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推广及科技创新模式研究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1-06-28 21:10:36 归属于通信学论文 本文已影响382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lunwen.net.cn

  摘要:随着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推广,主推品种的覆盖率、新技术普及率不断提高。近年来,南通市海门区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围绕主要农作物、园艺蔬菜等产业,强化农业良种良法科技创新,应用农技推广创新模式,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培育新动力。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科技创新;发展模式;江苏南通;海门区

  近年来,海门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以农作物绿色高质高效创建、“三新”技术引进、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应用为措施,坚持粮食稳定增产与资源持续节约相结合,坚持农机与农艺相结合[1],切实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发挥了强有力科技支撑。

  1农业技术推广现状

  海门地处北亚热带,境内气候宜人,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土壤深厚肥沃,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区域内总耕地面积5.32万hm2,农作物主要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兼有油料、蔬菜、瓜果等,畜牧、水产业协调发展,先后荣获“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江苏省农业现代化建设试点市”等称号。随着我国现代技术的突飞猛进,催生了农业领域一系列现代农业技术,但农业技术能否实现顺利转化,还需关注技术推广[2],当前我国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是坚持政府为主导,多元推广形式并存;当前我国的农业科技推广目标是促进农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3]。2019年海门区进一步加大农技推广力度,农作物主推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98.5%,新技术普及率达90%以上,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技术覆盖率达89%以上,稻麦植保专业化防治覆盖率达62.8%,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7.46%,粮食总产达2462.4万kg。1.1推广农作物良种,农业品种结构进一步调优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调优品种结构。全区推广优质食味水稻新品种(南粳9108、南粳5055等)0.5万hm2;推广优质专用小麦品种(扬麦16、扬麦23、宁麦13、镇麦10号等)0.67万hm2;推广油菜品种(沣油737、德核杂油8号、荣华油6号等)0.67万hm2;推广高产抗倒饲用玉米品种(苏玉22、苏玉30、中江玉1号、中江玉6号等)1万hm2;推广鲜食玉米品种(中糯2号、苏玉糯14等)0.2万hm2;推广鲜食大豆品种(小寒王、通豆5号、辽鲜、沈鲜等)0.33万hm2等。在蔬菜园艺品种方面,瓜类推广“津春4号”“津卒12”黄瓜1066.7hm2,“东方蜜一、二号”和海蜜甜瓜系列533.3hm2,“早佳8424”西瓜0.17万hm2;甜瓜200hm2;草莓推广“红颊”草莓0.1万hm2;茄果类推广“苏椒5号”辣椒400hm2,“金棚一号”番茄600hm2,“中薯3号”马铃薯733.3hm2;甘蓝类推广“中甘2号”甘蓝333.33hm2,“二岸”松花菜333.33hm2;叶菜类推广“87-114”大白菜600hm2,“杂交苏州青”400hm2;推广“苏脆一号”梨品种、“突围金秋红蜜”桃品种、“阳光玫瑰”葡萄等。1.2配套适新技术,推进农作物绿色安全、优质高效。1.2.1主要农作物新技术。包括水稻钵苗移栽技术、鲜食玉米增密高产栽培技术、鲜食大豆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花生高畦栽培技术、赤豆高产栽培技术等。其中:水稻毯苗机插秧高质高效栽培技术是利用流水线硬盘育苗,增强机插秧水稻苗的秧苗素质,利用先进的毯苗机、插秧机进行插秧,省时省工,保证秧苗的活棵率。注重搁田质量,适时适量施用水稻拔节肥,节省化肥用量,增产效益达1500元/hm2,节约农药、化肥、人工等成本750元/hm2以上,节本增效2250元/hm2以上。小麦精量半精量播种高质高效栽培技术重点围绕小麦在适期内(10月25日—11月10日)及时播种,播种量8~9kg,利用稻草粉碎、深埋、一犁一耕一平整的稻草处理技术,把秸秆还田影响降到最低,促进冬前壮苗,增加有效分蘖数,适时适量施用拔节孕穗肥,切实减少化肥用量,在拔节前结合纹枯病兼治白粉病、锈病,重视扬花期赤霉病防治,增产900kg/hm2以上,增产效益达1500元/hm2,节约农药、化肥、种子等成本逾450元/hm2,增加一次农机投入750元/hm2,节本增效1200元/hm2以上。油菜大小行栽培技术提倡油菜适时育苗,在9月25—30日之间育苗,防止育苗过早出现冬前早花,大小行增密移栽,大行距80cm,小行距60cm,株距不大于17cm,密度不小于5600株,以密度减少化肥投入;大小行栽培可以增加田间通风透光度,减少病虫害发生,利用大行距在开花时作为油菜菌核病防治的作业通道,克服了等行距油菜菌核病无法进田喷药的弊端,控制菌核病发生,显著增加油菜千粒重,达到高产增效目的。油菜籽增产效益达600元/hm2以上,减少化肥用量300元/hm2以上,增加菌核病防治成本150元/hm2,节本增效750元/hm2以上。1.2.2园艺蔬菜新技术。主要有集约化育苗、无土栽培、农机农艺融合、长季栽培、立体栽培、山药定向槽栽培、脱毒草莓避雨繁苗、全生物降解膜覆盖、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化肥减量使用、果园地布覆盖、修枝留果等15项实用先进技术,不断提升了园艺产业科技含量。其中:甜瓜吊蔓落蔓立体栽培提高了种植密度,吊蔓栽培2.7万株/hm2,是地爬栽培的3倍,增产48.6%。该项技术示范带动全区213.3hm2厚皮甜瓜生产。水肥一体化技术中微喷滴管技术在全区应用面积达0.55万hm2,较常规漫灌节水60%左右、节肥40%左右,同时极大地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年节支3900元/hm2左右。1.2.3绿色防控技术。本地区农作物绿色防控平均覆盖率达到了55.8%,集成的绿色防控技术对病虫害的综合防效达到85%,危害损失率在8%以下。近3年,对全区4万多农户进行了绿色防控技术培训,农户接受绿色防控技术培训的比例达到了35.73%。10个蔬菜品种通过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已发展地理标志产品6个;培育省级以上农产品品牌7个,区域公用品牌2个;打造“淘米记”大米区域公用品牌,“淘米记”大米先后荣获江苏省粳米类特等奖、南通市好大米金奖等荣誉,带动农产品品牌发展15个。

