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法治意识培养策略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1-11-22 17:04:39 归属于文教卫生论文 本文已影响385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lunwen.net.cn

  【摘要】儿童时期正是品格形成的关键阶段,但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陪伴的缺失、祖辈的溺爱,法律意识较为薄弱。我国是法治国家,法律意识已成为当代公民必备的素质,农村留守儿童也是祖国的未来,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必须更加注重培养这些留守儿童的法治意识。文章主要结合相关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培养农村留守儿童法治意识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法治意识;策略

  农村地区有许多家长外出打工,由于家长无法陪伴孩子的学习与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留守儿童法治水平的提高。依法治国是我国社会治理的基本方略,作为农村教师,应当重视对这些留守儿童法治意识的培养,因为只有树立正确的法治意识,他们才能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为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渗透法治意识,引领留守儿童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增强遵守社会规则、遵纪守法的意识,培养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下面笔者结合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上册内容谈谈培养农村留守儿童的法治意识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在话题探讨中引入法治素材

  留守儿童大多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老人对孩子的吃穿住行等方面一般都照顾得比较周到,甚至事事满足孩子的要求,这难免会养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骄横脾气。《道德与法治》以儿童的生活为线索来编排教材内容,有机地把法治知识融入现实生活之中,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提出话题引导学生探讨,引入法治素材。《班级生活生活有规则》一课侧重于进行公共生活中的规则启蒙教育。二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集体生活经验,但他们天性活泼好动,尤其是有些留守儿童,自由主义思想比较严重,经常会与班规的约束产生冲突,因此很有必要引导学生理解自己的行为与班级规范之间的内在关系。比如课堂上,笔者给学生播放学校颁发流动红旗的视频,让学生说说听到校长宣布自己的班级获得流动红旗的消息后的心情,再回顾一下大家是通过哪些努力才获得这个荣誉的。有的学生说:“在做操的时候,我们的每一个动作都很整齐划一。”有的学生说:“我们很爱卫生,每天都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有的学生说:“碰到老师的时候,我们都很有礼貌。”“怎样获得流动红旗”的话题唤起了学生美好的回忆,由此深入下去,让学生继续说说在哪些地方还可以做得更加完美一些。有的学生就自我反思:“下课时,我在走廊里快速地跑,差点儿撞到隔壁班的同学,我觉得自己的行为很不文明。”“我在操场上玩,正好摸到口袋里有一张废纸,就把它扔在树根边。”笔者根据学生的发言,把守规则和不守规则的行为一一罗列出来,让学生说说喜欢哪一种行为,不喜欢哪一种行为,为什么。在学生热烈讨论以后,笔者进行总结:遵守规则不仅可以让我们的班集体获得荣誉,更重要的是可以让每一个人在班级中生活得更安全、更愉快!新课改提倡教师在课堂上多采用互动式的交流与讨论形式引导学生掌握新知,避免灌输式的讲解,课堂上笔者以班级获得流动红旗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讲述流动红旗背后的故事,引入法治素材,帮助学生理解个人行为与班级规则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留守儿童,他们明白了遵守班规的意义以后,进步特别大。

  二、讲述故事,在问题争辩中融入法治思想

  农村留守儿童在道德方面的认知还不很完善,难免会发生一些错误,他们的学习是一个不断修正错误的过程,因此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将自己的观点分享出来;对于留守儿童发出的不同声音,教师更是要持包容的态度,引导学生大胆地就问题进行争辩,在明理的过程中巧妙地融入法治思想。《这些是大家的》一课主要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意识。很多留守儿童出入公共场所的机会比较少,对公物的概念比较模糊,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懂得什么是公物,知道损坏了公物以后会带来怎样的不便,进而理解爱护公物的重要性。课堂上,笔者出示了一幅图片,上面有两张课桌,一张课桌干干净净,另一张课桌则污迹斑斑,让同桌位的两个学生分别扮演课桌,以“桌子哥俩”为题目编一个故事,想一想它们之间会说些什么话,心情是怎样的。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进行讲故事,非常适合二年级的学生,于是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干净桌子”和“脏桌子”进入对话情境讲一讲故事。最后请一组学生上台讲故事,扮演“干净桌子”的同学说起话来声音洪亮,心情愉快,语气里含着自豪、满足;而扮演“脏桌子”的同学说起话来唉声叹气,心里很难受,语气里满是委屈、不满。为什么在同一个教室里,两张桌子的感受截然不同呢?笔者组织学生们就这个问题展开争辩,有些留守儿童联系自己平时对待课桌的态度,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属于保护公物的还是属于破坏公物的,在听了《桌子哥俩》的故事以后有了新的启发,说出了以后保护公物的办法。基于学生自己的经历,采用换位体验的方式讲述自己与公物之间的关系,给了学生思考、交流、探讨、解决问题的空间,在集体合作的过程中讨论出操作性强的保护公物的制度和方法,尤其是留守儿童能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去反思自己的随意行为,领悟了自觉爱护公物的法治思想。

