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鲍屯古代乡村水利工程研究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1-19 23:38:00 归属于水利论文 本文已影响570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为大家解读本文的相关内容:          

  鲍屯乡村水利工程位于贵州省安顺市大西桥镇,是在迥异于现代汉民族文化的屯堡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大部分设施保存完好,至今仍在运行。由于清代以来鲍屯便形成与周围村寨封闭的社区形态,及宗族式的乡村自治管理方式,其发展状况甚少为外界所了解。自2005年以来,随着屯堡文化的兴起,鲍屯水利工程以其保存的完整性、系统性和水工建筑规划、建筑形式的独特性成为在用古代乡村水利工程的典范,引起专家学者的关注。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从规划、工程建筑等视角对鲍屯水利工程的布置、结构特点等进行了梳理,并研究了这_水利体系的运行原理和管理特点,以及屯堡文化背景下其所蕴含的科学价值,探讨了可持续利用原则下的保护策略。

  1鲍屯乡村水利工程的历史与自然背景

  鲍屯及其乡村水利工程约建于14世纪末,即明洪武十五年至三十一年间(1382_1398年)①[1]。明洪武年间,为消灭盘踞西南地区的元朝梁王把匝瓦尔密,明朝30万大军两路进攻,史称“调北征南,,②[2]。元朝残余势力被消灭后,14万征南的军队官兵连带家属留在贵州,实行军屯。此外,还从内地移来大量贫民和流民,称“调北填南”。这些来自江南地区的留守大军和移民在安顺市修建了很多屯堡及乡村水利工程,鲍屯及其水利系统是其中之一。鲍屯乡村水利工程至迟在明末形成基本完善的工程体系。迄今,工程运行约400年。

  鲍屯所在的安顺地区岩溶地貌发育,但地势比较平坦,海拔在1200〜1400m之间,年降雨量约为1300mm。河谷平地散布于崇山峻岭中,其间有溪流穿过,适宜人类定居,所谓“八山_水_分田”,又称“坝子”。鲍屯就是这样的“坝子”。鲍屯水利工程体系位于长江上游乌江水系的三级支流型江河(鲍屯人称大坝河)上。型江河发源于安顺市西秀区七眼桥镇洞口岩上,由西南向东北流经郑家屯、七眼桥、鲍屯等地,由六保进入平坝县后称羊昌河,流经路塘、羊昌等地,至新院入红枫湖,出红枫湖后称猫跳河,至修文、清镇、黔西三县交界处与鸭池河汇合,同入乌江。型江河从鲍屯村西南流入,绕小青山东流,经坝子东南流出,河底不断有泉水补给,水资源条件较好。2008年、2010年,西南地区大旱,农村饮水发生困难,但鲍屯村依然能够自流灌溉。

  2鲍屯乡村水利系统关键工程及工作原理

  鲍屯古代乡村水利工程是一个完整的工程体系。以型江河为水源,以移马坝为渠首枢纽,采用引水、蓄水、分水结合的方式,将上游河道_分为二,形成老河和新河两个输水干渠、3个水仓、1个门口塘,再经过二级坝,将水量分配到下级渠道,实现了全村不同高程耕地的自流灌溉(图1)。另外,还充分利用河水落差和地形条件兴建多处水碾,为村民提供生活用水和粮食加工的便利,是具有综合效益的水利工程体系[3]。

  鲍屯乡村水利体系以最少的工程设施满足了灌溉、生活用水和防洪的需要,其工作原理可以用村民一句话来概括:“_道坝,_沟水,_坝田”,即以坝壅水,在河道上形成水仓;沿等高线开渠引水,_条渠道可以灌溉在同一等高线范围内的稻田。坝是节制水量的关键工程,低水位时壅水,达到_定高程后开始泄水。设在坝上不同部位的龙口可在不同水位时过水,是春季灌溉用水高峰之际调节上下游用水的主要设施。

  (1)渠首枢纽一驿马坝

  驿马坝是由顺坝(与大坝河方向同向)和横坝(横截大坝河方向)构成的“L”型拦河坝,构成了区间蓄水池水仓,深1〜2m,水域不大,在水稻栽种用水之际,由其调节水量。顺坝是主坝,长128m,高1.4m,堰顶宽1m,堰顶高1310.4m,坝下为老河,即型江河故道。横坝长30m,高1m,宽0.7m,下为新河。顺坝和横坝上均设有不同高程的分水涵洞或分水口,使不同高程的农田都能获得灌溉水源。汛期大坝河主流由顺坝分流,经老河下泄,少部分洪水入新河。

  2)新河及其分水工程

  新河是向鲍屯地势最高的耕地供水的干渠,小坝和门前坝是其二级分水坝,向斗渠分水。小坝位于新河中间位置,长17m,高1.5m,堰顶宽1.1m,堰顶高1309.5m。门前坝位于鲍屯南端,长81m,高2m,堰顶宽1.4m,坝顶高1308.5m。坝上设分水龙口,低水时向下游分水。还有暗堰(涵洞),可在水位最低时向农渠分水。门前坝上有水碾房,下有水轮,至今仍可运转。

