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对意识形态建设发表了多场重要的讲话,也充分证明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关乎我国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本文将从路径角度出发,从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建设工程,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学校教育中的指导地位三个方面进行路径的探析。
【关键词】意识形态;路径;制度
我国向来十分重视意识形态方面的引导和建设,多次在会议中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探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形式。全社会都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但要想进一步去引导落实,也需要更进一步的宣传和巩固。
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意识形态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多令人骄傲的成绩,但仍然有一些问题等待着去解决。国际国内形势的瞬息变化会对建设的速度和方向产生干扰,所以势必要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在我国的影响力,为实现社会发展进步的美好愿景提供坚实理论支撑。
(一)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强化理论学习
加强对于理论的学习,仅仅是学习还不足以加深对于理论的认同感,要从实际生活出发,探究新思想的可应用性。此外,理论学习讲究持续性,如何能够形成全民皆学的风气是当前工作需要突破的关键一步。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首先,要寻根溯源,理清思想的形成过程和时代背景,不断增进对新思想的价值认同。其次,要牢牢掌握思想的丰富涵义、精神实质、具体要求以及历史意义。再次,还要深刻体悟思想的立场观点、历史地位以及巨大贡献;要推动广大干部群众把学习领会新思想同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通起来。对于学过的知识只有能够运用才算是真正的学懂弄通,在理论的学习上决不能弄虚作假,必须真抓落实。
(二)举全党全国人民之力凝聚思想共识
“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科学的、统一的意识形态做指导,那么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都将因缺乏动力和方向而杂乱无序。”[1]意识形态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把干部与群众联系起来,凝聚思想共识,自觉地学习新思想。凝集思想共识能够在全社会汇聚一股团结的力量,能够为学习新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提供积极的社会大环境。所谓“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每一个人都应该提高思想站位,身体力行地加入思想学习的队伍中,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贡献力量。无论在社会上从事何种职业,都要自发地践行并宣传新思想,明确意识形态领域内斗争的方向和目标,同危害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风险做斗争。
(三)积极维护网络安全、促进新思想的宣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2]尽管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在网络领域向积极健康的方向不断发展,但也不能掉以轻心。为了应对风险和挑战,掌握网络思想的话语权,一方面不能抛弃传统,要继续推陈出新,创新传统媒介传播形式,让其发挥更大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要跟紧时代,利用好新媒体平台,抓好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宣传,加深网民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深入了解。还要加强网络安全,强化党管媒体的力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共同参与,共筑网络安全防线。”[3]每一位网民不能抱有侥幸心理,不要因为网络具有虚拟性就可以随心所欲的发表意见。在涉及意识形态的问题上,更要谨言慎行。
二、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建设工程
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建设是坚定政治信念、巩固执政地位的重要一环。在实践中探索了许多有效途径,增强了对研究建设工程的认识和规律性的领悟。坚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地位也就要求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不断与时俱进,做到知行合一,不断推陈出新。
(一)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并指导实践
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4]要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研究和建设,首先便要夯实理论基础,没有稳定的理论根基,马理论工程也难以深入发展。第一,要深入学习贯彻我党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握好时代背景和学科建设前景,站好意识形态阵地,提升理论研究水平。第二,要善于将学习的理论成果积极在社会上宣传,在社会范围内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其他研究和宣传工作的展开。第三,仅仅是学习还不够,要继续坚持问题意识,突出问题导向,紧密联系发展实际。围绕党中央的重要决策部署,要学会用中国理论去解决中国问题。第四,当遇到重大难题或深层次的理论问题,要保持清醒,不能有畏难的心态,积极地拿出态度应对。
(二)深化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建设
当前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上,我国还有很多的困难需要解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上,我们应该最有发言权,但实际上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5]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工作者,要加大对学科的深入研究,勇于去发现学科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勇于去创新社会实践以推动学科体系进步。与此同时,还应着力构建具有中国标识的学科体系。在具体建设过程中要有所侧重,坚持吐故纳新。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让其充分发挥带动引领作用;打造亮眼出色的学科“品牌”,让特色学科充分发挥优势。
(三)建设马理论人才队伍,推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智库
新时代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地位更加重要,需要解决的问题也随之增加。因此,吸纳更多的人才,将更多的先进思想充分融合,对于深化马理论研究建设工程是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要充分利用好高校以及相关研究机构的优势资源,密切联系意识形态的宣传部门,同心协力创新马理论人才培养模式。于是,要推动哲学社会科学智库建设,打造具有中国标识的创新型智库。要进一步打通征求意见途径,完善信息对接方式。要规范智库体系建设,要积极开发多种类型、多种层次、多地域的智库,使其朝着更健康、更合理的方向成长。
三、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学校教育中的指导地位
高校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摇篮。当前,受到西方多元文化的影响和冲击,对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造成了干扰和困惑。因此,要加强意识形态在学校教育中的指导地位,让学生能够接受正确思想的熏陶和影响,坚定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支持。
(一)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必须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四个坚持不懈”,坚持立德树人的要求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也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高校办学方向的重要指标,帮助师生梳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更好地坚持和巩固马克思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作为高校的一分子,无论在课堂还是其他活动中,都要毫不动摇的坚持社会主义大方向不动摇,做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坚定传播者和信仰者。
(二)筑牢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阵地
高校是一个容许多元文化并存的领域,高校学生也正处于思想开放的关键时期,如果马克思主义不在高校筑牢阵地,那么会有其他意识形态乘虚而入。首先,要利用好课堂资源,创办有马克思主义特色的精品课堂,并创新课堂参与形式,宣传引导学生在思想上坚定不移,不容许有偏差。其次,教师也要做好同学们的精神导师,融入学生的生活中,及时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体察学生的心理情况,在意识形态上筑牢马克思主义阵地。
(三)高度重视思政课课堂
思政课在高校中的作用和影响逐渐提高,虽然在高校仍然存在对马克思主义态度淡然的情况,但是思政课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时代使命,是培养马克思主义战士的重要场所,其影响不容忽视。首先,思政工作具有长期性,学生的成长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思政课要有体系,有编排,循序渐进地走入学生的心里。其次思政课的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要参与者,切实关注学生的情感和追求。在防控疫情的过程中,也更能体会到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的重要性。因此,不能忽视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积极探索可行的路径,踏踏实实地为我国国家安全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永贵等.意识形态领域新变化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13.
[2]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N].人民日报,2018-08-23(1).
[3]新华社.习近平对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作出重要指示[J].互联网天地,2019,(09):12.
[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5]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5-19(02-03).
作者:刘子萌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