  三、观察生活,在调查研究中强化法治观念

  生活中蕴含着许多法制教育的内容,要想提升留守儿童的法治意识,就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将教材内容与社会实践相融合,巧妙地将学习内容延伸到课外实践活动中,让他们在调查研究中获得一手经验,从而强化自己的法制观念。《我们不乱扔》一课侧重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公共卫生意识和习惯。由于爷爷奶奶事事包办,农村留守儿童的公共卫生意识并不强。结合教材内容,笔者设计了一个“文明小监督”的活动环节,给学生发放观察记录表,要求大家利用课余时间做监督员,找一找班级中不文明的行为,使学生从身边的现象中认识到“这样做不行”的道理,并强化“应该怎么做”的法治观念。还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到社区等公共场所寻找身边存在的不文明行为,记录时写清楚时间、地点、看到的不讲公共卫生的现象以及自己寻找到的对策,然后在课堂上请学生把自己的观察记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与分享。因为这些都是学生自己调查的成果,所以在交流时他们的感受非常真实,发言非常热烈,给出的建议也非常有针对性。最后笔者把可以实施的记录表收集起来进行归类和总结,装订成册,作为文明手册让学生以后对照着去做,强化公共卫生意识。学生通过观察生活,发现了身边的存在的不文明行为,提出改进意见,同时也引发了自己的思考,尤其是留守儿童,能经常审视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手册的建议,这样就强化了他们爱护公共环境的观念。

  四、开展活动,在对比体验中探究法治意义

  农村留守儿童在家里参加的活动比较少,对于法治知识的了解面也就比较狭窄,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显著特征就是具有活动性,因此在课堂上可以开展适当的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体验遵章守纪的好处,主动探究法治的意义。《大家排好队》一课能够让学生认识排队的必要性,实现从被动遵守规则到主动遵守规则的转变。留守儿童在学校生活之外遇到需要排队的事情比较少,等候、谦让的意识比较薄弱,但是从长远发展看,对他们进行排队教育还是很有必要的,可以为他们将来走向广阔的天地做好准备。上课了,笔者把一大叠新作业本放在讲台让学生自己上来每人拿一本。因为老师没有说该怎么拿,学生就自由地涌到讲桌前拿本子,挤在一起,顿时教室里变得乱哄哄的。笔者连忙喊停,让学生放下本子回到座位上,针对刚才大家抢着拿本子的场面让学生们进行分析,思考为什么这样拿本子会变得乱糟糟。学生纷纷说:“那是因为大家都不守规矩。”笔者追问:“你们认为采用什么方法拿本子最好?”学生讨论以后,决定从第一组开始依次排队上台拿本子,这样就会秩序井然。那效果到底是不是和大家说的一样呢?于是笔者就让学生按照自己提出的方案再一次到讲桌上拿本子。果然,同学们排着队到讲台上拿本子非常顺利,而且用的时间也很短。通过对比前后两次拿本子的情形,学生就对排队的好处有了真实的感受。体验活动的设置让学生在比较中懂得了什么叫规则,意识到遵守规则给大家带来的秩序和文明,真切地感受到了遵守规章制度的意义,尤其是留守儿童的讨论更热烈,他们深刻地认识到排队就是文明的象征,这样就产生了遵守规则的愿望,明确了遵守规则的意义。法治是一条准绳,是一杆标尺,是一盏明灯,是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必须谨记与坚守的底线与原则。虽然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普遍缺失法治意识的培养,但是学校老师通过不懈努力,从课本内容中深挖细掘法治因素,从道德层面开展渐进式教育,使农村留守儿童的法制意识得到了不断补充和完善,逐步把法治意识上升为行为准则,并内化为个人的思想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晓强.教师应着力培养农村留守儿童的法律意识[J].中国教育学刊,2018(09):15.

  [2]陈月蓉.发挥《品德与社会》学科优势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J].课程教育研究,2013(19):63-64.

  作者:顾碧琼 单位:江苏省启东市新港小学

中国论文网-lunwen.net.cn
返回文教卫生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