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发展地方高校体育教育能力,提升体育专业学生的从师技能,以及推动被支教学校的体育教育事业发展,构建体育专业大学生支教长效机制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本文从构建支教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及意义展开论述,并阐述当前江西省地方高校体育支教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体育支教长效机制的策略和方法,希望能够对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支教工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关键词:地方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支教;长效机制
地方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支教主要是指地方高校派遣体育专业大学生,向教育水平较为落后的地区,如革命老区、边远山区、农村地区等提供体育专业教育及其教学管理工作。它能够将地方高校先进的教学理念、专业知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带入这些不发达地区,使这些不发达地区的学校快速转变教学思想和提升教育水平。对构建体育大学生支教长效机制进行分析与研究,对于地方高校体育专业教育发展和支教活动开展也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构建地方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支教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及意义
地方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支教长效机制,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制定良好的支教制度体系,并保证这些制度能够长期、稳定、正常的运行,以进一步发挥大学生支持的价值效用。从社会发展的角度上看,构建地方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支教长效机制有助于平衡教育资源,促进以城市带动乡村教育发展局面的形成,能更好地协调社会发展,推动城乡建设一体化。从高校发展的角度上看,构建地方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支教长效机制能迎合国家提出的教育政策,了解落后地区的体育教育情况,从而有的放矢地调整人才培养策略,向这些地区输出更多的素质高、能力强的体育教师人才。从学生自身的角度上看,构建地方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支教长效机制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及端正的人生态度。尤其是经过支教学习的历练,学生可以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发散思维,强化实践能力,能更加快速升华素质能力,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优秀的体育教师人才。
二、当前地方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支教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各地区、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也日渐明显,不发达地区的教育发展变得更加滞后。在这种背景下,江西省政府给予了相应的支持,使得体育专业大学生支教工作得以快速发展。但地方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支教工作依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第一,宣传机制尚不完善,宣传活动方式过于单一,未能产生理想宣传效果。再加上招募标准和实施条件不严谨,给支教工作质量和效率带来极大影响。第二,缺乏有针对性、质效性、实用性的培训,没有传授支教学生相应的教学技能。再加上支教内容与专业内容联系较少,派遣学校存在随意性、不固定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支教工作质量和效率。第三,政府与社会协同机制不完善,没有调集各方力量形成合力,使得大学生支教活动缺乏保障。第四,资金来源较少,经费得不到保障,难以实现支教活动长期、稳定的运行,同时支教活动也因得不到经费保障存在诸多困难。第五,激励和评价制度不够完善、健全,激励往往只停留在班级奖励、学分加持等表层上,难以调动学生支教的积极性。由于评价制度缺失,没有对学生支教活动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评价,使得学生难以清晰地认识自身不足和进行及时性的改正,这对于提升学生教学能力和素质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三、地方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支教长效机制构建的方法
(一)健全培训学习制度
将体育专业大学生打造成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构建优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完善培训学习制度。首先,为提升体育专业教育质量和效率,地方高校要准确定位人才培养方向。通过做好人才市场调研工作,掌握学生能力发展与岗位需求情况,不断确定专业能力构建和素质发展方向,从而制定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策略,不断为将学生培养成素质高、能力强的体育教师提供条件和奠定基础。其次,地方高校应重视体育支教工作,准确定位培训目标,并严格按照规范标准开展培训工作。一方面,加大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力度,引导学生认识当教师所具备的品质和素养,以激发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使学生能快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支教教师。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危险意外情况处理方面的技能培训力度,让学生能够有的放矢地处理危险情况,避免当意外发生时不知所措和手忙脚乱。最后,转变人才培养思想观念,合理定位支教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教学水平、技能水平不同的学生,可以采用分批次、分层次等不同模式开展技能培训,以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得到较好的教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能力提升,由此更好地服务于被支教学校。
(二)加强体育支教宣传
对于整个支教活动而言,最为核心的元素即为优秀的大学生体育教师人才。而如何能让大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体育支教活动是构建地方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支教长效机制的关键一环,所以地方高校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健全支教宣传机制,加强体育支教宣传。首先,保证宣传方法的正确性及内容的丰富程度。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依然采用传统的宣传方式显然是行不通的,也是不可取的,所以地方高校应融合多种媒体加强对体育支教价值意义、体育支教工作内容、被支教地区未来的发展前景等方面的宣传,使得学生对支教地区及工作有深刻的了解。再配合相应的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学生支教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使得学生对加大体育支教宣传力度。必须要加强体育支教宣传。其次,健全招募选拔机制。体育支教不同于其他学科支教,除了要重视理论知识讲解外,更加重视实践技能的应用,所以在招募选拔时,要制定严格的理论和实践考评标准。
