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村农田的水利工程可以提高农业水平,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本文通过对农村农田水利工程的实践考察,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发现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农村农田水利工程;农业灌溉技术;工程建设管理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而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利工程的支持。农田水利工程可以促进农业发展,拉动地方经济,从而改善农民生活。因此,针对农村农田水利工程存在问题以及解决措施的讨论刻不容缓。
1农村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基础设施薄弱,难以开展维护。就我国农村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现状来看,其基础设施建设不齐全、设备老化的问题尤为突出。据调查,有些地区的设备甚至是半个世纪前流传下来的,经过长时间的风吹日晒,老旧老化程度可想而知。老旧老化的设备工作效率低,维护起来也相对困难,使工程投入的成本增加,收益与投入的比例逐渐缩小。不齐全的基础设备也将导致工作开展的不顺利,这些都会严重阻碍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难以带动经济发展。1.2资金投入少,资金链不完整。经过考察不难发现,很多地区农田水利工程由于资金不足导致项目寿命缩短,资源浪费。一些基础设备老化,管理者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维修,使其工作效率降低甚至难以正常运行。另外,一些地区管理者没有调研具体情况就使用资金,造成了资金分配不合理,导致资源浪费。这些问题给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也给地区农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1.3缺乏专业人才,积极性不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部分农村青年选择到城市生活,留守下来的就剩下了老人、儿童和极少数的年轻人。这就会导致农村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工作很难开展,即使有幸开展下去,短时间内也很难看到成效。久而久之,越来越少的人愿意投入到水利工程建设的行业中,加上部分原本从事相关行业的人因为看不到利益转身到其他行业中去。这将导致企业难以注入新鲜血液,专业人才匮乏,相关从业人员的积极性降低。1.4专业技术普及程度低。目前国内已经有很多先进的农业灌溉技术,但是真正被利用起来的却很少。原因在于这些技术在农村普及程度较低,虽然农民都在响应国家号召,改变农作物灌溉方式,但是没考虑到具体情况,还是造成了很多的资源浪费,久而久之甚至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例如,新疆地区原本农民采用漫灌的方式,之后国家鼓励农民改漫灌为滴灌,虽然方式变了,表面上每一滴水都发挥了自己的价值,可是很多人没有考虑到农作物的实际情况,不考虑农作物是否缺水,而是只要有水就要利用,反而浪费了不少水资源[1]。
2解决农村农田水利工程相关问题的有效措施
2.1完善基础设施,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想要工程做得牢固,一套完整的基础设施必不可少。管理者要对所负责的地区进行考察,了解所有设备的具体情况,并采取对应措施,对损坏的设备及时修补或更换,及时补充缺少、遗失的设备,即将报废的设备也要提前找好替换的新设备。另外,管理者还要派工作人员每天进行检查,定期进行维护和清理。做到及时发现问题,解除隐患,延长其使用寿命。2.2加大资金投入,构建完整的资金链。针对资金不足的问题,笔者认为相关地区应该积极落实国家政策,同时国家和政府部门也应适当拨款,给予水利工程项目资金援助。此外,管理者还要根据农田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所到款项,确保资金的高效合理利用[2]。可以引入第三方,做监督和审查工作,确保每一笔资金都用在项目中。2.3培养专业人才,调动农民积极性。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专业人才是必不可少的。政府应该大力培养和引进高技术型人才的力度,加强对工程整体的引导和管控,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延长其使用年限。农田水利工程想要不断进步,既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指导,也不能没有当地农民的支持。就经验方面来讲,在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上,农民是最具话语权的。因此,要加强农民对水利工程各方面知识的了解,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该大力向农民普及相关知识,鼓励农民进行学习,转变其观念,充分调动积极性,让每个人都愿意主动了解农田水利工程。2.4加强技术创新和推广。想要发展农村农田水利工程,企业应该在降低当前技术成本的同时,在技术创新方面加大投入。政府也应该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农民和企业创新农业技术,并且每实行一项新技术,政府应采取措施帮助其推广普及,比如村镇集中教学、职工定期培训等。就我国水利工程现状来看,企业和农民可以充分学习和引进像“管灌、微灌”这样的先进灌溉技术。在节约水资源的同时,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业发展。
3结语
总而言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需要政府、企业、个人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提前做好规划,用最高效率操作,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维护和管理,确保工程的正确使用。从而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地区经济增长,促进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都业军.农村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问题的探讨[J].科技风,2020(03):177.
[2]王晓娟.新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问题及对策[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0(01):79~80.
作者:张秀玲 刘刚 高永伟 单位:威海市环翠区畜牧业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