  (3)老河及其分水工程

  老河有大小青山堰两道,坝后引水渠分出一支,灌溉鲍屯地势最低区域的农田。大青山堰长60m,高1.6m,堰顶宽1.3m,堰顶高约1306.53m。小青山堰在大青山堰下游250m处,长19m,高1.6m,堰顶高约1306.4m。


  (4)水量控制调节的关键工程一回龙坝

  新、老河在回龙坝汇合。回龙坝长77m,堰顶宽1.6m,顶高1306.2m,形成水利系统最后一个水仓。枯水期,回龙坝可蓄积来水,维持水仓和新老河道的水位,满足灌溉和生活用水需求;汛期洪水经由长达77m的溢流面,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将上游洪水及时下泄,保障了村落的防洪安全。

  (5)干支渠系及排水沟

  鲍屯渠系配套工程有引水渠系和排水沟。新河和老河是两条骨干渠道,新河长1613m,老河长1009m。两河平均引水量2.1m3/s,灌溉面积3250亩。二河共分出7条支渠,分布在不同的高最大的问题是河道淤积。其中,新河淤积1〜3m,老河淤积0.3〜3m,渠道过流能力降低。

  排水沟分为干沟、支沟和毛沟三级。干沟平行等高线布置,分两级,地势较高的主要排泄坡面洪水;干沟之间有纵向的支沟连接;毛沟兼有灌排双重功能。干沟呈窄深的断面形态,利于渍水排出。排水沟汇集的雨水或灌溉弃水最后回归新河,再排至老河中。

  3鲍屯古代乡村水利工程的价值分析

  鲍屯乡村水利工程是历史时期屯堡演变、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例证,蕴含着深厚的科技与文化内涵。本文中,主要从工程技术史、水利文明、屯堡文化等视角对其价值进行分析和归纳。

  3.1科学技术价值分析

  对鲍屯乡村水利系统工程科技价值的认知,需在宏观的视野下结合细微的技术分析进行,不能将之简单地视为单体工程设施的组合。鲍屯水利系统的工程布局、建筑形式都体现出屯堡人公平利用水资源的意识,及其与河流和谐共处的自然观;坝型、建筑材料则显示出本土化的技术特点,以及本地人特有的建筑审美情趣。鲍屯水利工程主要的技术特性与价值如下:

  (1)工程规划合理,以最少的工程设施获得多方面的效益。

  在鲍屯乡村水利工程体系中,坝是关键工程,因地制宜地布置成顺坝和横坝,再利用自然地形形成具有蓄水功能的水仓。它主要通过坝线走向、坝的高度的不同安排对水资源总量进行控制;又通过坝上不同高程的龙口,进行水量的再次分配,从而使得水稻栽插季节各用水户都可以同时获得灌溉用水(图2)。位于坝底的龙口则有排沙孔的功能。整个工程体系简洁且功能完备,具有灌溉、生活供排水和水能利用等综合效益,且没有_处闸门,不须常设管理人员,以极低的运行和维护成本持续运行了400年。鲍屯水利系统不仅具有工程效益,且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营造了人水和谐的乡村环境。

  (2)曲线型溢流堰坝顶形态,产生了具有较大的泄洪能力和较好的景观效果。

  鲍屯水利系统的坝有的长达上百米,短者亦至数十米,高1〜3m。其中,驿马坝和回龙坝最为典型(图3)。它们以低坝和优美的曲线型坝轴线,延长了溢流堰过流长度,有效地减少了堰顶单宽流量,获得最大瞬间溢洪效益,同时降低了洪水发生时的垮坝风险。鲍屯各堰均建在基岩上,这赋予坝体稳定的基础。堰体采用本地石灰岩加工成的条石干砌,坝体表面以黄泥混合石灰勾缝。

  (3)完善的渠道系统,使输水条件达到最优,并极大地降低了工程维护成本。

  渠系规划是鲍屯水利系统的又一特点。新河和老河是干渠。新河是人工河,以输水为主,据安顺市水利局勘测设计院的测量,平均纵比降为1.8%。这一比降,能够使其获得最大供水范围。新河最后_次清淤距今已30年,虽淤积严重,但仍能工作。老河是天然河道,平均纵比降为3.2%,以行洪为主,兼有灌溉输水功能,较大的比降能够满足行洪的需要。老河河床是基岩,不存在淘刷问题,淤积主要发生在弯道和水仓回水段,河道基本冲淤平衡。鲍屯水利系统的维护工作主要是渠道和水仓的疏浚。从近30年的运行情况看,其工程设计非常科学,在正常维护条件下,疏浚工程量很少。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

返回水利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