(三)完善支教管理机制
在构建体育支教长效机制中完善支教管理至关重要。在生活层面上,支教团队应加强与地方政府、学校、支教人员的联系,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运行,以及为支教人员生活与教学提供相应的支持。同时支教人员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确保自身的安全。由于支教学校呈现较为明显的分散特点,支教团队不可能对每一个支教人员进行面面俱到的管理,很多时候支教人员不得不独当一面,独自处理一些问题。此外,支教人员作为一名教师,需要有崇高的职业精神,能时刻发挥自身师表模仿作用,这就要求支教人员应注意自身的行为举止和穿着打扮。在教学层面上,教学关乎被支教地区学生素质能力的发展,支教人员进行教学时,难免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遭到质疑。若被支教学校对于支教人员的教学产生质疑,可以与支教团队及时进行沟通,使支教团队及时调查和掌握情况,以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同时支教人员对被支教学校的教学存有意见,也可以求助于支教团队进行处理。此外,如支教人员派遣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情况,或支教人员与被支教学校无法就教学达成共识,支教团队也要及时介入,尽可能地调整好相关问题,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纠纷和损失。
(四)加强团队建设,完善评价和奖励机制
为了促进地方高校体育专业支教工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着手加强大学生支教团队建设,以及健全评价和奖励制度。首先,组织大学生做好支教前准备、支教中检查、支教后反思。在支教前,尽可能多地传授“支教技能”,使学生做好支教准备;在支教中,加强对学生真实能力的检测,引导学生检验自我和完善自我;在支教后,对于支教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反思,以完善和创新支教机制,从而让后续支教学生更好地完成支教任务。其次,改变传统的单一型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支教人员综合素质能力进行更加客观的评价。比如先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让被支教学校的学生对支教教师教学水平进行客观性的评价。然后再结合支教团队对支教人员能力的评价,以及支教人员的自我评价,对支教人员支教期间的表现进行评分,以了解支教人员遇到的困难和自身存在的不足,并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再次,地方高校体育专业支教管理人员也要建立相应的信息档案管理平台,将支教人员的考核评价分数和相关内容录入数据库。通过加强对这些内容的分析与研究,既能为支教人员提供指导和帮助,又能为高校培养体育人才和体育支教培训提供素材。最后,地方高校应注重完善奖励机制。奖励制度的建立是为了提升学生支教的积极性,是激励学生认真完成支教工作任务的“助力器”。一方面,应将支教奖励制度作为提升体育支教宣传效果的利器,提升学生体育支教的热情。另一方面,合理运用支教奖励制度推动支教活动的健康发展。除了提供相应的物质奖励和精神褒奖外,还要突出支教活动的公益性。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高校自身优势,在给予基本的物质奖励外,还可以将其视为培养学校干部、班干部、保研、奖学金评选的重要加分项目,从而促进学生更加重视,积极地参与支教活动。
(五)拓宽资金来源,提供经费保障
体育支教活动对于推动高校体育专业教育教学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它对于被支教地区体育教育水平的提升也有现实意义。但开展体育支教活动是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一旦经费保障不足,势必会影响支教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地方高校支教管理层需要积极拓展资金来源,不断为支教活动提供经费保障。一直以来,支教经费主要来自于政府的补助,但政府财政能力有限,对于相关工作的补贴并不会太多,使得支教工作存在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所以支教管理层必须要另辟蹊径,借助政府的影响力,充分调动社会资源,构建多元化的经费保障渠道。
(六)政府与教育部门提供助力支持
从大方向来说,开展体育支教活动是利国利民,造福地方的教育教学活动,所以教育部门给予大力支持,积极做好统筹和规划工作。通过加强高校与被支教地区学校的合作关系,使之就支教问题达成多方面共识,从而给予被支教地区学校体育师资力量以精准帮扶。同时政府也要给予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尽可能地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为被支教地区学校提供基础的体育教学设施和器材。比如让群众公捐被支教学校,让企业提供公益赞助等,进一步促进资金流入被支教地区,从而为被支教学校体育教育提供物质支持和保障。
(七)培养学生支教精神
开展体育支教活动是大学生崇高的个人信仰和思想精神的体现,所以大学生应秉承国家和社会赋予的责任和义务,亲身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真完成体育支教任务。因此,为了培养学生支教公益精神,地方高校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体会支教的光荣感和使命感。首先,地方高校应加大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力度。通过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人生价值观。其次,地方高校应注重与社会各界展开多层面的合作,积极开展与社会相关的公益活动。一方面,利用公益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丰富学生的社会公益阅历。另一方面,利用公益活动熏陶学生的思想情感,激发其爱国主义和无私奉献精神。最后,联动激励、考核、评价制度,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和公益精神水平进行评价,并给予相应的指导,促进学生对支教工作有更高的期待,能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认真完成支教工作,从而为日后自身素质能力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构建地方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支教长效机制,需要健全培训学习制度,加强体育支教宣传,完善支教管理机制,加强团队建设和健全评价、奖励制度,拓展资金来源,获得政府和教育部门的支持,以及培养学生公益精神,才能使江西省地方高校体育支教切实发挥功能和效用,有效提升被支教地区学校的体育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方娜,李俊,郁庆定.实习支教对体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J].长江丛刊,2020(07):168-169.
[2]吴剑明,王薇,石真玉,董志江.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支教实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05):112-116.
[3]张博涵.大学生支教长效机制探究[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07):311.
[4]蒙红光,向先孟.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的新思考——以乡村学校体育支教研究为例[J].大家,2011(12):138-139.
[5]孙婧.关于建立大学生支教长效机制的思考[J].成人教育,2011,31(06):83-84.
作者: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