  2科技创新模式应用,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1工作举措创新驱动,形成了一批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模式。一是病虫害综合防治。总结制订了“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模式”“芋艿病虫草绿色防控技术模式”“海蜜甜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提升了海门区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整体水平,实现了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二是测土配方施肥。重点抓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的覆盖率、到位率,对全区百位农户夏秋熟作物测土配方施肥结构和效果开展了调查,了解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情况,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效果,用调查数据作为来年指导农民调整施肥结构的基础数据,形成了精准测土配方施肥的创新模式。三是循环水养殖建设。对养殖池塘进行了改造,通过火山石的过滤、水生植物与滤食性鱼类的净化、生物制剂的调节实现尾水的循环利用,从而减少养殖污水的排放,降低养殖风险、提高产量和品质。在全区形成了一种生态、效益和谐统一的新型养殖模式。2.2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形成了一批高产高效的新栽培模式。一是蚕豆+苜蓿/春玉米高效模式。秋季2m宽行距种植蚕豆,行间种植60cm宽苜蓿,第2年春季在苜蓿两边种植2行春玉米,5月初,收割苜蓿种子(当地俗称草头盘),蚕豆采收青豆荚,7月采收鲜食玉米或者收干玉米。该模式的新颖之处在于新兴的苜蓿种子(草头盘)收购,可产草头盘3750kg/hm2,草头盘收入11250元/hm2,鲜食蚕豆产鲜豆荚收入7500元/hm2,采收鲜食玉米9000kg/hm2,收入达15000元/hm2,总收入达33750元/hm2,效益达到了22500元/hm2。蚕豆/春玉米/赤豆高效模式。围绕海门的地理标志农产品海门大白皮蚕豆、海门大红袍赤豆形成的多元多熟高效栽培模式,秋季1.5m行距种植蚕豆,第2年春季在蚕豆行间种植1行玉米,5月底,鲜食蚕豆采收结束后,在玉米行间种植1行赤豆,7月玉米采收后,将上部植株砍去,玉米秸秆作为赤豆棚架使用,9月底10月初采收赤豆,该模式鲜食蚕豆收入9000元/hm2,玉米收入达13500元/hm2,赤豆收入达12000元/hm2,总收入达34500元/hm2,总效益达到22500元/hm2。2.3应对市场多变,形成了订单生产模式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鼓励规模以上龙头企业积极与园区、基地、新型经营主体对接,延伸农业产业链。区域内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9家,海创农产品开发公司等生产的三明治、净菜等产品,同肯德基、麦当劳等单位签订产销协议,对一些球生菜、番茄、黄瓜、青菜等产品进行保护价收购,稳定生产效益,规避市场风险。冷冻加工企业订单生产模式促进了海门区四青作物的发展,国家级龙头企业江苏中宝食品有限公司,大型冷藏库4座,冷藏量达3万t,与周边乡镇签订了3333.33hm2的供求协议,包括洋扁豆、西兰花、荷兰豆、青毛豆、青蚕豆、青豌豆、青玉米等几十种,惠及当地近万户农民。构建健全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主导加工产业的发展,实现产业发展新跨越。

