较大,晚上6点以后,校园里各式各样的文体活动,一首简单轻快节奏感强的音乐、一些稀稀松松人群、一些简简单单的动作都能吸引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
(二)体育教师资源
体育教师是高校体育课程的重要资源,据调查,山西省的高校中都开设有健美操俱乐部,指导健美操训练的老师都能够独立承担广场健身操舞的教授,广场健身操舞和健美操相比要简单很多,而且,健美操专项的老师在设计和创编上会比社会上的非专业人士新颖和有创造性,可以将各种舞蹈风格和元素融入到高校的广场健身操的创编中,结合高校学生的特点,不论在音乐的选择上还是动作的创编上都能给学生带来听觉和视觉上的刺激,让她们主动积极的想要加入。
(三)学生资源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对于大学生这种“新新人群”,教师的生搬硬套已经不符合现代教学模式,她们总会觉得健美操比较适合她们这个年龄阶段,广场舞虽然很受市民的欢迎,但不太符合大学生的活动需要和审美,对于广场舞进校园,她们会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和意见,让广场健身操舞在内容和形式上与时尚融合,更加符合大学生的需要。学校里不缺乏一些健美操、街舞、爵士、拉丁、恰恰、交谊舞等舞蹈爱好者,对于这些学生而言,在课余时间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将这些时尚元素融入到广场健身操舞中。
三、结论与建议
(一)广场健身操舞是自娱性和自发性很高的艺术形式,一般都是以集体舞的形式呈现,参与者跳的是一种心情,是情绪的准确表达,利用跳舞使情感得以宣泄,产生精神振奋的愉快感,放松压力,使参与者有机会展现自己,产生自我价值感,不论从健身还是健心都是高校学生的最佳选择。
(二)大学生是接受新鲜事物较快的一类群体,现代广场健身操舞一改以往老年群体的风格,别具一格的结合当今流行音乐,时尚舞蹈元素,使广场舞分为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参加,针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在音乐和内容上更加新颖,紧跟时代的脉搏。
(三)学校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广场健身操舞的开设,广场健身操舞需要很简单,一块空旷不扰民的场地,一套简单的音响设备,一首简单的歌曲,一群精神饱满的参与者,高校的场地设施比较完善,可以充分满足开展此项目需要的条件,这一方面需要学校的支持和帮助。关于健身的内容和形式,任教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师都有着很强的专业技术和教学能力,学校可以利用现有的体育教师资源,运用集体授课的方式进行教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和教师培养深厚的师生情。
参考文献:
[1]刘大维,胡向红.广场健身舞的起源、现状、特征及价值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2(11).
[2]刘琨.我国城市广场健身文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06).
作者:南姬平等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