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在新的征程上,必须“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学说体系,也包括在漫长社会变革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其基本原理、观点和方法,既可以用来观察和把握世界格局、时代变迁、社会演进,也可以用来观察和指导我们各行业、各领域的工作实践,它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具体运用到机关事务工作中,它也是我们研判形势、分析问题、决策谋划的根本遵循。马克思主义主要由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组成,其中很多原理、方法可以直接用于对机关事务工作的总揽、抽象、归纳和提炼。这些原理和方法,很多已内化于心,在不知不觉中被运用。比如,我们说:“这种改革有利有弊,但是明显利大于弊”,“既要有力保障,又要厉行节约”,这里面就体现了一种辩证思维。又比如,领导时常提醒大家,“要抓早抓小,防患于未然”,“服务工作无小事,要从点滴之处培养严谨细致的作风”,这其中就蕴含了质量互变规律。全国机关事务管理研究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暨机关事务理论研讨会上,提出了新时代机关事务的历史与现实表达、科学与哲学思考、文化与艺术涵养、宏观与微观分析、经济与社会衡量、守正与创新发展、学科设立与建设7个命题。这些命题源自实务又超脱于实务,触及理论又超越理论,正是在机关事务工作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核心业务条线实现重大突破后应有的哲学思考。这种哲学思考,是切准时代脉搏、坚定正确航向的思想保证,是遵从国家治理原则、充分实现法治保障的学理铺垫,是躬身自省、提升认知境界和格局品位的文化自觉,是探求未来发展趋向、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历史逻辑。每一名机关事务工作者,都有责任涵养这种意识,学会运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观察所从事的工作,将哲学思考的习惯由自发转变为自觉。
对机关事务工作的思考,必须用唯物史观来穿透历史、把握现实、瞻望未来机关事务工作缘起于组织机构尤其是国家政权的诞生。回望百年,机关事务工作始终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服务,经历了战火硝烟的洗礼、百废待兴的考验和改革发展的历练,很多前辈先贤赴汤蹈火、默默无闻付出毕生精力和心血。我们时常回顾一起起重大事件、记叙一个个重要节点、总结一项项突破性改革,并且大力宣传先进典型人物和事迹,深入挖掘机关事务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但在边点成线、梳理脉络、描绘轨迹方面,下的功夫还不够深。历史、现实、未来的关联从来就不是凭空跳跃或断裂的,革命、建设、改革、发展也不是孤立相望的,贯通古今的是一根由时间和空间交织成的主轴,历史总是在围绕这根主轴的社会变革和回归中演进,这就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和把握这种规律性,于了解历史而言,有助于我们读懂上下五千年,理解万物沧桑、社会更迭过程中各种“偶然”中的必然;于国家大局而言,有助于我们深刻领悟反复强调的“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深化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认识;于具体工作而言,有助于我们比较、研究和理解“机关事务的历史与现实”,从一路过往中汲取经验教训、前人智慧和精神力量,从而精准锚定发展目标、科学选择发展路径、持续增强发展动力、有效节约发展成本。对于守正与创新的理解,从唯物史观和辩证法的分析可以得出相同的结论。守正之“正”,即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对前人经验的总结,是掀开表象触达内涵的探究,是遍析万物后对共性的归纳,就像“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守正,是我们开展工作的前提。但守正不等同于一味枯守因陈,守正中必须源源创新,因为外部环境的变化一刻也没有休止,正如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所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和变化之中。就好比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20多年前我们就提出了这种改革思路并且在稳步推进,但发展到今天,此项改革无论是外部环境、条件、范围还是内在动力、标准、手段都发展了很大变化,改革在不断化解新的矛盾和问题过程中渐次深化,诠释了继承中的发扬、守正中的创新。又比如,我们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目的是传承技艺、恪守本真、锤炼作风、培育文化,这种精神,于“国之大者”,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融合;于服务保障业,是维系生命的血脉、支撑魂魄的脊梁。但是,身处创新驱动的变革时代,在弘扬工匠精神的过程中,也要分门别类、扬长避短。具体到机关服务保障工作,比如烹饪、木工这类技术比较成熟的手艺活儿,必须追求精益求精,讲究“原汁原味”;而对于市场、技术、管理比较年轻,活跃度、成长性高的工作,比如政府采购、宾馆市场营销、媒体传播等,要更多鼓励颠覆性的创新。精工细作的匠心与移山填海的气魄,不能在观念、理论和政策上相互排斥,而需要兼收并畜、和而不同,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对机关事务工作的思考,必须用辩证法来权衡和判断,既坚守形而下的务实,也常怀形而上的思辨如何看待“机关事务的科学和哲学”?一般认为,科学最初是与哲学结合在一起的,没有严格的分界。科学有确切的研究对象,用确定的研究方法得出确定的结果,通过实验证实或证伪;而哲学没有确定的研究对象,更加注重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一般不能证实或证伪。从本体论来说,哲学是元理学,是最基础又最根本、最朴素又最深邃的思维、思想、观念,它并不像科学那样给人提供确切的知识,却从源头上影响着人类对自然的探索和对世界的认知。从方法论来说,哲学和科学有共通之处,两者都用意识工具来分析现实问题,只不过哲学更具原始性、基础性。哲学应用于机关事务工作,就是对保障和管理服务理论与实践进行元理层面的把握,它是思想火炬和精神伴侣,引领我们在过去、现在、将来的时空隧道中自由行走。在这种往复穿梭中,我们辨识、参悟,检视、修正,权衡、取舍,用思想的激荡和融合浇铸形成理念、理论、方法的底座。科学是基于元理的原理、方法,是基于群体性感应共识形成的经验,是可以查工具书利用的基础理论,用于直接指导实践。机关事务领域的很多制度设计和改革,与政治学、经济学、行政学、法学及其分支学科存在清晰的映射关系。比如,政府集中采购,集中统一管理、标准化信息化、供给侧改革、机关运行保障法治化、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等,都是有相应的理论作为支撑的。西方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多相通之处。《易经·系辞》中提出:“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的是无形的道体层面,形而下的是万物各自的表层的相,这与西方哲学中的“思维和存在”大体是相对应的。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道”和“器”相互作用、相生相长,共同构成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动力、规制和机理。我们在事业发展中,既要坚守形而下的务实,也要常怀形而上的思辨,崇尚“重器”与“问道”的兼和。一方面,要立足当下、脚踏实地,运用科学的方法手段专注做好每一项工作,不空谈、不漂浮,这是决策部署、战略专题报道SpecialReports规划得以贯彻落实的必需;另一方面,要回溯本源、登高望远,时而从具体事务中跳脱出来,对一些根本性、原生性、基础性的问题进行鸟瞰,这是不断校准目标方向、稳固事业发展四梁八柱的必然。
马克思有一句名言:“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机关事务工作改革行至今日,必须也必然在哲学层面产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它反映了整个行业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和文明素质。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上,只有坚持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综合运用哲学、历史学、政治学、行政学、经济学、文化学等学科知识观察和分析机关事务工作,才能进一步回答机关事务的文化与艺术涵养、宏观与微观分析、经济与社会衡量、学科设立与建设这一系列命题,才能让思想、心力、智慧在机关事务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的沃野上纵横驰骋,才能绘制出机关事务工作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更好担当作为的壮美画卷。
作者: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