  3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为农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在推广方式上,建立并且完善“科研专家团队+试验示范基地+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快捷机制;在推广方法上,通过抓点示范,建立重点科技示范区(村),培育科技示范户,广泛发挥展示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并根据农户需求,技术人员带物资、技术等进村入户,开展现场培训指导活动。3.1强化新品种培育及新技术新装备研发。培育绿色优质、适宜机械化作业、名特优新的作物品种,加快农作物品种更新换代。培育本土化品种,提高规模化养殖畜禽品种本土化程度。开展农作物、畜禽水产等名特优新资源的鉴定保护、提纯复壮、开发利用,培育一批优质特有的新品种,开发智能农业管理系统、无人农场等系列产品,推广引进并研制智能化大马力机械等农机装备,以满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需求。3.2推进绿色防控示范县建设。结合园艺作物标准园、现代农业产业园、“三品一标”生产基地等建设,系统推动海门区农业品牌建设与绿色防控示范县建设有机结合,提升产品品质和档次,增加市场竞争力;集成并推广粮食作物绿色防控技术,提高粮食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助推海门区农业高质量发展。3.3提升乡村产业质量效益竞争力大力支持区域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孵化培育乡村新产业发源地。引导地方政府政策倾斜和土地资金项目等投入,推动创新要素集聚、关键技术集成、关联企业集中、优势产业集群,孵化培育乡村新产业发源地,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同时合力打造现代农业科技强市,提升农业质量效益竞争力[4-6]。以县域为单元,以粮食生产、重要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为重点,构建推广节本降耗、绿色增产、优质高效、质量安全、循环生态等技术模式,提升质量效益竞争力[7-8]。3.4着力培育科技创新人才。一是培养高层次创新领军人才。在农业科技园区、产业示范区等积极引进具有国际视野和宏观思维的战略科学家和创新型团队,培养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青年骨干人才。二是大力培育农技推广高素质人才。通过知识更新、技能培训,提高推广人员服务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素质和能力;通过定向委培、技能大赛等,提高推广人员专业水平;通过信息化手段,大幅提高推广人员服务效能。培养一批本土的农技“专家”和“能人”[9-10],打造一支技能精湛、服务到位的“一懂两爱”农技推广队伍。三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实施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农业产业精准扶贫计划,培育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专业服务型、创业创新型职业农民[11-14]。

  作者:沈健华 黄金金 单位:1.南通市海门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南通市海门区农业农村局

中国论文网-lunwen.net.cn
返回通信学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