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琴作品教学的问题和策略研究(作曲对钢琴水平的要求)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3-01-13 00:19:37 归属于社会艺术 本文已影响535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钢琴艺术源于西方,自19世纪传入中国后,这一外来的文化种子播撒在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土壤里,历经百年,已在中国开花结果。
  中国钢琴艺术涵括中国钢琴作品创作、钢琴教学和钢琴演奏三方面,其核心是钢琴作品的创作。自1915年中国第一首钢琴作品出版到现在已有97年了,在近百年中,中国作曲家创作了大量的钢琴作品,很多都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富于新时代气息。到目前为止,已知中国钢琴作品大体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作曲家自创的作品;第二类,以诗词、古曲、民间器乐曲、舞蹈、戏剧、民歌等改编的钢琴曲,这些改编曲在中国钢琴文献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它们对中国钢琴创作的民族化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钢琴艺术是西方的音乐艺术,在钢琴教学中当然应该教西方的作品,因为它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但是在我国的钢琴教学中,自己本民族的作品理应占有突出的地位。为了优化中国钢琴作品的教学、帮助学生学好中国钢琴作品,笔者根据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主要问题,重点从以下几方面谈谈个人的思考。
  一、认真研读乐谱、正确理解作品内涵
  在钢琴学习中,要想真正窥探作曲家的内心奥秘、理解作品内涵,认真研究乐谱是重要的途径。钢琴作品是以乐谱的形式存在的,乐谱中的一切音符、术语,都包含深刻的内涵。学生的任务是通过研究乐谱,正确理解作品的音乐内涵,从而完美地表现作品中的音乐意境。
  令人遗憾的是,不少学生至今没有建立认真研究乐谱的习惯,他们拿到一首新作,就急急忙忙地在琴上一遍一遍地练,这种效果可想而知。针对学生存在的这一问题,笔者在教学中把握的尺度是:要求学生认真读谱,认真研究乐谱,在理解作品内涵后再练,如在学习作曲家储望华的一首新作《茉莉花》时,引导他们从乐谱中了解此乐曲主要是描述在一个满园花开的东方庭院中的爱情故事,作者用茉莉花比喻爱情的甜美,乐曲中描绘出江南水乡各式各样的大自然景象。在学生理解作品内涵后,把握好作品中的情绪、幅度、力度、速度、音色……然后才让他们集中精力去寻找恰当的弹奏方法,开始练习,这样,学生可以把这首意境丰富、技术复杂多样的中国钢琴作品演奏得比较完美。
  二、研究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拓宽对作品内涵的理解
  在钢琴作品中,不同时代的作品,不同作曲家的作品,即使在乐谱上记载下来的符号是相同的,但它所体现的意义以及表达的方法都是不同的。同时,中国钢琴作品的选材和内容,均与该作品产生的时代息息相关,紧密相连;从创作手法、风格和技巧上看,也是在紧跟时代步伐的。如作曲家郭志鸿根据李劫夫一首用毛主席的诗词《为女民兵题照》所谱写的一首歌曲改编的钢琴曲《女民兵》,这是一首紧跟时代步伐,具有历史意义的作品。学生学习这首乐曲,既要认真研究乐谱,又要研究那个时代的特征,才能理解和表现作品中“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的主题思想,也才能正确表达出那个时代女民兵英姿飒爽的形象。又如作曲家黎英海用清代张鹤的一首古琴曲改编的钢琴曲《阳关三叠》,张鹤的这首古琴曲《阳关三叠》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七言格律诗《送元二使安西》改编的。王维这首诗的主题是表现与朋友分别时的留恋难舍的深厚感情。学生学习这首钢琴曲,除认真研究乐谱外,还要研究王维的诗以及那首诗产生的时代特征,即交通极不方便的时代。这样,才能理解作品中对朋友分别的那种难分难舍的感情,也才能表现出钢琴曲《阳关三叠》的音乐意境。
  三、聆听相关音响资料,正确表达作品内涵
