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信贷业务发展路径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1-11-12 17:29:44 归属于信贷论文 本文已影响138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中国论文网-lunwen.net.cn

  摘要:我国金融业在改革创新中发展壮大,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但在农村,服务网点少、信用体系建设滞后、金融需求多样性等问题比较突出,金融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仍不畅通。新形势下,应加强普惠金融研究,注重普及化、差异化、可持续化的普惠金融体系建设,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

  关键词:普惠金融;农村;金融服务

  普惠金融作为一种共享的金融发展方式,被视为解决贫困问题、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机制。尤其是当前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金融需求巨大且多样化,而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短板,建立多层次的普惠金融对改善我国农村地区经济水平落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既有利于促进农村金融回归服务农村实体经济的本源,还能够激发农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一、普惠金融是一把开启农村“致富锁”的“金钥匙”

  (一)普惠金融是包容性金融而非普及优惠金融

  普惠金融是其重点服务对象涵盖小微企业、农民等弱势群体,“包容性”正是普惠金融的特点,将原有的金融体系忽略或是服务不足的群体覆盖到其中。从当前普惠金融的内涵分析,具有四个核心维度,上述的重点服务对象就是:其一,涵盖处于偏远地区的农民。其二,在金融服务产品方面,“要向弱势群体提供适当的有效的基础金融服务,如小额融资、支付结算等”。其三,在供求特征方面,要符合靠近客户、价格合理、有尊严的提供等特点,这与过去的概念有很大的区别。其四,在可持续性方面,要强化政策扶持,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在农村从事普惠金融服务。

  (二)普惠金融是造血式金融而非输血扶贫金融

  普惠金融重视消除贫困、实现社会公平,“普”强调的是包容性普及,“惠”则体现金融服务能够改善农村弱势群体生活水平,但并非是面向低收入人群的公益救济。有效的普惠金融供给体系,不应是依赖财政支持性的单纯输血式金融,而是造血式的金融。具体来看,输血式金融主要通过增加信贷供给,造血式金融则需抓住贫困根源,通过采用投放金融产品的形式开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积极发挥金融击鼓的杠杆作用,激发农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可见,普惠金融与农村金融扶贫的宗旨相符,有利于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从而能够有力地促进经济增长,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

  二、我国农村金融需求与供应之间存在问题

  (一)相关制度安排缺失导致金融机构农村市场参与度低

  与国有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相比,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环境和服务对象有显著的不同,大部分国有银行等金融机构把经营主体定位在城市,即便是在农村设立了经营网点,也是以吸收存款为主,并没有投放到农村金融市场,满足农户贷款需要。有些金融机构为了追逐利润最大化,将在农村吸收的存款集中到城市经营,导致农村资金流失严重。近年来,为了优化农村金融服务设立了很多村镇银行,然而在农村原有经营多年的金融机构包围下,新生的村镇银行生存空间较小,总体的金融服务实力不强。正是因为缺乏相关的制度安排以及传统金融体系的支持,农村金融供应、需求不平衡,面临着传统金融参与主体不足的困境。

  (二)三农信用体系建设滞后导致农村金融服务支撑乏力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农村信用群众基础薄弱、缺乏风险预警机制以及有效的信息渠道,三农信用体系建设滞后,对金融机构来说村民仍是风险很高的客户群体,严重影响了金融机构、民间信贷进入农村,容易引发农村金融系统的“贫血症”。此外,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虽然这些务工人员也有贷款需求,但因务工地点及外出务工收入的不确定性,不同程度地制约了农村信用贷款积极性,银行为规避信用风险而惜贷,普惠金融落地农村十分艰难。

  (三)农村金融需求多样性和产品针对性的矛盾日益突出

  随着现代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农村金融贷款对象由原来的农户转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单纯以农业生产性需求也相应发生了改变,多数农村网点还停留在传统的“存、贷、汇”简单品种,已经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需要。一方面,服务农村的中小金融机构,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此类客户群体产品开发不足,无法根据客户类型进行差别化金融服务,涉农贷款的服务缺乏针对性、及时性。另一方面,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审批权上收,金融产品服务创新不足,无法从乡村振兴现实角度出发,创新出与“三农”资金需求特点相匹配的金融产品。

  三、农村金融信贷业务发展的路径

  (一)要注重普及化,解决农户金融信贷中“贷给谁”

  农村金融的运营宗旨是服务农村基建和农村经济,目的是保证农民在农村得以安身立命,保证农村基建设施建设、农旅产业和农业经济的良性运营与振兴,同时保证金融机构在与农村经济协同合作中可以获得安全稳定盈利以维持自身生存发展。因此,以现有的金融条件,金融机构需要摸清农户的信贷需求,首先要弄清“贷给谁”问题,结合当地的农村农业实际情况的前提下,从“普惠”理念的角度出发,弄清楚可以选择给予贷款的农民的基本特征并立定标准,要熟悉借款农民的务工特点、生产运营的周期、收益特征。

  (二)要注重差异化,解决金融机构“怎么贷”

  从普惠金融供需两端的关系来看,农村金融要想在农村地区扎根就要解决金融机构“怎么贷”的难题,其关键就在于能够根据不同的经营主体提供差异化的金融信贷服务,即能够结合当地农村不同农业生产经营的方式、生产的周期、盈利的特点进行抵押贷款。一是创新符合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信贷产品,熟悉掌握现代农业产业化、区域化的经济特点,开发创新农村金融的信贷产品,满足农民、农企、农场经营业主、农旅经营业主、农村教育普及、农村基础建设等金融差异化需求。二是完善法律制度允许农民的财产用于抵押担保。针对农村抵押担保品缺乏问题,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加大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大力推广大型农机农具、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等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农业生产的中长期信贷投入。其实这也是请求传统的金融信贷在农村服务时,放弃"当铺"思想这一全球金融行业的通病。

  (三)要注重良性可持续化发展,解决金融服务“贷不好”

  为保障普惠金融服务的可持续化发展,首先,要向农民朋友普及金融知识、了解甚至掌握金融常识,让农民“懂金融”“守诚信”;对有贷款需求又具备贷款资格的农民可以运用手机银行、手机金融移动APP等互联网技术,建立及时、准确的动态上报互动机制,以帮助供需双方都能如实、及时地了解借款人的财务财产状况。逐步建立并提高广大农民群体与农村金融机构间的信任关系,转变农村金融发展的被动局面。其次,加快建立包括财税优化、风险补贴等在内的配套政策,降低农金融资成本,增强贷款普及性。同时,还应健全农村信用体系,要逐步搭建农村信用信息数据库,为农户、农民合作社等农村社会成员建立信用档案,积极探索农村小微经营主体信用评分体系建设;大力倡导和培育信用文化,通过农村广播、公交广告等公共媒体开展征信知识宣传,或利用村宣传栏定期宣传信用知识,增强农民信用意识。第三,要加大宣传教育,普及金融知识,提高农民的金融认识,让农民认识到“欠钱不还”和“欠钱不按期还”是相同的失信行为,既会降低自身的信誉,对自身的金融服务申请形成造成很大阻力,又会影响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市场的良性发展。应建立信贷完善的监管制度、形成好信贷评价体系和管理发挥好信贷申请机制,以促进金融服务业在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淼.农村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初探[J].财经界(学术版),2019(6):4.

  [2]张小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研究[J].安徽水利财会,2010(3):19-22.

  [3]魏琦.农村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及策略探析[J].农村金融研究,2018(12):24-27.

  作者:汪余婷 单位:安徽好运机械有限公司财务科

中国论文网-lunwen.net.cn
返回信贷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