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黄远全 黄海军 高其双 陈志华 陶弼菲 向敏 占才耀
摘要介绍一例山羊传染性脓疱性皮炎的发病、流行特点,在诊疗的基础上,提出该病的防治措施,以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借鉴。
关键词山羊;传染性脓疱性皮炎;诊治
2010年1月中旬,湖北省赤壁市养羊专业户程某饲养的山羊群中先后有31只发生疾病,其特征为患羊口唇等处黏膜和皮肤形成丘疹、脓疱、溃疡、糜烂和结成疣痂,并传染到相邻的养羊户曹某的6只山羊。笔者接诊后前往诊治,根据经验,初诊为山羊传染性脓疱病,经及时采取综合防制措施,有效控制了疫病的传播和流行。在治疗过程中,除最初发病的3只哺乳羔羊因唇部肿大、糜烂、哺乳、采食困难,饥饿衰竭死亡外,其余34只病羊均已治愈,现将发病经过及诊治过程报告如下。
1发病及流行情况
湖北省赤壁市养羊专业户程某饲养山羊(湖北白山羊)46只,其中繁殖母羊14只,周岁以内羔羊18只。2010年1月13日放牧时,有3只哺乳羔羊(1月龄)精神萎靡,不愿出圈。经观察,发现其嘴唇、口角长满褐色痘疹、水疱并肿胀等,由于忙于农活,未及时就诊,在随后的几天内又有山羊陆续发生类似症状的传染病,至19日诊治时已发病31只,发病期合群放牧引起附近养羊户曹某的6只山羊羔羊相继发病,在治疗过程中,已治愈34只,死亡3只,死亡率为8.11%。
2流行病学调查
1年前,该户从市场羊贩购买5只山羊,几天后羊群中就发生过类似病状的病例(发病后不久自愈,是这次该病发生的主要根源),主要为周岁内羔羊发病,其中以1~6月龄羔羊发病率高(73.2%);发病羊中大多体质瘦弱,成年羊未见感染发病。
3临床症状
病羊精神不振,采食量减少,长时间呆立[1]。发病初期先在唇、口角、鼻等部位的皮肤上出现小而散的红斑,数日后形成米粒大小的结疖,而后转变为水疱或脓疱,脓疱破溃后形成褐色的硬痂。轻者痂垢逐渐增大、增厚;重者患部继续发生丘疹、水疱、脓疱、疣痂,并相互融合,有的波及口唇周围及额面、眼睑和耳廓等部位,形成大面积龟裂、易出血的污秽痂垢,整个口唇肿大外翻呈桑椹状隆起,严重影响采食。检查口腔舌部和上下腭黏膜都有大小不等的溃疡面,病变部位有红晕。个别病情较重的羊只被毛枯燥,生长缓慢,渐行消瘦,最后衰竭而死。
4剖检病变
对病死羊进行尸体剖检,除羊口角、唇、舌面等部位有溃疡、结痂等病变外,气管、肺脏充血,小肠内壁轻度出血,心肌和心外膜有点状出血。
5 防治措施
(1)隔离病羊及疑似病羊,在羊股内侧划痕免疫接种羊传染性脓疱病弱毒细胞冻干苗。同时,加强病羊管理,采取隔离饲养,严禁串圈[2]。对死尸、排泄物及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2)病羊病变部位先用0.2%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泡软,除去痂皮,将口腔黏膜、舌面病变附着物用干净竹片刮尽,然后涂以5%碘甘油(5%碘酊∶甘油=1∶1)。为防止继发感染,对病情严重者,每只肌肉注射青霉素160万~240万iu,口服磺胺类药物。对体质较弱、采食困难的羊只用葡萄糖补液,同时将混合精料调成粥状,用胃管给食。
6小结
(1)羊传染性脓疱病又称羊传染性脓疱性皮炎,俗称羊口疮,是绵羊和山羊的一种由病毒所致的传染病,坏死杆菌是次发侵入者[3]。该病在羔羊中多为群发,其特征为患羊口唇等处黏膜和皮肤形成丘疹、脓疱、溃疡和结成疣状厚痂。羊口疮是山羊引进初期最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对新区养羊的影响较大。
(2)要做好羊群引种前的准备工作。进羊前2~3 d用2%热烧碱水或百毒杀对羊舍进行彻底消毒。羊口疮病流行地区应及时接种羊口疮弱毒细胞冻干疫苗,每只羊肌肉注射0.2 ml,免疫期为6个月。
(3)该病多发于冬春季,饲养管理是关键。主要注意保温,提高精料的饲喂量,中午气温回升时放牧,增加运动量,增强羊只体质和抗病力[4]。发生口疮后,羊只的口腔黏膜、舌面常出现溃疡、坏死,严重影响采食,应多给些精料和优质青草,必要时将混合精料调成粥状,用胃管给食。
(4)对口疮的治疗关键是清除痂皮和口腔黏膜、舌面病变附着物,使得药物和病变组织可以充分接触,治疗效果较好。
7参考文献
[1] 李春光.羔羊传染性脓疱病并发角膜结膜炎的防控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10(2):106.
[2] 罗明发,曾凤萍,李茂结.一起山羊传染性脓疱的诊疗报告[j].广西畜牧兽医,2010(2):113.
[3] 徐培春,马树学,郭艳清,等.羊传染性脓疱病的诊治报告[j].中国畜禽种业,2010(1):79.
[4] 陈礼朝,邵向群,陈兴,等.山羊传染性脓疱病例的诊治及体会[j].畜禽业,2007(12):
中国论文网(www.lunwen.net.cn)免费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目录,论文查重入口,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职称论文范文,论文摘要,论文文献资料,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检测降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