  在钢琴教学中,组织学生多听、多读、多感受,增加感性认识,从广义的视野中进行熏陶,学生会在有意无意中逐渐感觉和接受,同时,还会有新的理解。如作曲家王建忠以毛主席诗词《咏梅》的意境作为改编的宗旨,以古琴曲为蓝本,运用丰富的织体变奏手法,带有中国民族音乐支声复调的多声部,结合五声调式内在联系的转调手法,使古曲《梅花三弄》在原来已有的笛子、二胡、古琴版等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钢琴版《梅花三弄》。钢琴《梅花三弄》更富生气,更具感染力。
  钢琴曲《梅花三弄》有3位钢琴家的演奏音响资料。鲍蕙荞演奏的《梅花三弄》充满女性的柔和因素,富有浓郁的民族音乐特色,在结尾处,描绘出挺拔俊俏的梅花默默报春的音乐意境。卞萌的演奏,由于她是留学俄罗斯的双博士,她的演奏技法带有俄罗斯风格,在演奏琶音分解和弦时,运用印象派的朦胧手法,声音飘渺,纵向和弦采用重音弹发,颇有力韵风骨。石叔诚的演奏,具有男士特有的刚强,坚实和敦厚的色彩,塑造出在风雪严寒中梅花那种傲然挺立的高雅形象。3位钢琴家用不同的演奏手法演奏同一首作品,体现出他们各自的独特演奏个性,但都堪称是完美表达了作曲家的意图和作品的音乐风格。这说明钢琴作品风格又是可变的,它有一定的发挥空间。学生聆听了这些音响,对他们演奏作品会有很大的启发,还可以为他们今后演奏中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奠定基础。如果学生能长期坚持聆听不同时代、不同作曲家、不同类型作品的音响,还可以培育他们的乐感。
  四、研究作品中模拟民族乐器的音响特点,完美表达作品内涵
  中国钢琴作品中模拟民族乐器的音响特点改编的作品占有较大的比重,学生学习这类作品,教师应组织他们多听作品中模仿民族乐器的音响特点。如钢琴曲《二泉映月》是根据同名二胡曲改编而成的。原二胡曲《二泉映月》中,凝结了天才盲人音乐家阿炳一生的坎坷、感慨和对光明的向往。钢琴曲《二泉映月》基于原作精神,有一定的发挥。乐曲感情深沉、意境丰满,根植于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之美。学生学习这首作品,首先要引导他们研究乐谱,从乐谱的旋律中去捕捉阿炳的内心世界,抓住阿炳表达情感的独特风格。同时,尽可能组织学生听原作《二泉映月》,了解二胡运弓的音色特点和二胡拉奏的感觉。还要研究阿炳的生平等。这样,对二胡曲有全面的认识。对二胡演奏技法、音域特征和音乐情绪有更多了解,演奏时,头脑中会有更多的声音组合和音色变化,也才能更完美地表达作品中那些历尽世间沦桑,如泣如诉的旋律中所描绘的动人心弦的情感。
  钢琴曲《百鸟朝凤》是用同名唢呐曲改编的。乐曲中百鸟和鸣之声,引人入胜地表现出生气勃勃的大自然景象。钢琴不可能像唢呐那样把鸟鸣模仿得惟妙惟肖,但我们可以发挥钢琴表现力极其丰富的特长,如乐曲中第29小节Allegro Vivace 开始的乐段中,运用持续音型作伴奏,模仿笙吹出的长音,在此背景上,旋律声部以不同类型的装饰音和十六分音符的音群奏出,从而产生出颇似唢呐清脆的吐音,表现出此起彼伏的各种鸟鸣声,欢快雀跃,富有情趣。学生学习此曲,一定要多听原唢呐曲,研究唢呐和笙是如何表现百鸟争鸣的,研究如何发挥钢琴特长,加上弱音踏板做变化,扬长避短,把百鸟争鸣的声音变成活的音乐形象转化到钢琴上来,生动地演奏出来。这样,钢琴演奏的《百鸟朝凤》比之唢呐演奏的《百鸟朝凤》,不仅同样可以完美表现作品的内涵,还会营造出更丰富的声音,开拓出新的意境。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国钢琴作品并不像有的学生认为的那么浅显、易懂、易弹。因为,中国钢琴作品的风格是多样的,其中,有用民歌改编的,有民族器乐曲改编的,有用古曲写成的、有用戏剧写成的,有用少数民族歌曲写成的,有用古诗写成的,还有作曲家自创的。不同的作曲家采用不同的素材创作的作品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正因为中国作品的涵盖面太大,在掌握作品的不同风格上必须深入学习和研究,如用古琴曲改编的钢琴曲,除了了解作品风格外,还要研究古曲的原形以及研究原古琴的声音等。加上中国钢琴作品风格的多样性,还必须具备弹奏技术的多样性,这对学生的弹奏技术的基本功、表现力和灵活性都是一个全面的要求。
  同时,中国钢琴作品不仅仅是教学和演奏的文献,其中有千百年沉淀下来的流传音乐文化、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民族精神等,此外,每个时期创作的作品都带有时代烙印。所有这些都需要学生去挖掘、去琢磨、去表现。因此,要学好中国钢琴作品,需要有深厚的文化知识、良好的艺术修养、高超的弹奏技术和丰富的生活积累,只有综合素质提高了,才能深刻理解作品内涵,也才能完美地表现出中国钢琴作品中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
  作者单位:西华大学艺术学院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社会艺术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