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跟交际环境联系在一起的一种行为。语用学是自然语言理解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用学强调交互的环境和背景,即特有语境中的话语选择和理解,而文化因素则是构成语境的重要成分。播音采访需要具备在不同文化语境中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笔者主要研究播音采访在不同文化背景对语言理解的影响,结合具体实例分析不同文化语境对播音采访的要求,希望倡导结合文化背景把握语用原则,培养文化语用能力,促进跨文化的播音采访更好地进行。
关键词:自然语言理解; 语用; 跨文化交际; 播音采访
1跨文化交际理论
跨文化交际是指具有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之间的口语交际。跨文化交际与语用学研究有着紧密的联系,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人们在语言交流的时候经常产生对自然语言理解的困难,播音采访亦是如此。因此,分析不同文化因素下的语用规则有助于构建更为健康的话语模式,促进双方之间的交流理解。跨文化交际包含以下几点要素:第一,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不同。文化的内涵特别地广泛,包括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模式、地理环境、社会组织和风俗习惯等等。文化背景的差异既包括不同文化圈之间的差异,又包括同一文化圈内部的差异。在跨文化交流中,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经常导致交际失误。第二,交际双方交际时使用同一种语言。虽然交际双方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但是交际时使用的是同一种语言。第三,跨文化交际的途径具有多样化的特点。跨文化交际可以通过口语交际、书面交际、媒介交际等多种方式进行。跨文化交际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它适应了全球一体化的时代特征,探讨了人们在特定的语境下如何实施和理解第二语言的言语行为,具有现实性的研究价值。
2跨文化交际与播音采访
经济全球化使得“跨文化国际文化传播”越来越流行,广播媒体进入了一个更加纷繁活跃的文化领域,人们逐渐跨出原有的民族文化、地域文化范围,慢慢走进一个不同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世界。播音采访作为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媒介,在跨文化交际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如何在不同文化语境中避免语用失误,如何适应多元化语境的转换来更好地完成语言、文化、信息的传播,已成为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部分,也是播音与采访领域的重要课题。
目前,国内对于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外语教学领域,在播音采访方面研究成果甚少。应天常在《节目主持语用学》中谈到把研究节目主持人的社会文化语境和心理语境作为节目主持语用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他的侧重点主要在于节目主持人的语境意识,而并没有具体分析不同文化语境中文化与语用的关系。播音采访对口语表达能力有很高的要求,社会文化作为影响语用的重要因素会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播音采访产生影响。因此,研究跨文化交际背景下播音采访语用学对提高播音采访的质量,传播语言、文化、信息具有重要的意义。
3跨文化交际视阈下的播音采访艺术
3.1不同民族文化背景对播音采访语言理解的影响
文化具有民族性,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这种文化是与该民族的语言联系在一起的,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有特定的语用规则,其中包含的社会习俗、道德观念、心理取向、思维特征等都决定着语言的使用。就拿西方文化来说,它比较重视个人、重视竞争、突出表现自我,因此,个人偏好的生活方式受到重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便是中国文化,在中国文化中,人们以群体为中心,强调个人在群体中的适当地位和适当的生活方式,这与中国的传统也分不开。如果我们了解这两种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英语中强调privacy,而汉语里却不太重视,还有西方人对别人的赞美欣然接受,而中国人则是显得受之有愧。下面从不同情景下说明不同文化背景对播音采访语用的影响。
3.2见面打招呼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或进行采访会面经常要打招呼,见了面不免要寒暄几句。寒暄语对交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交际双方注意的并不是它的语义内容,而是它所表达的某种情感或是为了满足某种社会文化的需要,这种“招呼”在采访中对是否能够建立信任获得一个良好的开端至关重要。例如在北京时间2009年5月9日,张靓颖被邀参加世界顶级脱口秀主持人奥普拉•温弗莉的访谈节目,在张靓颖演唱结束后、访谈开始前,奥普拉边说“Wonderful”赞美边走上前拥抱,活跃气氛、拉近关系、以示友好,紧接着便是男主持具有西方特色的“How are you”“Nice to meet you”。汉语中有很多见面语在英语中是很少见的,双方交际过程中的寒暄语有很多差异。汉语和英语中都有问候式的寒暄语,比方说英语中常用“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等,而汉语只会在早上说“你早”,很少有人用“早上好”“下午好”之类的问候语;汉语和英语中都有询问式的问候语,比方说汉语中常见的打招呼用语“你吃了吗?”,问的人大都并不是想知道对方吃没吃,回答的人也不会去作很多思考来回答这个问题,但是在英语中,如果你问“Have you eaten?”对方可能就会误解你要请他吃饭或者是其他的目的,另外,在汉语中人们经常询问关于钱财、婚姻和健康状况,但是在英语中这些被认为是隐私,很少出现在见面语中。汉语和英语中都有评论性的问候语,如汉语中打招呼经常与对方正在做的事情相关,比方说“买菜呢!”“看书呢!”这些出于他人的描述在英语国家的人看来很奇怪,他们认为这些并起不到打招呼的作用,英语中的评论性问候语侧重于对他人的赞美,主要是对外表的赞美,例如“You are so beautiful”。汉语则重视对内在品德的赞美,比如“好用功啊!”
3.3称谓
汉语和英语中的称谓存在很大的差异。汉语中的称谓分得比较清楚,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阿姨,叔叔,姑姑,舅舅等等,但是在英文中仅用“grandmother”“grandfather”“aunt”“uncle”统称,在汉语中,人们经常使用称谓,这使得交流显得更加亲昵。在英语中对同辈的兄弟姐妹或年龄相仿的父母辈亲属,一般互相称呼名字,而这在中国文化中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另外,汉英社交称谓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英语中很少用职务称呼人,范围主要限定于高级官员、宗教首领以及军队长官,在对外籍人士进行采访时需要关注。而汉语中用职务称呼人的范围要广泛的多,大到主席、总理,小到科长、班长。比如记者若在中国学校里进行采访时,我们很多时候可以直接称班长为“班长”,职务似乎成了大家的代称,但是在英语学校中,却不会因为职务而改变称呼。对称谓的不恰当使用容易使得交际双方产生矛盾,如:据美国《侨报》2007年报道,3月初,美国有线电视网创始人特纳(TedTurner)接受湾区KGO电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欧文斯(RonnOwens)的现场访问被问及“你是否相信中国会推动更环保的替代能源”时,他回答说:“中国人都很聪明,你见过很笨的中国佬吗?你是否看过中国餐馆挂上将结束营业的指示牌?”特纳将“中国人”称为“中国佬”引发了全美各地华裔社区和主流社会的不满而被要求道歉,特纳深感问题严重,发表书面声明,就自己错误地使用“中国佬”(Chinaman)一词道歉。他在声明中说:“我对于上周四应邀在湾区展望委员会上的发言表示深深的遗憾。大家都知道,我不相信任何形式的偏见和歧视。我也不了解‘中国佬’这个用词,对于亚太裔社区有贬低和伤害的意味。我对所有文化都有最深的尊重,也竭尽全力让这个多元化国家和世界能更加和平一致。对于因为我的言论导致苦痛的人,请接受我的致歉。我的本意并非要冒犯或者对任何人不敬 于华. 文化背景对英汉语言的影响. 辽宁财专学报,2004(2).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